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会有“战争承包商”


  说不定有一天,战争真的成为一种公司经营项目,国家发包给某家公司,公司又可以转包战争,这就像做房子一样了。这不仅荒谬,而且令人打寒战。
  
  或许有一天,世界上会出现由私人公司承包的战争。国家决定战争,私人公司负责作战。这算不算“服务外包”呢?
  有一部叫“战争公司”(War,Inc.)的电影,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不远的将来”,地点是一个虚构的中东国家乌吉基斯坦,这是战乱中的国家,武装力量包括当地军事政权,也包括美国前副总统成立的霸王实业公司,该公司获得“优先袭击乌吉基斯坦的合同”。显然,这是设想中的“战争民营化”模式。今天,参加战争或武装冲突的私营公司已经不止一家。其中最为有名的是美国黑水公司。《战争公司》很大程度上就是受黑水公司2007年在伊拉克陷入射杀平民丑闻的启发而拍摄。
  黑水公司成立于1997年,由美国海军几名退役军人组建,1998年开始营业。开始成立时公司只有6个人,而现在它有2000多名雇员分布在全球9个国家,还有2万名雇员随时待命。而现在,美国在伊拉克的武装部队得到约2万名私人军事企业人员的支持。
  通常,黑水公司被认为是一家雇佣兵和保安公司。不过,传统上雇佣兵指这样一些人:他们实际参与作战,本身并不属于冲突双方的国民或武装人员。而黑水公司雇员来自美国,通过获得军方合同来完成军方指定的任务。他们到底算作战人员,还是算平民也很难定义。
  战争或军事冲突中的作战人员,事实上拥有杀死敌手的免责权,他们几乎不会因为杀死敌方的交战人员而受到审判。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军事作战人员杀死敌方人员越多,甚至敌方都会对他肃然起敬,俘获了可能给以礼遇,战死了可能给以厚葬。从这里可见战争是一种与人性背离的行为,因为杀人在日常情况下属于重罪,而只有在战争中敌对的双方不仅以杀人为能力,而且这种能力受到敌对双方的共认。
  这样,像黑水公司这样的企业涉足军事行动,自然就有“是否有杀人权”的疑问。设想一下,如果未来战争完全像《战争公司》中所设想的,私人公司可以获得直接从事袭击和轰炸的军事合同,那么它的雇员就成为作战人员,可以直接与另一个国家交战了。
  从作战能力而言,这可能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如果一家公司能够拥有各种重型军事装备,也有训练精良的军事雇员,那么它也许真能剿灭一个国家。要知道,现代战争很大程度上已不是肉搏,而是非对称作战,一方在遥远的地方按下机关,通过显示设备观察打击的效果,而另一方则身陷火海。
  这样的景象,使战争在很大程度变成了技术先进一方的电子游戏,基本不会像在冷兵器时代和肉搏战时代那样让人直接互相射杀,从而内心里容易产生残忍感。现代战争的一种美好称呼,叫“精确打击”,或者“外科手术式打击”。精确打击的意思,是无辜伤亡被视为偶然的例外。“外科手术式打击”,听上去更加美好,因为那意味着对病害的一次割除。
  恐怖主义之所以被普遍反对,在于它模糊作战人员与平民,实行一视同仁的杀害,而且往往更加主要的是杀害平民。某种意义来说,恐怖主义分子的可恶,在于它没有标明自己作战者的身份。作战人员与平民区别,作战人员与作战人员厮杀,而互不杀戮对方的平民,这是一种战争传统。而战争,如果说在总体的恶之外,交战双方还能够宣称自己的正义,也在于作战者是以国家或者政治军事实体为单位,都对这种“武装文化”有基本认同。
  而如果战争成为一种营运项目,成为公司的一种产品,那将有何政治上的道义可言呢?是的,可能战争的权力还是操于之国家,但私营公司作为运营商出现,可能战争是否要开打,就多少要取决于运营商是否有利可图,战争何时结束,也要看运营商对项目有何盈利预期。
  以前,人们对“代理人战争”很不以为然,但说不定有一天,战争真的成为一种公司经营项目,国家发包给某家公司,公司又可以转包战争,这就像做房子一样了。这不仅荒谬,而且令人打寒战。
  这是一个全球经济化时代,公司向来就是利益化的,而现在还正在主权化。战争承包商、器官租赁商等等业务,或许也不是空想。如果真有这么一天,我不知这是“经济理性”还是“经济疯狂”。

推荐访问:会有 承包商 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