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穆斯林的爱国主义传统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增强时代感,要紧扣时代脉搏,紧密结合国情,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我国各族穆斯林中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要突出我国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的教育,突出中华民族精神的教育,突出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教育,突出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教育内容。同时,要结合当前时代的特点,善于开发和利用各种不同的途径和渠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要以国内外重大事件为契机,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使各族穆斯林爱国主义教育的各个方面努力增强时代感,凸显时代特色。
  
  一
  
  《古兰经》、“圣训”中,强调穆斯林要有爱国主义的精神和思想情怀,强调爱国主义不仅是伊斯兰教的优良传统,也是穆斯林应尽的义务。至圣穆罕默德在这方面为全世界穆斯林做出了表率和榜样。伊斯兰教始终主张,要树立坚定的爱国主义,就必须要重视团结、大力加强团结,这种团结不仅是穆斯林之间的团结,也包括穆斯林与非穆斯林之间的团结。《古兰经》中说:“你们当全体坚持真主的绳索,不要自己分裂。”(3:103)穆圣也强调:“穆民确如建筑物的砖块,彼此牢结在一起。”认为穆斯林之间的团结是建筑家园和国家发展的基础;穆斯林与非穆斯林之间的团结,是营造国家和谐社会环境的首要条件,主张双方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友善、和睦共处。
  伊斯兰教是倡导“两世吉庆”的宗教,主张穆斯林为了后世的归宿,要在今世做好个人宗教功修的同时,在生命存在的一生中要尽自己的社会义务,投身到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建设美好家园,建设自己祖国的伟大事业中去。同时在现实生活中要服从政府的领导,服从遵守国家的法律和政策。从伊斯兰教的角度来说,作为穆斯林都要严格遵守伊斯兰教的教法和教律;从法律上说,每一位穆斯林都要遵守所在国的法律和法规。中国穆斯林历来就有恪守伊斯兰教义、教规的传统,同时也有顺从“执政者”的传统。在中国,要做一个好穆斯林,同时还要做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二
  
  中国穆斯林各民族都有着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在古代中国,中国穆斯林各氏族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创建文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并在多个领域作出杰出的贡献。从历史上看,早在唐宋之际,同族的先民们就爱慕中华悠久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而来到中国定居。到元末明初回族形成之际,正是我国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深、社会经济进一步持续发展的时期,分布全国各地的回族穆斯林,将赖以生息繁衍的中华大地视为自己新的家园,同时,分布广泛的回族人与中国传统文化环境下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上的必然联系,使中国传统文化与回族人的民族文化和谐的交融,将热爱中华的爱国主义精神作为本民族的立身之本,逐渐形成同族穆斯林的爱国主义思想体系。从政治影响上看,同族的许多成员在民族形成的过程中和基本形成之时就已登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积极参与国家管理与各项政治活动,其后一直都有本民族的代表人物在历史上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从语言环境看,回族穆斯林在元末明初就已普遍采用汉语并以此作为民族形成的标志之一。共同的语言必然产生共同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回族一开始就自然地把自己视为中华民族的一员,自然而然地对自己的祖国产生由衷地热爱之情。从文化思想看,回族在形成发展过程中,不仅以汉语为媒介阐述伊斯兰教教义,同时又研习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发展了祖国文化宝库,使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和谐地交融,产生表现在共同文化基础上的民族共同心理,并特别重视民族气节,以爱国爱教为己任。
  古代新疆是一个多民族的地方。2000多年前,新疆的古代民族已经和祖国其他地区发生了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我国的中央政府也对新疆行使了行政管辖权力。两汉政府在新疆先后设立“使者校尉”和“西域都护府”,代表西汉政府统辖西域各地,管理西域的军事和民政事务。唐朝政府在西域设置了伊、西、庭三个州和安西、北庭两个都护府,管辖包括新疆在内的整个西域地区。五代、宋、辽、金、元、明时期,西域与祖国内地经济、文化联系也很密切。清政府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在新疆设置了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作为新疆的最高军事、行政长官,下设 各级官吏。这一制度一直实行到清光绪十年(1884)新疆改设行省为止。所以新疆很久以来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的组成部分。
  新疆的维吾尔等穆斯林民族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和与其他民族融合的过程。其历史既有与其他民族共同的地方,又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和阶段。古代维吾尔族曾经建立过各种政权,这些政权与中原王朝有时是从属性质的关系,有时是并列性质的关系,但总的趋势是经济、文化联系的不断加强。维吾尔族住历史上曾经和其他民族特别是和内地中原地区汉族等族有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对创建和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过重要贡献。近代以来,中国各民族穆斯林的爱国主义精神,突出表现在维护祖国统一,以挽救国家的危亡为己任,谱写出一曲曲壮丽的凯歌。
  1840年以后,随着两方列强发动的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社会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的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保家卫国、救亡图存,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历史责任和伟大使命。中国各族穆斯林为捍卫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尊严,英勇的抵抗外国侵略,血洒疆场,展示出中国穆斯林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沽然正气。鸦片战争期间回族将领马辰、杨成龙、郑国鸿,及定海、大沽等战役中牺牲的各族穆斯林将士,就是为维护中华民族的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献出宝贵生命的穆斯林优秀儿女。
  甲午战争前后期,血洒平壤的回族爱国将领左宝贵;血战正阳门,抗击八国联军侵犯北京的马福禄及所属同、东乡、保安等族将士,都是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而安徽同族世家出身的马吉符,以及青海同族马麒等人,带领回族等穆斯林官兵,为捍卫西藏的领土和主权,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在这一时期,新疆各族穆斯林在为反对阿古柏的入侵进行了英勇斗争。从阿古柏入侵和占领新疆开始,新疆各族人民反抗阿古柏的斗争就一刻也没停止。维吾尔、同、柯尔克孜、塔吉克等各族穆斯林群众的武装斗争,对阿古柏的统治给予沉重打击。各族穆斯林还积极配合清政府赶走侵略者,收复新疆,维护了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
  
  三
  
  20世纪初,留学日本的中国回族留学生,住东京创办《醒回篇》杂志,积极提倡“教育普及、宗教改良”,认为振兴教育不仅关系到振兴回族,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强盛,提出了一系列普及国民教育的具体措施和实行办法,反映了他们旗帜鲜明的爱国主义立场。回族穆斯林知识分子进步思想还为回族先进分子投入辛亥革命奠定思想基础。
  辛亥革命时期,从武昌起义到各地光复,回族等穆斯林民族的仁义志士,积极参加推翻封建帝制的斗争。武昌起义中,湖北同族浴血奋战在第一线。陕西光复的著名领导人马玉贵是同族,他还为促进甘肃方面承认共和做了人量的工作,为西北“共和”第一

推荐访问:穆斯林 爱国主义 中国 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