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贵州少数民族古籍进行科学管理和开发利用的一点思考


  [摘 要]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独特的地域特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使贵州蕴藏了丰富的少数民族古籍资源。而对这些民族古籍的科学管理和开发利用,关系着这一珍贵的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抢救。因此,对贵州少数民族古籍的挖掘、保护与开发,是贵州构建独具特色的多彩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贵州;少数民族;古籍;科学管理;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共十八大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为一个多民族大融合的国家,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纽带。而少数民族文献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向以瑰丽丰富、风姿独特闻名于世,是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知识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中国的少数民族文献卷帙浩繁、历史悠久,但由于中国的少数民族多处于经济不发达、资源欠缺、文化事业基础薄弱的地区。因此,少数民族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相对发展缓慢,特别是对少数民族历史研究具有珍贵现实利用价值的少数民族古籍,在收集整理和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更是起步较晚,如何更好地保护与抢救这一珍贵的民族历史文化遗产,已经成为目前中国民族工作开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地处西南边陲的贵州是一个欠发达、欠开发的省份,也是古人类发祥地之一。同时,也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全省共有民族成份56个,其中世居民族有17个。全省有3个民族自治州、11个民族自治县,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的国土面积有9.7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5.5%。此外,全省还建有253个民族乡。由于贵州具有独特的民族地域特色,又有旧石器时代早期的“黔西观音洞文化”等悠久历史为文化底蕴。因此在贵州少数民族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必定积累了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的古籍。特别是在明清两代,关于贵州省的汉文古籍数量大约就有2000种,其中很多汉文古籍文献就记录了贵州各少数民族的历史活动。除了汉文古籍外,还有一些以彝族文字、水族水书、苗族布依族方块字书写的古籍大量散落于民间。虽然贵州省古籍保护中心于2008年6月3日成立,但从连续几年的《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工作来看,贵州的古籍入选数量在全国都处于榜首地位,而且入选的水书、布依文古籍比重较高。这说明,贵州少数民族的古籍文献在全国珍贵古籍中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研究价值,而且待开发利用的潜在空间还很大。因此,笔者想就贵州少数民族古籍的开发利用,谈一点自己的思考和想法。
  一
  贵州少数民族古籍具有文献分布的地域性、文献体载的多样性、载体形态的复杂性和语言文种的多样性等特点。据2011年5月10日贵州省统计局发布的《贵州省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来看,全省常住人口约为3475万人;其中汉族人口约为2219万人,占全省人口63.8%;各少数民族人口约为1254万人,占全省人口36.1%。全省国土面积17.6万平方公里,其中民族自治地方占全省总面积的55.5%。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境内有乌蒙山、大娄山、苗岭山、武陵山四大山脉,山地和丘陵占全省面积的92.5%,喀斯特面积为10.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由于民族居住地域相对辽阔,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很大,且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因而,地域的偏远和封闭,再加上民族地区经济条件较为落后,使得贵州少数民族古籍的搜集和整理难免落后于时代的步伐。而且贵州少数民族古籍的内容地域性也较强,比如说彝文古籍大都分布在毕节市、水书古籍主要分布在三都水族自治县、布依族古籍散落于荔波县。
  贵州少数民族古籍体裁多样。除史书、政书、土司世系等体裁的文献外,一些民族拥有特殊体载的文献:如彝文古文献中的作斋经、作祭经,以及不同场合使用的歌书,如婚姻歌、酒礼歌、丧祭歌等。还有被称为“鬼书”、“反书”的水族水书,文字总量约为1600个,文字类似甲骨文、金文,还有表示水族原始宗教的各种密码符号,书写形式从右到左直行竖写,无标点符号。一些文字犹如象形字般有以花、鸟、鱼、虫、龙等图腾的形状构成,内容大多是原始宗教信仰方面的天象、日期、吉凶兆象、历法、方位、驱鬼辟邪等鬼神崇拜的内容。是水族先民劳动和智慧的艺术结晶,甚至有学者称它包含着科学的辩证唯物史观和哲学伦理观。再有,随着2009年荔波县10部布依族古籍申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成功,布依族古文字被发现,记录着傩祭、傩戏的布依傩戏唱本和10多个独立的布依民间故事得以在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之林一展风采。除此之外,贵州少数民族古籍多以土司委任状、檄文、契约、文告为主。另外一些没有文字记载只有通过口头传承的神话、史诗、传说、故事、歌谣等,也是贵州少数民族古籍宝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一些歌颂本民族历史、本民族英雄的叙事长诗。比如说在2009年被文化部列为中国文化重大发现之一的贵州紫云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改变了过去苗族叙事诗只属于东部,在西部不存在的学术观点。特别是改写了英雄史诗不仅在北方民族中流行,而且在南方的少数民族中也有的文学史和文化史。另外,贵州少数民族古籍载体形态除了有图书、表谱、文书、手稿等,还有用银、铜、锡浇铸的钟铭、碑刻、岩刻等。
  二
  做好贵州少数民族古籍的科学管理,充分发掘贵州各民族,特别是17个世居少数民族的古籍普查、编目、收集整理、翻译和出版工作,是贵州进一步加大民族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建设、开展少数民族古籍文献征集和收藏活动,建立民族古籍实物馆藏库和数字资源数据库的重要任务。
  笔者目前没有在相关的文献记载中发现,贵州少数民族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官办的藏书楼。再加上历史上的贵州,地理环境比较恶劣,人文理念开化较晚,因而许多珍贵的少数民族古籍没有得到规范的搜集、整理和保护,大都散落于各民族长期生存和居住的民间。而要对贵州少数民族古籍进行科学管理的前提,就是各级民委和民族文化工作者必须深入到民族自治州、自汉县和民族乡去开展人类学和民族学中最为推崇的田野调查或田野工作。这样才有可能把流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珍贵民族古籍收集上来修复、保存、传承。

推荐访问:贵州 科学管理 少数民族 古籍 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