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制度理论和战略管理的制度战略研究


  摘要:战略与环境的适应性是战略管理的一个研究重点,但是传统战略管理理论相对忽视影响和改变制度环境的组织行为方式的研究。制度战略是与制度环境的形成和转化相关的组织活动方式。本文首先分析制度战略的内涵,提出较完整的分析制度环境与制度战略关系的框架,并结合具体案例来探讨制度战略研究的启示与意义。制度战略研究拓展了战略研究的范围,对于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 键 词:制度战略;制度环境;战略管理;制度理论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892(2007)03-0067-04
  
  战略与环境的适应性是战略管理理论与实践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传统的观点认为战略是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这一观点的局限性在实践中日益受到挑战。企业在开展战略活动的过程中,不是被动地去适应环境,而是采取种种措施去影响外部环境,从而为本企业创造一个更为有利的市场环境。这种活动越来越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内容[1],而且企业越是有长远的发展观念,越会重视这些活动和措施。
  制度战略的概念虽然近几年才提出,但是这一研究内容在过去二十多年里一直受到管理界的重视。战略管理、制度理论、企业理论以及组织生态理论等不同方面的研究者关注于影响和改变环境的组织行为方式,认为组织在主动参与环境的社会构建[2]。
  从研究的具体内容上来看,目前对制度战略的相关研究主要存在两个热点,一个热点是对法律、政策等施加影响的策略和行为,被称为企业政治策略(Corporate political strategy)[3];另一个热点是研究企业对行业标准等规范性制度施加影响的策略和行为,也就是标准化的市场行为或者标准竞争战略[4]。
  对影响制度环境的行为与策略的分析已经成为战略管理、制度理论等多领域的研究热点,而且西方学者也对影响不同类型制度环境的策略与行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是目前尚缺乏一个相对完整的分析框架来界定这些策略与行为。而且与西方相对成熟的理论和运作能力相比,国内对组织影响环境的行为方式的研究还比较少,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本文将从战略与制度角度研究组织影响环境的行为方式,也就是制度战略问题。分析制度战略的内涵,提出较完整的分析制度环境与制度战略关系的框架,并结合具体案例来探讨制度战略研究的启示与意义。
  
  一、制度战略的内涵
  
  所谓制度是指由符号要素、社会活动和物资资源构成的多层次和持久的社会框架,包括各种减少不可预见行为和机会主义行为的规则[5]。制度环境包括了政府政策法规、行业性标准、行为规范、社会文化等因素。制度环境作为非市场因素,对企业的经营活动都有非常显著的影响。例如,政府给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使他们与国内企业的竞争中具有先天的优势;负责起草本行业的行业标准的企业相对于其他企业而言也会具有一定的优势;一些政府政策可能会限制某些产品市场进入的权力等。
  所谓制度战略(institutional strategy)是企业在进行资源竞争过程中与制度结构管理相关的活动方式,是与制度、规则和标准(制度环境)的形成和转化相关的组织活动方式[6]。这些规则和标准可以对行业以及组织领域的结构产生影响。制度战略的概念与制度形成和转变的过程相联系,它着重研究组织对制度压力的战略性回应,而不是导致这种压力产生的方式。
  通常意义下的组织战略指的是组织为了实现战略目标进行竞争而进行的重要决策、采取的途径和行动以及为实现目标对组织主要资源进行分配的一种模式。尽管所有战略发生在制度框架以内,但是由于制度战略的倾向性在于影响制度背景,它与组织战略存在差别:(1)制度战略并不是非常关注于在现有制度结构下如何赢得竞争优势,而是关注于如何影响制度标准和规则,通过这种方式建立一种战略上有利的条件;(2)组织战略涉及组织大量资源的配置问题,而制度战略中传统意义资源配置没有那么重要;(3)组织战略主要是使企业的行为适应不断变化中的外部力量和外部制度,而制度战略关注的重点在于采取各种方式去改变制度环境;(4)制度战略不仅包括改变组织外部制度环境的活动方式,同样也包括影响组织内部的活动方式,而后者包含在一般意义上的组织战略之中。
  如同组织战略将战略定义为活动方式,制度战略同样是一种活动方式。制度战略既能够有意识地发展成为有意图的战略,又能够无意识地发展成为自发产生的战略。有意图的制度战略会涉及到企业有意识的活动以对制度结构产生影响,使制度结构有利于它们的战略地位,例如烟草公司就有很长历史的游说和广告宣传的经历以阻止有关香烟的立法。自发产生的制度战略表现为一种无意图的方式。自发出现的制度战略同样涉及到影响制度结构的组织活动方式,组织的意图虽然并非是对制度结构产生影响,但是最终却对制度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例如,软件企业发展一系列成功的产品以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这些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行业的标准。
  尽管制度变化会来源于外部的技术、经济或政治变动,但是制度战略关注于组织或企业家主动地去改变或者影响制度环境。[7]制度战略是从管理者和组织的角度研究制度过程和结构,这些管理者和组织关注于新制度的构建以及现存制度的终止或转化。成功的制度战略并不仅仅是重新定义制度,而是使那些新的制度有利于作为发起人的活动者。制度战略既包含通过制度化而稳定现存行为和实践的活动方式,也包含那些影响或导致制度削弱和消失(被称之为非制度化)的活动方式。制度的性质表明制度战略包括影响法律或立法框架的活动,影响文化标准或价值观的活动,或者建立一些约定俗成的社会结构或过程的活动。一些被视为是“合法的”、“规范的”、“约定俗成”的社会结构或过程在这里被理解为影响资源和权力分配的竞争性和战略性问题。
  
  二、制度战略与制度环境
  
  与组织相联系的制度在结构上不仅包括组织外部的制度环境,同样包括组织内部的制度环境。外部制度环境一般更为受到重视,主要包括竞争机制、交易制度、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以及长期形成的社会规范等。而组织内部的微观制度是企业指导自身经营管理活动的制度安排,包括体制、管理制度、管理活动和实践等在内。后者在研究制度战略的过程中往往被忽视。
  一方面,内部制度同样是制度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内部制度结构的管理和规划同样可以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作为规范员工和企业行为的内部制度,其产生和变化对企业的运营具有重要意义。组织往往通过战略对企业内部制度施加影响,进而影响员工和企业的行为。内部制度的管理和规划相对于影响外部环境的行为而言更为容易而且控制能力更强,然而内部制度的管理和控制往往又为众多企业所忽略。
  另一方面,组织的微观制度与外部制度环境具有密切的联系,微观制度通常被认为是外部制度环境的体现,表现为外部各种制度在企业的内部化(internalization),即市场交易主体(如企业)将外部制度规范融入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中,从而自觉执行的行为。对组织内部制度的重视也有利于对外部制度环境的研究。
  因此本研究中的制度环境和结构不仅涵盖组织外部的制度环境,同样拓展至组织内部制度环境。制度战略不仅包括影响组织外部制度环境的组织行为,也包括影响内部制度环境的组织行为。以下将影响组织外部制度环境的战略称为外部制度战略,而将影响组织内部环境的制度战略称为内部制度战略。

推荐访问:制度 战略管理 战略研究 理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