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的军事新闻文风建设


  谈及军事新闻文风建设,必须先说到文风问题。
  俗话说,“风气好人人受益,风气坏人人受害”,足见其地位突出,影响深远。文风作为一种作风,既是老话题,又是新话题。
  说它是老话题,《文心雕龙·宗经》篇中的“六义”:“一则情深而不诡,二则风清而不杂,三则事信而不诞,四则义直而不回,五则体约而不芜,六则文丽而不淫”,指的就是文风的基本要义。我们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和胡锦涛同志在不同时期与场合都分别对文风问题进行过论述。
  说它是新话题,是因为它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时代发展总是对文风提出新的要求,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进步和人们群众的生产、生活。
  
  一、军事新闻文风及其影响因素
  
  新闻文风是新闻工作者从事新闻报道时表现出来的格调、情趣和作风,是其思想在新闻写作中的具体反映。
  新华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对“新闻文风”的释义是:“新闻作品的语言文字风格。1942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整风时提出整顿文风的概念,并得到广泛承认和应用。新闻文风表现在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在中国革命的长期进程中,中国新闻工作者形成了自己的文风,这就是真实、实在、简洁、明了、尖锐、泼辣、生动、活泼等。”1990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的释义是:“1942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整风期间,新闻文风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被提出来并得到广泛的承认和应用。”“1942年8月4日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题为《报纸和新的文风》的社论,认为建立新的文风,是整风中的一件大事,是报纸和有关一切工作者应当倡导的事情。新的文风要有新鲜的内容,生动活泼的语言,打破固定的写作公式,才能为群众喜闻乐见。”“新闻文风表现在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其表现是:(一)真实、实在。不仅报道的事实要完全真实,而且在文字表达上要朴实、客观,不讲假话、大话和套话。(二)简洁、明了。新闻作品要求篇幅短、段落短、句子短,使读者一看就明白。选择群众关心的事,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语言来表达。(三)尖锐、泼辣。要求观点明确,旗帜鲜明;重要的新闻报道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明确表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四)生动、活泼。新闻作品形式多样,语言丰富多彩,饶有兴味。”
  作为新闻属类的军事新闻,其文风就是军事新闻工作者在从事军事报道时表现出来的风格和风尚,遵循着新闻文风的一般要义。军事新闻文风,在形成、改进和创新等方面,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一是社会大环境。军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种种渠道不可避免地渗透到军营中,进而影响着军事报道。二是工作作风是否扎实。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军事新闻文风不实,与个别领导机关工作指导思想不端正、学风飘浮、工作作风不扎实直接相关。三是军事新闻从业人员的能力素质。思想贫而空言出,作风歪而文风拙。不良军事新闻文风,是一些军事新闻工作者政治意识不强、业务水平不精、采访作风不实的表现。四是新闻单位的用稿导向。可以想像,“广告新闻”、“材料新闻”等在报纸、广播、电视上没有版面与时段,“八股腔”新闻找不到市场,军事新闻文风自然会新鲜亮丽许多。另外,军事新闻之风还与部队的思想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等也密切相联。
  
  二、改革开放以来军事新闻文风建设的进展与成效
  
  伴着改革开放事业的铿锵步伐,中国军队开始了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走出一条精兵之路、强军之路。紧随着中国军队创新发展而创新发展的军事新闻报道,也呈现出一片清新气象。
  文体不断创新,时效性增强。新闻文体的发展是与时代大背景相连的,创新是时代和社会的产物。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作为及时、准确反映时代、社会和军队发展变化载体之一的军事报道,应时而动,积极创新消息、通讯、评论“老三样”等传统的、极少变化的、体裁界限分明的文体样式,新闻特写、新闻速写、新闻素描、散文式新闻、体验式报道等“新面孔”纷纷呈现在受众面前。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广为采用的日记体新闻,它以日记的体裁和形式报道新闻,外延宽泛、包容性强,形式灵活、行文自由,便于第一时间将新闻事实传播出去,深受读者欢迎。不仅在“记者下连日记”、“记者蹲点看基层”等经常性报道中发挥出独特作用,在抗击“非典”、“两会”报道等重大活动报道中也闪烁着它的身影。军报记者采写的《“和平使命——2007”参演部队万里跨国输送记者日记》还获得了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这些崭新的文体形式、报道样式,顺应变化了的报道内容,真实、准确、及时地反映出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中的新人新事新风貌,反映出世界新军事变革的风起云涌和信息时代的千变万化。
  精短成为共识,信息量增大。针对“文革”动乱时期新闻“假大空套长”的弊端,新闻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真短快活强”,在呼唤新闻真实性回归、重建新闻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倡导写短新闻。在军事报道中,通过进行短新闻竞赛,举办“绿色快报”、“现场传真”专栏等形式,强调以短见长,追求言简意赅。《一份抗洪总结不到两页纸》《六字电文获文书头奖》《一份275个字的文件吹来清风正气》等成为军报版面的基调与主流。不仅新闻事实本身就是优良文风的代表,而且篇篇都是“豆腐块”,并且见人见事见思想。2007年12月16日军报一版头条消息《周一至周四基层不开会》,全文350余字,配发短评270余字,广受好评,实现了“有效阅读”、“有效传播”。普通新闻报道追求短篇幅、大容量,重大活动报道也是如此。反映中国航天史上里程碑事件——“神六”飞天的通讯《英雄携手飞天》,全文仅1500余字,却容纳了与新闻主题有关的60多个信息,并荣获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语言鲜活生动,亲和力增强。雨果说:“语言就是力量”。读了、听了、看了,是实现军事新闻有效传播的前提。如果写作新闻时语言不生动有趣,看了文章让人皱眉头,有的甚至让人看不下去,新闻就达不到传播目的。在军事新闻报道中,受众意识得到强化,能用群众语言的地方尽量用群众语言,能用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也尽量使用,一篇篇新闻犹如一个个故事,记者、通讯员把所见所闻娓娓道来,文辞清新,让人读来如饮甘泉,有的甚至让读者感动得热泪难禁。同时,注重放大“人”的因素,使军事报道尽可能“见事”又“见人”。如在“神六”、“神七”、歼十战机成功试飞等重大军事报道中,许多就是直接报道普通的科研人员,增强了“人”的分量,使广大官兵在获得军事新闻信息的实惠、获得娱乐审美享受的同时,进入一个全新的强调“以兵为本”、体现人

推荐访问:文风 改革开放以来 军事新闻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