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革命战争时期陈毅与粟裕的战友诗情


  [摘要]军事史上一直流传着“陈不离粟,粟不离陈”的佳话,可见二者的紧密关系。革命低谷时期相遇,共渡危局,相知相扶相敬跨越半个多世纪。他们联手打了许多漂亮仗,粟裕钦敬陈毅,陈毅赏佩粟裕,多次对粟裕的军事才华显赫战绩以诗歌方式予以别具一格的褒奖。他们之间的深情厚意是为了共同理想信念而彼此肝胆相照的革命友情,是崇高的、纯洁的、无私的,是动人的佳话,永远值得后人传颂和学习。
  [关键词]诗情;战争;陈毅;粟裕
  陈毅元帅和粟裕大将都是中国革命史上赫赫有名的军事伟人,军事史上有句广为人知的“陈不离粟,粟不离陈”佳话。其实,由于工作需要,他们真正“形影相随”的时间并不是太长,这句军谚的真正含义,一是指他们共事期间的亲密关系,二是指他们终其一生不离不弃的真挚友谊。他们是一对好搭档,是上下级,是同事,是儿女亲家,又是一对亲密的战友。他们的革命友情充分体现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广阔胸襟和雄才大略,他们联手打了许多漂亮仗,粟裕钦敬陈毅,陈毅赏佩粟裕,打胜仗后,多次写诗褒奖鼓励提携。
  有人说,陈、粟俩人各有各的优势,充分发挥他们俩人的优势,可以打遍天下无敌手。有人说,毛泽东把陈毅和粟裕配在一起,配得真好,陈不离粟、粟不离陈,是谁也离不开谁的一对好搭档。陈毅的优势是:资格老,威望高,有权威,说话有人听。粟裕的优势是:军事上是强项,是会打仗的行家里手,指挥艺术高明,擅长打歼灭战、大规模的运动战、攻坚战。粟裕的秘书鞠开在回答社会上关于“陈不离粟,粟不离陈”的疑问时,这样解释老首长对陈毅元帅的关系:从1927年10月下旬粟裕认识陈毅的那天起到全国解放,在粟裕的思想上是很明确的,他一直把陈毅看成是他的上级,对陈毅是钦佩的。十年内战是如此,八年抗战是如此,三年解放战争也是如此。他还说:他长期在陈毅领导下工作,心情是舒畅的。那么陈毅对粟裕又是如何呢,可以说,他对粟裕欣赏、佩服之意尽在诗词中。
  抗日战争时期赋诗颂扬。在陈毅看来,粟裕是他最得心应手的助手,军事上不能没有粟裕,他对粟裕的战役指挥非常放心、非常放手,贊扬粟裕打的许多胜仗,并将赏佩之情溢于诗表。抗日战争期间陈毅多次赋诗夸赞,不仅如此,还于1940年2月7日,写了一副对联,贴到粟裕的房门框上,把粟裕比成西晋时期的军事家羊叔子、三国时期的军事家诸葛亮。
  卫岗初捷以诗褒奖。抗日战争期间,南方战场中国连连失利,为了鼓舞战士们的作战士气,粉碎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新四军粟裕部在卫岗(江苏句容与镇江之间)同日军作战。那是1938年6月,担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的粟裕得到可靠消息,日本少佐土井带领的小股日军将于17日从镇江出发,经卫岗到丹阳。这可是歼敌的大好时机,把这一仗打好,不仅鼓舞士气,也是对国民党污辱我军游而不击的有力反击,于是下定了歼敌的决心,经过粟裕司令的精心部署,战前的全面充分准备,将士英勇善战,一举大获全胜。据史料记载,卫岗伏击战,击灭日军少佐土井和大尉梅泽武四郎等以下官兵30多人,击毁汽车5辆,缴获枪支20余支,首战告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国人倍受鼓舞,抗日军威大振。为祝贺粟裕指挥的这次卫岗战斗的胜利,陈毅欣然命笔,写出了《卫岗初捷》著名诗篇:“弯弓射回到江南,望夜喧呼敌胆寒。镇江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楼兰。”(1938年6月21日)诗中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对粟裕智勇双全的褒奖。这次战斗意义深远,揭开了我军江南抗战的新局面,在抗日的战场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绚丽一笔。
  黄桥决战以诗赞颂。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为了坚持抗战,反对投降,确定了开辟苏北,发展华中的战略任务。陈毅、粟裕奉命率新四军江南指揮部主力部队挺进苏北,在黄桥地区建立了根据地。虽然国共合作实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了,但国民党反动派却没有从根本上放弃其消极抗战的政策。他们不断制造摩擦,寻隙向新四军进攻。1940年10月4日至6日,新四军在黄桥人民的支持下,与国民党反动派军队进行了著名战役,史称“黄桥决战”。通过这次决战,新四军与八路军实现了胜利会师,奠定了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基础,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同时也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光辉范例。陈毅当即慷慨赋诗歌颂:“十年征战几人回,又见同侪并马归。江淮河汉今谁属,红旗十月满天飞。”诗中充分展现了粟裕指挥千军万马斩钉截铁的歼敌意志、横扫千军的夺胜气概。
  解放战争时期赋诗祝贺。解放战争时期,陈毅与粟裕联手战绩显赫,陈毅对粟裕的指挥很欣赏,曾对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说:“粟裕将军战役指挥高明,一贯保持其常胜纪录,愈出愈奇,愈打愈妙。”他还进一步说:“粟裕同志可算为理论与实践兼有的人,战役指挥很高明,他常在实践中锻炼,华东军事指挥主要靠他。”不仅如此,每次大战告捷,皆写诗予以赞扬祝贺。
  宿北大捷以诗祝贺。抗战胜利后,山东解放区的野战军和华中解放区的野战军合并成立了华东野战军。毛泽东发来电报说:在陈毅领导下,司令、政委由陈毅一人兼,战役指挥由粟裕副司令负责。1946年10月1日,陈毅给军委发电报说:“华野、三野统一指挥”,“在军事上多由粟下决心”。①1946年10月15日,毛泽东看了陈毅10月1日的电报后回电说:“在陈毅领导下,大政方针共同负责,战役指挥交粟裕负责。”粟裕看到毛泽东、陈毅电报后说:“现在中央、陈毅同志要我担负这个重责,我决心竭尽全力挑起这副担子,使陈毅同志用更多的力量抓全局。”②陈、粟调到一起后,仗越打越好,歼灭的敌人越来越多。这次结合后的第一仗是1946年12月的宿北战役。毛泽东来电特别指出,第一仗必须打胜。事关全局,陈、粟俩人商量好后,粟裕精心组织了宿北战役。首战告捷,全歼国民党军整编69师两万一千多人,师长戴子奇自杀,副师长饶少伟被俘。毛泽东来电祝贺:“宿沭前线大胜利,望对一切有功将士传令嘉奖。”后再次来电指出:“歼敌两万以上,于大局有利,甚好甚慰”③。陈毅赋诗《宿北大捷》祝贺,诗云:“敌到运河曲,聚歼夫何疑。试看峰山下,埋了戴子奇。”从诗中可以看出对粟裕的指挥战术的认同和欣赏。此后在粟裕将歼灭战、运动战推向更大规模的指导思想下,更是导演出一幕幕有声有色、威武雄壮、气吞山河的大战。

推荐访问:革命战争 诗情 浅析 战友 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