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出版社:以改革之机,寻品牌竞争之路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sxla/sxla201108/sxla20110815-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sxla/sxla201108/sxla20110815-2-l.jpg
  金城出版社创建于1989年6月,是中央保密委员会办公室、国家保密局主办的中央级社科类出版社。在建社最初的几年,出版社仅是围绕上级机关的业务服务,精力集中在《保密工作》杂志和音像产品上,图书出版的数量不多,且局限于成功励志类书籍。2004年之后,金城出版社面对市场,大力扩展大众图书的出版规模,打造优势品牌。目前,金城出版社除了编辑出版发行有关保密专业图书外,还出版哲学、政治、法律、经济等学术著作和面向大众的励志、文艺等图书。
  王吉胜先生自1986年进入中央编译局工作,1993年由学者转为出版人,曾任中央编译出版社副总编辑、副社长,在主持编译社工作五年间,策划出版一系列学术文化丛书,使中央编译出版社短时间内变成国内学术出版重镇,在学术文化界影响广泛。2004年,王吉胜调任金城出版社总编辑,2006年在出任金城出版社社长和《保密工作》杂志主编后,力主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在出版社经营管理和品牌建设上卓有成效。《保密工作》杂志发行量由26万增至41万份,收入翻了几番;图书发行码洋增长近6倍;全社总利润增长3倍以上,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找寻改革的平衡点
  
  2010年,中央部委出版社进行转企改制。中央部委出版社因为各自情况,转制的路径和方案也各不相同:一部分出版社进行部委内部出版资源的集中整合,组建诸如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地图出版集团等大型出版集团,而另一部分,因为部委资源的相对有限,加之本身的变迁,将视线投往外部相关、甚至非出版业领域,欲以此为契机,赢得突破。
  在第一批转制的6家出版社中,金城出版社和西苑出版者这两家分属国家保密局和中共中央办公厅的出版社进行合并改制。
  同许多出版社在转企改制的境况相似,金城出版社在改革环节中最难的,莫过于员工思想观念的改变。“金城出版社的改革发展,最难的,就是如何找到改革的平衡点,既考虑到历史遗留的东西,考虑到员工的接受、承受能力,又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不断清除旧的机制阻力。急剧的变革不可取,必须让大家明白改革会带来什么好处。”
  “从依赖部委、系统到面向市场,需要一个改革阵痛期”,从一所事业单位的员工到一家企业的员工的身份转变、波动、到淡定处之,需要一个心态的调整;从按资排辈、铁饭碗到以岗定薪等现代化管理制度的转变也需要一个逐渐的接受和适应过程,而这一切思想观念的变革,在改制之前,王吉胜便带领金城出版社进行了先期的改革,找寻改革平衡点,使得转制顺利完成。
  “整个转制过程应该说很顺利,除了上级的帮助指导外,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内部进行市场化改革并取得了显著效果,从基本上没有经济积累到现在可以购买现代化的办公楼,大家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在感受上都认同改革,也感到在出版社现有的平台上可以有自己的位置和价值,所以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制定方案,到2010年八九月份完成转制的过程,可以用‘风平浪静’、‘水到渠成’来形容。”
  随着改制力度的加大,金城出版社逐渐打开视野,渐入佳境。这是一场机遇,但更有着未来不可测知的挑战。对于现状与未来,王吉胜同样有着清醒的认知:
  “兼并重组是政策鼓励的方向,我们不拒绝符合我们实际的兼并重组。但我认为,从目前已有的案例看,资产重组和雄厚资本并不是万能的,尤其对于出版业这种特殊性文化产业而言。从根本上来讲,出版业最缺乏的不是资金而是文化创意能力、创意人才和复合型管理人才。资金的大量聚集进入,带来的是获利能力、资源难寻的压力,搞不好会带来整个行业的浮躁和急功近利,文化传承的本质和责任被遮蔽了。过去也有过靠雄厚的资金大投入、做得架势很大的例子,但忽视了行业的特殊性,最终并不成功,还是回到了应该的常态。其实资金雄厚完全可以进入别的市场获利,但在出版业尤其是图书业想获得丰厚回报,目前不太可能。”
  转制易,转型难。金城出版社虽不是百年老店,未有丰厚遗产,但机遇却是可以在毫无包袱情状下顺势而为,不断积累、积淀、蜕变,完成真正意义的转型。
  
  探索竞争之路
  
  在王吉胜看来,目前出版业呈现几个发展特点和趋势:一是出版品种数量的急速增长,而传统销售终端却不断萎缩,实体书店逐渐成为时代和记忆的标记。网络的议价强势和价格战致使行业并未提高整体利润水平,图书进入微利时代,单品种平均销量不断下滑,少有出版社可以保证单品种平均销量达到1万册;二是民营出版公司的不断壮大和政策面的灵活调整,出版业的垄断性不断下降,以此为资源和利润来源已无长久可能;三是对大的出版集团及文化公司上市为导向的期待,资本运作强势进入出版业,如“无内容或重复内容的规模出版”导致低端低价图书占领既有的阅读市场,如优质稿源激烈竞争态势决定了难以拿到、拿到也未必获得丰厚利润,甚至有大的经济风险等等;四是转制后,作为个性化生产的、无法流水线定制的、人才为核心竞争力重要因素的图书出版业,各社都在延揽人才,出版人才呈现稀缺状态。
  虽然未来挑战甚大,但王吉胜坦然说:“现实的就是合理的,也是将成为历史的。”金城出版社需要的是积极面对,争取空间。金城出版社现有两大块业务,一是面向全国系统的刊物和专业图书出版,要创新产品,满足需求,尽力开拓系统内市场,并且形成市场独占性;二是面对现状和未来,探索日后如何在保持原有优势的前提下,在大众图书市场形成竞争力之路。
  王吉胜说,从开始转制之日起,便开始了中小型出版社在改制后如何生存的探索,“比如根据整个行业形势判断,我们实施‘策划人孵化器方案’,就是出版社用灵活的运营机制,‘不求所有、但为所用’,把市场眼光敏锐、策划能力强、热爱出版事业、文化品位高的策划人引入到出版社中,给以资金、培训等各方面扶持,他们做前期策划、设计制作,出版社负责审校、印制、发行等,为他们提供创业的平台,同时为出版社聚拢人才、打造品牌、开发优质出版资源、迅速形成规模效益提供了较好的解决方案。”今后在发展战略上,金城出版社将调整出书结构,充分发挥在安全保密、谍报、红色历史及艺术类图书上的传统出版优势,并探索与有实力、图书出版主业强大或能形成业态互补的出版传媒集团进行合作。
  改制之后的金城出版社及西苑出版社,以策划人为核心,先后成立了十多个出版中心,在体制上力求符合图书创意产业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中心得到充分授权,独立运营核算,既解放了编辑力,也推动了图书品牌质量的提升。
  2010年,金城出版社异军突起,出版新书400余种,同比实现了跨越式增长,增幅达到100%以上。同时,在保密类图书市场,该社也策划出版了一系列图书和挂图,并采取市场化手段营销,其码洋从2007年的不到100万元跃升到2010年2700万元,成效斐然。
  
  优势专业裂变成品牌
  
  金城出版社出版的《保密工作》1985年创刊,是保密系统唯一公开发行的杂志,具有独特影响力;而安全保密图书领域的出版也一直作为金城出版社的专业出版方向和优势领域。在大陆,因为受到出版社性质、作者资源、编辑能力的限制,只有少数几家出版社出版此类图书,出版的作品种类稀少、销量也不大。金城出版社瞄准了这一发展空间的可行性,加上金城出版社作为国家保密局的下属单位,拥有全国一线的保密专家团队以及作者资源,他们果断抓住机遇,准确定位选题,巩固了自己在专业领域的地位,延伸形成安全保密、谍报等领域的系列出版物,将传统优势打造为特色品牌。
  目前,金城出版社的军事类图书代表作品主要集中在两大系列,一类是谍报题材作品,如《风语》、《谍杀》、《魂归京都:关露传》等作品;一类是军服军衔类作品,如《中国百年军服》、《苏俄百年军服》、《美军军衔军装服饰图鉴》、《世界各国军衔图鉴》等。后一类型作品从1998年出版的《漫谈中外军衔》开始,已逐步在军衔军服出版领域树立权威。彩色图册《中国百年军服》的销量甚至已过万。
  而《暗算》、《风声》、《风语》等谍战类作品则是伴随着同类影视剧而畅销走红。麦家作品的热销,同时也带动了间谍特工等延伸题材图书的出版和销售。此间,金城出版社利用纸媒、网媒、新媒体全方位的立体营销策略也功不可没。
  “在保持原有专业出版优势基础上,我们要提高大众市场竞争力,拓展出版领域,如在中国社会急剧进入现代化进程中,大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安全等领域图书会是我们拓展的重点方向。”王吉胜如是说。
  
  《台北故宫》入选新闻出版总署“2010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图书”;《风语》自面世以来,连续数月位居各大排行榜前列;而《行走台湾》、《灰屋顶的巴黎》、《地中海的婚房》等文化类书籍也入选2010知识中国推荐书单。金城出版社逐渐在专业品牌优势上,拓展更广阔的领域。
  “目前我们有图书、音像、杂志、网站,已经出版电子杂志,下一步主要是进一步整合这些资源并多重利用,探索电子专业图书、网络视频在系统中的营销平台和模式。”而谈及数字出版的尝试,王吉胜说:“量力而行,在获利模式不明晰的形势下,中小型出版社切忌投入过多,但要做好准备。我们主要着眼于系统需求,在系统专业出版上做数字化出版尝试。”对于未来,王吉胜社长有着一份谨慎,“按照目前出版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今后一是要形成规模效益,二是要强化品牌意识,打造金城出版社的读者口碑和品牌特色。”

推荐访问:金城 之路 之机 出版社 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