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高等教育发展与西部开发


  摘要:民族高等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严峻的现实问题。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又给民族高等教育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民族高等教育为促进西部开发战略,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现,坚持多元化发展模式,坚持现代化与民族化相结合。
  关键词:民族;高等教育;西部开发
  中图分类号:G75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59(2006)06—0134—05
  民族高等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重要而特殊的组成部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略占全国人口的10%,民族自治地方占国土面积的64%,西部又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集中了53个少数民族和80%的少数民族人口,土地面积更是占到全国民族自治地方面积的96%以上。本世纪初,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中央将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转向西部地区,从某种意义上说,西部开发同时也是对西部民族地区的开发,因此,如何根据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多样化特性,结合现代社会一体化发展趋势,探讨民族高等教育发展方略,势必成为当前西部开发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与问题
  
  (一)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民族高等教育取得可喜成绩
  首先,民族高等院校数量增加,教学规模逐步扩大。据统计,1950年,全国民族高等院校仅有4所,少数民族在校大学生1285人,占全国高等学校大学生比例为1.4%,到2003年,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共有普通高校116所,在校生56.7万人,普通高校共有少数民族在校生69.76万人,占到全国高等学校在校生的6.55%。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了自己的大学生,有些民族还有了研究生、博士生,维吾尔、回、朝鲜、纳西等十几个少数民族每万人平均拥有的大学生人数已超过全国的平均水平。民族地区高等院校、民族学院(大学)和普通高校民族班相辅相成,构成了广阔地域上的民族高等教育网络,充分适应了我国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为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少数民族各级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
  其次,民族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日趋丰富多样,学科体系逐渐成型。从建国初期到现在,民族高等教育在经历了干部培训、单一文科、文理兼备到多学科综合办学等发展阶段后,目前共设有文、理、农、工、医、师、财经、政法、体育、艺术等本专科专业100余种。一些具有民族地方特色,以及以民族理论、民族政策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学科,如民族语言学方面的藏、蒙古、壮、苗、傣、景颇、独龙、侗、拉祜、彝等民族语言文字的研究,不仅为国内独创,在国际上也居于一流。近年来,随着民族地区发展的需要,民族高等院校积极进行专业拓展和改造,又因地制宜地开设了不少有益于民族地区建设的新专业。
  第三,逐步建立起一套具有中国特色、适合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和办学方向上,经过50多年的摸索,民族高等教育形成了招生、教学、管理等一整套措施和方法,并随着国家的发展、随着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充实、提高。在办学层次方面,从建国初期的文化政治补习班到后来逐渐增设的专科、本科、硕士、博士乃至博士后,人才培养不断向高水平、高层次发展。
  
  (二)当前民族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落后导致民族高等教育先天资源不足
  一是资金严重不足。长期以来,由于西部地区生产力水平低,民族高等教育方面的资金投入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以2001年为例,西部以少数民族为主的贵州、新疆、宁夏三省(区)的教育经费总投入尚不及北京或上海一地。资金不足造成民族高等院校数量较少且规模较小,学校基础设施、教学设备较差,严重制约了学校自身的发展。
  二是人才资源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方面,高等教育师资力量薄弱,民族高等院校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骨干人才及学科带头人奇缺,另一方面,人才流失现象突出,大学毕业生普遍不愿回到民族地区工作,现有人才纷纷流向东部发达地区。
  三是基础教育落后。高等教育是立足于基础教育之上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教育,民族地区受历史条件影响,受教育人数少、文化程度低,极大制约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数量。如何加快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发展,实现民族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良性接轨,将是民族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2、民族高等教育的适应性问题突出
  首先,是专业设置的适应性问题,现在不少院校的专业设置严重脱离民族地区的实际需求,新兴交叉边缘学科专业较少,尤其是适应民族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学科门类少,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回到民族地区之后,无用武之地,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由于大量文科类专业的重复设置,使民族学生的就业渠道狭窄。其次,是教学内容及方式的适应性问题,教学课程内容及方式不考虑民族学生的个性差异、文化传统,照搬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第三,是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适应性问题。民族院校多民族相聚一堂的校园生活,容易强化单一民族的民族意识,容易把民族地区某些落后的“等、靠、要”思想、狭隘的宗教意识以及一些不良习惯带到学校来。
  3、教育形式发展滞后
  尽管民族高等教育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应该看到,这种进步主要来自于学历教育,与之相对应的非学历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远程教育的发展严重滞后,表明民族高等教育的观念依然陈旧,跟不上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发展,也束缚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向前进步。
  
  二、西部开发给民族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
  
  (一)西部开发为民族高等教育赋予了人才培养的历史使命
  西部开发,最关键的是人才开发,是民族创新能力和劳动者综合素质的开发。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西部开发工作会上强调,推进西部大开发,要大力发展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切实落实人才开发任务。据统计,目前,西部地区每万名劳动者中,拥有中专以上学历和初级以上职称的人员还不到东部地区的十分之一。要改变目前人才匮乏的局面,必须从根本上增强西部地区的造血功能,促进人才开发。而在西部地区人才开发方面,民族高等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第一,民族院校大都位于民族地区,开发民族地区的人才资源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将为民族高等教育从事人力资源开发,提供更有利的条件和更广阔的空间。第二,民族高等教育是少数民族人才最重要的培养基地。在西部大开发中,各民族院校可以借机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水平,增强办学效益,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持。因此,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民族高等教育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西部开发为民族高等教育科研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
  西部地区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这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然而,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创新运用,高等学校的科技人才和力量是我国发展科学技术的

推荐访问:高等教育 西部开发 民族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