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掬深情润民生


  “民生”一词厚重而深刻,在需求与救助交织的时空中,它力透纸背;在朝代更迭的记录里,它苍劲突兀。简单的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却与国运兴衰、民族存亡休戚相关。
  
  ——题记
  
  第一轮西部大开发的10年中,固原市民政事业昂首前行,在求真务实与奋力拼搏中将“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遵旨诠释得分外夺目。情系斯土、忧乐斯民的固原民政用那份为民服务、为党分忧的真诚,传颂着一曲曲爱民、亲民、为民的壮歌;用爱心铸就着民政人的形象,践行着民政人的誓言,书写着关注民生的广博大爱……
  民生脉动倾真情
  冰心老人的一盏小桔灯照亮了一个小女孩回家的路;巴金老人的灯曾使多少人微笑着面对生活;我把民政比作一盏照亮所有黑夜中孤独灵魂的长明灯,这盏灯将更暖更亮……
  固原,属于湿陷性黄土和砂石地质构造,很多年久失修的土坯房和窑洞如出现渗漏、塌陷、墙体裂缝等情况,便会威胁居住者的生命财产安全。2005年1月,固原市原州区寨科乡新淌村一农户居住的土窑坍塌,家中5人全部遇难。
  为了让悲剧不再重演,2005年初,自治区党委、政府启动了南部山区特困群众危窑危房改造工程,拨专款计划用3至5年时间基本解决南部山区困难群众住房问题。工程以“生活最困难、住房最危险”为认定标准。为了让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困难户上,时任市民政局局长的王升选带着干部职工首先去泾源县六盘山镇和尚铺村进行实地调研。一路上谁也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因为大家都知道,那里将有一批住在危窑危房里的穷困户等待着救助。路过的沟沟坎坎里不但掩藏着还没有完全融化的积雪,更填充进去了每一个干部职工的心思。通往这个贫困村的路,完全是用一双双脚板踩踏出来的,远远望去像是一条患有肿瘤的大蛇。
  和尚铺村到了。天气虽然冷清,但是很晴朗,所以,整个村子便不遮不掩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村子破败不堪,遍地粪便、枯草、烂泥,给人的感觉是:这里不配被称为村子。零星地蹲着若干个大小不等的土坯房,就像讲究人家摆放的高低柜。那些“房子”,或者灰色破瓦盖顶,或者黑色牛毛毡用砖块压在上面挡雨。那些斜靠在阳面墙根下晒太阳的年轻人、老年人,个个低眉顺眼,就其衣着,怎一个衣衫褴褛了得!
  调研的一行人返回时,一弯残月,没精打采地贴在广袤的天际,四野灰青,一片昏暗,村子里的一切却不模糊。那一张张似乎厌倦事态的脸,那些被乱脚踩踏的蒿草,那个被各种粪便浸泡着的村子深深地印在每一个人的脑海中。
  就这样,和尚铺村被确定为首批危窑危房改造试点村。今秋,当再次踏进危房改造后的和尚铺村时,眼前的一切,很容易让大家疑惑是不是走错了路:居民们住的房子一律是红瓦白墙、蓝脊花窗,这些独特的建筑,像一幢幢乡村别墅,整齐的排列在芳草茵茵的山脚下。那些曾经斜靠在阳面墙根下晒太阳的老太太们花白的头发梳得光溜溜的,见人就夸党的好政策。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激动地说:“要不是政府部门帮助建新房,俺这辈子不要说住了,就是看都看不到这样的好房子!”
  ——建在公路边的隆德县沙塘镇许沟新村,是2006年从几公里外的山里整体搬迁到山下的,全村现有63户人家,早告别了长期住的被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光顾的不堪重负的窑洞和土坯房。
  ——一家挨着一家,院落整齐,像城里的住宅小区一样,汽车都能开到家门口的彭阳县城阳乡长城塬、草庙乡草庙新村建设安置区,谁能想到,在几年前,这里居民生活的环境有多恶劣,如逢一场大雨,泥泞的山路不能通车,人们只能卷起裤腿跌跌撞撞步行回家。
  ——原州区炭山、寨科、官厅、河川等干旱片带和地质灾害区的困难群众通过生态移民住上了砖瓦房、用上了沼气、走上了沥青路、喝上了干净水。
  ——“贫瘠甲天下”的西海固,西吉一直居为首位。居住在危窑危房中的人,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心腹之痛”。推进山区农村危窑危房改造,仅2008年以来,西吉县累计完成危窑危房改造7567户,4万多人受益,西吉县也因此赢得了宁夏全区年度危窑危房改造工作一等奖的殊荣。
  固原市危窑危房改造和村庄建设相结合,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修建。兼顾改圈、改厕、改灶、改水;增建养殖圈、设施棚、节能炕、太阳灶、沼气池等基础设施;新建卫生室、文化站等,连片开发的农民新居点缀在如画的春景里。农民新村村容整洁,院落别致,房屋红砖红瓦蓝脊、木门钢窗,显示出贫困山区新的生机与活力。
  人民群众对山峁里那一片片红瓦蓝脊的建筑亲切地称为“民政蓝”,一片片“民政蓝”,正是固原民政向党和人民交出的厚重的“民生答卷”。
  数据点击:短短五年间,固原市争取到自治区投入2.98亿元,群众自筹7.64亿元,完成改造45042户,新建砖瓦房13.51万间,建筑总面积270.25万平方米,有20.67万名群众直接受益,被群众称之为“生命工程”,更受到胡锦涛、习近平等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这是古人对民为邦本的精彩论述与向往。民政工作是为民之政,和谐之基,民政工作是和人民群众联系最紧密的一条渠道。“有困难,找民政”,这句朴实的话语,真切地反映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深切关怀,充分表达出了困难群众对民政部门的无比信赖。
  历史、自然的双重因素,固原成了一个用生命坚守信仰的地方,生活在这里的人,似乎已经承认或者是接受了,贫穷就是生活的基本内容,所以,苦难就成为他们的常态。然而,党和政府不会忘记这一切,1997年9月2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后,固原民政以最快的速度建立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7年底,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在固原市达到了全覆盖。与此同时,也在广大农村全面建立低保制度,一大批农村低保对象得到了低保金。
  一饭膏粱,维系万家;油盐柴米,关乎大局。低保工作的公平公正尤为重要,固原市民政部门对低保实行动态监督管理,并派出多个督察组对全市的低保户资格进行认真核查后,2009年12月15日,1057名不符合低保条件的“人情保”、“关系保”被清除。
  数据点击:目前全市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城乡居民分别为4.7万人和13.9万人;累计发放低保资金近7亿元,支出医疗救助资金2亿多元。农村低保对象中在校学生补助水平和孤儿养育救助标准全面提高。全市80岁以上的城乡生活困难老人全部享受了高龄津贴。城乡低保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固原市属于“十年九灾”的灾害频发地区。每年都要多次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袭击,百姓如何能承受得了天灾带来的惊慌与无奈?
  2010年9月3日14时至20时,狂风裹挟着暴雨、冰雹横扫全市。西海固大地遭遇到近10年来罕见的特大冰雹袭击,冰雹持续时间最长竟然达40分钟之久,最短20分钟;冰雹最大如鸡蛋,直径达4厘米,落地后形成3至10厘米厚的冰层!西吉县苏堡乡蒙集村、田坪乡硷洼村等地,那里的树冠全被刷成了光杆,很多大树也被风吹断斜躺在路边……成片的蔬菜、小麦、玉米、糜谷、荞麦倒伏在地里。家家户户的门前屋后,随处可见断树残枝,农户房屋被砸得千疮百孔,一片狼藉。这场突如其来的雹灾造成西吉县5个乡镇43个行政村受灾。彭阳县北部的罗洼、草庙等乡镇遭受持续冰雹袭击,玉米、荞麦等秋作物受灾严重。暴雨夹杂着冰雹,不足半小时内降雨量超过73毫米,部分街道积水深达70厘米,导致县城几乎变成泽国……

推荐访问:民生 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