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仲勋的家风及其精神内涵论析


  【摘 要】 习仲勋不仅是一位胸怀天下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怀有柔情的父亲与丈夫,他严慈相济、言行合一、传教互融的优良家风,凝聚着舍小家为大国的赤子情怀,树立着不行特权的原则标准,包含着严育子女的教育理念,始终贯穿着勤俭朴素的生活方式,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深刻理解其家风内涵,对于培育新时代正确的家国观、情感观、生活观、名利观,助力个人德行的树立、社会风气的营造以及国家精神文明的创建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习仲勋;家风;精神内涵
  习仲勋在漫长的七十余载革命生涯中,战斗一生,奋斗一生,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其中不仅凝聚着他胸怀家国、品性高洁、百折不挠的共产党人精神,同时也折射出他严慈相济、言行合一、传教互融的优良家风。“家”是人成长生活的最基本单位,家风作为一种精神养分,潜移默化地滋养着家庭成员的内质品性,优良家风的培育,助力于个人德行的树立、社会风气的营造以及国家精神文明的创建。习仲勋将之共产党人的清正自律与中华傳统的家训家教融作一体,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形成了优秀的习氏家风,给现世家庭教育、家风传承留下了宝贵经验,是中华民族与共产党人优良家风的垂范。
  一、舍小家为大国的赤子情怀
  习仲勋七十六载的峥嵘革命征程,无时无刻不在书写着服务人民、奉献国家的老一辈革命者的牺牲精神,彰显出舍小家为大国的赤子情怀。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尽心竭力,甘于奉献,习仲勋不得已长期别家离子,奔波在外。1944年4月28日,习仲勋与齐心于陕北绥德地委驻地九贞观举行婚礼,结作革命伉俪,此后相伴甘苦,携手五十八载春秋。成婚伊始,习仲勋便对妻子道,“从此以后,我们就休戚相关了,但是,我们不能陷在小圈子里。”[1]婚后八载,两人离多聚少,遂以书信往来,鸿雁托情,信中习仲勋多次嘱咐齐心要与群众密切联系,努力将工作做好,以至友人戏言两人通信是“革命的两地书”。[2]
  1952年秋,习仲勋调任北京,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等职,齐心亦于年底携两幼女从西安至北京安家,虽不再分居异地,但习齐二人均工作繁忙,并不能常在一处。齐心抵京后先于马列学院学习,后留中央党校工作,单位距家甚远,不得抽身照料尚幼二女,遂无奈将三岁幼女桥桥送往北海幼儿园,每周仅接家一次,小女安安则基本吃奶粉成长。1953年和1956年,习近平、习远平二子相继出生,齐心不仅须完成工作任务,更得承担哺育幼子之责,两边兼顾,辛劳之至。习仲勋理解妻子的辛劳,但并未由此为稍缓齐心压力而提出为其调任距家近的单位之言。齐心对此表示尊重与理解,她常讲,他们二人的婚姻“有着很好的政治基础和感情基础”,[3]始终谨记着习仲勋工作为重、人民为先的嘱咐。
  2001年10月15日,习仲勋子女为父亲过88岁寿诞,俗称“米寿”,当日,亲朋好友齐聚一堂,独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因工作缘由未能出席,遂抱愧书拜寿信一封,信中有言,要学父亲五点,一为做人,二为做事,三者对信仰的执著追求,四是赤子情怀,五则俭朴生活,信由习仲勋女儿诵读,读毕,在场者无不热泪感怀,习仲勋则表示理解,并对在场者道,“还是以工作为重,以国家大事为重。”[4]于习仲勋内心而言,国事为先,子女之孝,便是于国家效力,无悔无怨。习仲勋以其一生,深刻诠释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内在精神与本质力量。[5]
  综上可见,习仲勋恪尽本职,舍小家而为大国,一生未因职务权势,予家内亲属丝毫便惠,甚至常别家离子,奔波为民,但从未付半句怨言,其将国家与人民利益始终置于首位,将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品性同传统的家教融合为一,传承了革命一辈胸怀家国、以民为上的家国情怀,是新时代家教家训需研习借鉴的重要范本。
  二、坚决不搞特殊化的原则准绳
  习仲勋与妻齐心风雨相守,长达半个多世纪,却从未有任何特权对待。习仲勋任国务院领导后,因由齐心工作单位距家较远,仅周末及节假日期间返家,甚少陪同习仲勋出席公务活动,某次周恩来建议,齐心可以副总理夫人身份出席外事活动,但习仲勋仅携齐心参与过一次。1978年,习仲勋赴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等职,任职期间,曾多次率团出国访问,依规定,齐心可陪同左右,但习仲勋从未携齐心进行外事活动,而是严格要求其恪守本职,坚定岗位。于此,齐心坦陈理解丈夫,并始终未提及出国之事。后习仲勋于珠海、深圳休养数年,而齐心甚至澳门、香港也并未涉足,最远仅至深圳的沙头角,足可见,习仲勋家风之严格,待枕塌的亲密伴侣也并未有丝毫特权待遇。
  习仲勋待子女亦然。在儿女面前,习仲勋慈爱有加,呵护备至,但有关原则问题,则绝不退让。勿行特权,不搞特殊,是习仲勋常常教诲儿女的箴言。齐桥桥少时,小升初考试,有两所院校作为备选,其一为北京一〇一中学,另一则是河北北京中学,相较而言,桥桥更为偏向北京一〇一中学,无奈分数较录取线差了0.5分,习仲勋虽了解女儿意向,但并未因此行使特权,桥桥也理解父意,选择往河北北京中学就读。随后,习仲勋要求女儿随同学一起住校生活,还将其较少见的“习”姓改作母姓“齐”,将家庭出身由“革干”写成“职员”,以免师生知悉桥桥身份,有所优待。同时,习仲勋归家后,其慈爱和蔼的父亲形象,从其与儿女相处二三事,可窥见一斑。习仲勋与儿女行“骑马”之乐,是姐弟四人的最爱,即姐弟四人骑于父亲背上,习仲勋驮着他们从桌子下往来穿梭,再有洗澡时两辈五人热闹大战,颇有趣味。种种事例,可见习仲勋虽一生效力家国,是一位铁骨铮铮的革命家,同时待妻子儿女亦有着常人的温情与厚爱。
  20世纪80年代,部分干部子女借由父母权势,经商捞钱,甚者乱纪违法,触犯刑律,严重损害党的威信,习仲勋对此极其忧虑,遂由小家正风,端正儿女思想,后习近平任福建省省长期间,习仲勋更是明确要求其他子女不得在其工作领域内从事经商活动,齐心亦多次嘱咐子女要谨记“高处不胜寒”。
  不行特权,不搞特殊,是习仲勋一生遵循的准则,无论是于己于人,甚于待妻子儿女,亦严格要求恪守这一原则,他常教育子女“要靠自己的本事吃饭,到艰苦的地方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去,”[6]正是如此,他的子女在此后的人生中,无论顺境逆境,都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蜕变为效党为民的优秀人才。

推荐访问:家风 内涵 精神 习仲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