我国遗产旅游的文化政治意义


  [摘 要]本文提出一个我国遗产旅游界尚未关注的问题——遗产旅游的文化政治意义。文章首先讨论了我国遗产的文化政治价值,接着提出我国遗产旅游应当发挥的文化政治功能,最后分析了提高我国遗产旅游文化政治效果的必要举措。
  [关键词]遗产旅游;文化政治功能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7)06—0048—05
  
  1 引言
  
  当代的中国旅游,基本是依托于文化和自然遗产的遗产旅游。从其使命和功能看,它现有两大不足:一是文化意识不足;二是政治意识不足。
  所谓“文化意识不足”,是相对于“经济意识”而言的。旅游业本质上是文化经济产业,而不是纯粹的经济产业。遗产旅游更是如此。中国遗产旅游理应成为传播中华文化和文明的有力工具。然而,现在这一旅游基本被经济意识笼罩着。它被普遍视为一个提供休闲、观光、娱乐等服务的经济部门,其经营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标。它所宣称的“旅游文化”实质属经营性质的企业文化。
  所谓“政治意识不足”,是就遗产旅游对国内外政治的影响及对国家软实力建设的贡献而言的。传统上,我国强调旅游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功能。然而,面对一个日益全球化的世界,面对国际政治环境对我国崛起的纷繁复杂的挑战,我国的遗产旅游应有一种更高的政治使命感。这种“政治意识”应当超越通常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而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然而现在远未做到。即使是“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在当今旅游经济意识浪潮的冲刷下,也已大大弱化,名不副实了。
  遗产旅游的文化意识与政治意识并非彼此分离,毫不相干。应当说,文化意识是政治意识的基础,没有文化意识就无从产生和加强政治意识;政治意识是文化意识的最重要的升华和结晶,没有政治意识的文化意识则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国家使命感。可见,政治意识因文化意识而生发,文化意识因依附于政治意识而崇高。因此应将两者结合在一起,这就是遗产旅游的文化政治意义。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和社会转型期,处于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这种复兴不只是经济复兴,而且同时应是政治复兴和文化复兴。这一期间,我国既面临着国内层面形形色色价值观的挑战,又面临国际层面因我国和平崛起而激起的政治意识形态和文化的一系列挑战。因此,我国的遗产旅游应当全面兼顾和协调它的经济一社会一文化政治功能之间的关系,应当认识自己的文化政治责任,定位自己的文化政治使命,发挥理应承担也完全可以胜任的文化政治功能。
  本文首先一般性地说明我国遗产的文化政治价值;其次讨论我国遗产旅游的文化政治功能;最后讨论如何改善和提高我国遗产旅游的文化政治效果。
  
  2 我国遗产的文化政治价值
  
  遗产的文化政治价值一直是国际遗产界公认的和极为重视的。尤其是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他们对遗产的文化政治价值的理解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 遗产被视为“国家身份”(nationalidentity)(Ashworth&Larkham,1994)。这一价值,不仅大国重视,而且小国更为重视。在小国林立的欧洲,遗产从来就是国家独立和历史合法性的象征。这也是为什么20世纪90年代苏联和东欧政治解体、各国纷纷独立之时,对本国意义重大的历史文化遗产的修复和重建成为那些国家的首要事务之一。
  ——遗产关系着国家利益的完整性。在现代国家中,“领土”、“制度”与“文化”是构成国家利益完整性的三要素(Morgenthau,1952)。遗产是这三大要素的极其重要的资源。
  ——遗产对于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性。西方的遗产研究者认为,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第一要务是了解自身的意识形态渊源,并且人们首先通过遗产建立自己的意识形态家园(Rhyne,1995)。
  我国是一个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世界大国。在对遗产的文化政治价值的认识方面,中国人应向欧美学习。当代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是“世界走向中国,中国走向世界”,是一个国际挑战与机遇、风险与成功、竞争与合作并存和交织的全球环境。这两点应是我国认识自身遗产的文化政治价值的出发点。
  我国遗产的文化政治价值,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遗产之于国家意识形态、价值观和民族精神建设
  遗产在当代中国有着特殊的精神重要性。由于遗产反映着中国自然环境的壮观、富饶和多姿多彩,反映着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历史进程,反映着国家兴衰与荣辱、分裂与统一、成就与劫难,所以遗产浸透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思想、价值观和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国脉、文脉,是传承中华文明的基因和干细胞。
  这样,在精神层面,遗产能够:
  ——成为中国国家和民族的光荣而且值得自豪的身份证。
  ——唤起我国人民的深远的历史感、家国意识和乡土意识,进而升华为爱国主义和民族自强精神。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物证、符号和象征,参与当代中国的伟大文化整合,创建与当代中国国际地位和使命相称的极富引领能力的中华文化。
  可见,遗产应是当代改革开放中的中国进行国家意识形态、价值观和民族精神建设的基石之一。
  (2)遗产之于思想文化传播和国家软实力建设
  当代世界已由传统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与民族解放运动对战的时代,进入到霸权主义与恐怖主义对战、霸权主义文化与原教旨主义文化对战的时代。这是一个企盼着新的政治文化的时代。我国遗产中有相当大部分是我国多民族文化在长期历史融合中的结晶,是我国各民族交往和统一的历史见证,是我国与周边国家交往和共同发展的历史见证。这些遗产应是中华文化及其思想政治经典的生动教科书和物证。它们所蕴涵的“和而不同”观、“天下为公”观、“兼爱”观、“义利”观、“天人合一”观,等等,应当对当代世界的霸权政治、文明冲突、反恐战争、贸易冲突、全球环境等问题的解决,具有启发和导向意义。并且,这些遗产以可视性方式从历史层面向外部世界展示和阐释我国倡导的“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理念,将会引发全球层次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可见,遗产作为传播中国思想政治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当代中国的一项重要的软实力。
  (3)遗产之于港澳台与海外华人
  中国遗产的独特、丰富、多样,它的时间尺度的悠久和空间尺度的辽阔,它所秉承的深沉的历史内涵、文化精神、家国意识,以及灿烂的民族智慧,无不构成对港澳台同胞及海外华人的感召力,激发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自豪感。
  还应看到,中华遗产在文化上可以包含某些海外遗产。它们是:①分布于周边国家中受中华文化影响的遗产;②分布于华裔族群所在国、由中国海外移民创造的遗产;③由西方殖民者以各种方式掠夺而去、现存放于那些国家的博物馆等文化机构乃至

推荐访问:遗产 意义 政治 我国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