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宗教在高校的传播途径及其防范对策


  摘要: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也是境外敌对势力与我争夺大学生和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场所。本文以宗教在高校的传播途径、基本特征为切入点,指出在新时期下,高校抵御宗教渗透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宗教传播途径 高校 基本特征 对策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国家安全面临外部情况复杂多变,安全形势不容乐观,西方国家将我国青年学生作为意识形态渗透战略的首要目标。正如恩格斯说:“谁赢得了青年,谁就赢得了未来。”高校历来处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前沿,是境外宗教势力渗透的重点阵地。因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是高校和相关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宗教在高校的主要传播途径
  
  近年来,境外宗教势力为争夺我思想阵地和青年学生,把高校作为渗透的重要阵地,通过一些境外传教士和高校境外信教师生,利用“英语角”、举办研讨会、学术交流、扶贫助学和互联网等方式、途径,不断加大渗透力度,发展学生教徒,进行非法宗教活动,成为影响师生信仰和危害高校政治稳定的潜在因素。他们不断调整策略,变换手法,更新传教途径。
  1、通过任教的外籍教师发展学生信徒。在大学校园里,一些外籍教师利用教学机会,潜移默化地向学生灌输西方宗教文化。如风俗民情、宗教建筑、宗教舞蹈和音乐等有关宗教方面的知识,有的甚至用各种宗教典籍作为教授的教材,以此来吸引学生,影响学生的世界观。
  2、通过英语角进行传教活动。现在的大学生都渴望学好英语。都想通过英语角来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因此学生们总想结识外籍人士练习口语。宗教组织者正是利用大学生这种心态,混入英语角与学生交流,进而达到其宣传教义的目的。
  3、外籍教师和外国留学生借宗教活动或宗教节日(如圣诞节等)为名。邀请在校大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宗教活动,借机宣扬宗教思想和进行传教。
  4、以资助贫困生为名发展教徒。在一些贫困地区,将贫困学生列为资助对象的首要条件是加入教会,或者对贫困学生表示关心和帮助、以高薪和出国留学进修为名,利用贫困学生感恩的心理进行宣传教义。
  5、以救人治病的方式吸纳教徒。这种治病方式是指宗教通过特定的宗教信念和对显示问题的宗教性解释,调整人们的心理状态,缓解、减少和消除人们心中的痛苦、恐惧和悲观等情绪。达到感情的慰藉。当宗教成为人们的“心理医生”时,宗教教义教规很容易在人们心中落地生根,从而达到控制人们信仰的目的。
  6、利用与大学生交朋友的方式,达到传教目的。大学生社会经验不丰富,考虑问题过于简单,辨别能力不强,同时又喜欢交朋友,想扩大社会交往,往往感情用事,轻信花言巧语,对熟悉的、不熟悉的、高尚的、低级的都以诚相信,掏心掏肺交往。以兄弟相称,有求必应,受其摆布,让心怀叵测之人有机可趁。境外某些宗教首先带着诚意去跟大学生交朋友。相熟之后把自己的一些价值观念与大学生交流,使一些宗教思想、反科学的思想占领大学生的头脑。
  7、利用书刊、传单散发宣传资料,向高校学生投寄“心战品”,以达到传教布道的目的。
  8、通过互联网、影视、广播、电话等多种媒体途径传播宗教。宗教信徒往往把自己信仰的教义制作成精美的宣传资料,利用光盘、电子邮件、电话等宣传途径带给大学生视觉或听觉上的冲击,有的还通过制作互联网网页吸引大学生的目光,在校园网上发布一些宗教有害信息,进行网上非法传教活动。
  
  二、针对高校宗教渗透的防范对策
  
  近年来,“宗教热”在国内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其中也出现了“青年宗教热”现象。受其影响,在当代大学校园中,不仅出现了大批“望教者”、宗教文化追随者,而且已有部分大学生成了虔诚的宗教信仰者。大学阶段是教育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是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
  1、加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教育,消除他们对宗教认识的神秘感。大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能够正确地认识宗教的本质,认识宗教产生的根源。在高校。我们要通过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划清唯物论与唯心论、无神论与有神论、科学与迷信、文明与愚昧的界限,增强识别和抵制唯心主义、封建迷信及各种伪科学的能力。
  在高校里可以通过开设宗教文化类的选修课和有关的讲座,正面介绍宗教知识,增强对宗教的干系功能认识,消除大学生对宗教认识的神秘感。同时,宣传党在新时期的宗教政策,特别是在如何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方面,应当加大宣传的力度,使大学生去掉对宗教认识方面的神秘感、盲目性,让大学生在人生信仰、宗教信仰和政治信仰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
  2、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注重培育大学生的科学精神。由于现在高等教育过度强调学科教育,致使大学生的知识面狭窄,知识结构不合理,学习理工科的学生缺少人文知识,学习文科的学生缺少自然科学知识,综合分析能办较弱。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掌握科学技术的人越来越多,社会上反科学的人不得不以科学伪装,打着科学的旗号,盗用现代科学名词、术语作包装,制造“伪科学”,宣扬唯心主义的歪理邪说。我们要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培育大学生的科学精神,使他们尊重客观规律,理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自觉地抵御有神论思想。
  3、围绕易发生宗教渗透的各个环节,在具体措施上构筑牢固防线。校园内的学生组织、学院、政保、统战、宣传、外事、教务等部门加强相互联系,形成反渗透的合力;加强对那些以学术交流活动为背景,进行宗教渗透人士的了解;加强对外籍教师、留学生和港澳台侨生的教育与引导工作,既尊重其宗教信仰,确保其宗教活动在合法的宗教场所进行,又引导他们遵守我国的宗教法规,不允许其在校园内传教和从事其他宗教活动。
  4、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实事求是地对待宗教问题,抵制非法宗教活动和境外敌对势力的宗教渗透。在对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教育或形势教育时,应使学生懂得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的宗教渗透活动决不是单纯的宗教的问题。这是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高校应加大教育力度,广泛宣传反渗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强化大学生反渗透的意识和抵制渗透的能力,警惕西方的宗教渗透。
  5、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当今社会,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西方宗教文化的冲突与整合。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博大精深,其中的儒学教育、诚信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有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高校在致力于对大学生信仰教育,还应对大学生进行中国的国情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6、依法加强大学生宗教事务的管理。除了对大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减少他们信仰宗教的盲目性。同时,学校管理部门也应该有效的对大学生宗教事务进行管理。依照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一般高校都建立健全了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要求大学生宗教徒不得在宗教活动场所以外(尤其是大学校园内)传教、布道、宣传有神论,不得在学校成立宗教团体或组织,不得到未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参加宗教活动。
  7、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青年学生正处于从幼稚到成熟的转折期。从近年来大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来看,心理问题比较突出。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识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优化大学生排解消极情绪的渠道和方式,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其承受挫折的能力。
  总之,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涉及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文化素养,与广阔的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既是高校关注的问题,也是社会应当关注的问题。只有努力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性对待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才能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推荐访问:浅谈 对策 传播途径 防范 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