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沙拣金,一枝独秀


  2016年的高考作文题,照例全民娱乐,尤其是全国卷Ⅰ的漫画作文,短短几天之间,快要被玩坏了,各种搞笑版本推陈出新,“学霸和学渣的头发”“小学的你和大学的你”“国足和国乒的舆论处境”“我和同桌的恩怨”“女朋友的口红”……那些搞笑版本的解读自然不能当真,高考作文不必迎合时俗取悦考官,但也不能随心所欲文不对题。
  当所有考生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口是心非、奴颜婢膝、絮絮叨叨让人恹恹欲睡的时候,你若能精准切题并且一枝独秀,你就赢了。
  如何做到呢?
  思想。
  思想是文字的灵魂,思想闪光了,文字才会闪光。
  很多考生正因为没有属于自己的思想,才会在考场上手忙脚乱,甚至胡编乱造,他们更像是在乞讨而不是在表达,更不必谈感染、震撼与征服。
  真正有思想的人,无论什么样的作文题,他都能够如鱼得水。
  真正有思想的人,不仅会有自己的独特看法,而且还懂得如何披沙拣金,从自己众多的想法中选择最精彩最有价值的那一个。
  因为真正有思想的人,不仅自己有想法,还能揣摩到其他人的想法。当你知道大多数人都会这么说的时候,你就应该好好权衡一下了,是稳妥地从众呢,还是勇敢地创新?
  而真正的高手,有能力尽量降低创新的风险,甚至能够巧妙地将这种风险转化为零。
  先来看看全国卷Ⅰ的作文题。
  大多数人都会谈中国教育的弊端、家长的功利心态、学生的学习压力、社会的价值标准、差别待遇等等。这些角度和观点,谈来谈去都差不多,考官看来看去都一样,看多了自然厌倦。
  怎样立意才能让人耳目一新呢?
  漫画是一种艺术形式,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反映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夸张、变形、对比、比拟、象征、暗示、影射的方法,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或画面组,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具有较强的社会性。解读漫画往往要以理性思维为主导,感性思维为辅助。
  我在我的著作《高考微作文》中归纳过解读漫画的要诀:
  ①文字画面兼顾,把握漫画主题;
  ②注意对比夸张,明确批评方向;
  ③联系现实生活,找出讽刺对象;
  ④不同角度思考,理解其中哲理;
  ⑤简洁描述画面,深刻挖掘寓意。
  漫画解读首先要注意的是,找出漫画所表现的对象。有时候,漫画中既有显性对象,也有隐性对象,譬如丰子恺的《巷口》,显性对象就是祖孙二人,隐性对象就是那个被等候的远游者。
  厘清对象之后,还要解读对象之间的关系:因果关系、依存关系、对比关系、相似关系、矛盾关系等等。从对象之间的关系中,我们就能发现漫画的内涵。
  怎样确定漫画的表现对象呢?
  我们可以看看下面两幅名人漫画:
  你会发现,漫画是什么呢?漫画就是:对象特征被夸大。
  也可以反过来说:被夸大的就是漫画的表现对象。
  在画面中被夸大被强调的那个部分,就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核心对象。
  那么我们回头再来看全国卷Ⅰ作文题中的漫画,作者要表现的核心对象是什么人呢?
  很显然,显性对象是学生,而隐性对象呢,是家长。
  前后行为和态度形成强烈反差的家长才是漫画作者所要表现的核心对象。
  那么作者想要讽刺家长的什么呢?
  如果你无法一眼看出来,可以尝试做一下调换:
  试试看如果把98和61这两个分数对换,效果如何?
  我们会发现,故事的合理性增强了。
  先前考100分的孩子,这次才考了61分,巨大的退步,使他挨了家长的巴掌;先前考55分的孩子,这次考了98分,巨大的进步,让他获得了家长的亲吻。
  合情合理。
  然而,你又会发现,合理性的增强,反而削弱了漫画的讽刺性。
  漫画的讽刺效果就是靠夸张来实现的。一旦变得合理,它就不再是漫画。
  可见,漫画作者是在对家长前后态度的变化进行夸张的表现,并在这种突出与强调中含蓄地向读者说话。
  微小的差距,仅仅退步2分(不再是满分)、进步6分(终于及格了),家长的反应则是天翻地覆。
  我们把生存太当一回事儿了!所以我们过分在意社会或他人给予我们的评价,我们活在看人脸色的紧张情绪里。
  日本作家渡边淳一有一本书叫作《钝感力》,此书曾被业界推荐给日本安倍内阁,因而掀起一股阅读热潮。
  钝感,与“敏感”意思相对。钝感系数越高则对外部反应越迟钝,同时其敏感度也会越低,人的思维只有钝感系数与敏感系数相平衡时才更容易保持较为理性的思维,否则反之。
  钝感力的五项铁律:
  1.迅速忘却不快之事;
  2.认定目标,即使失败仍要继续挑战;
  3.坦然面对流言蜚语;
  4.对嫉妒讽刺常怀感谢之心;
  5.面对表扬,得寸进尺,得意忘形。
  现代人过于敏感往往就容易受到伤害,而钝感却能让人在任何时候都不烦恼,不气馁,钝感力恰似一种不让自己受伤的力量。接受记者的采访时,渡边表示自己早在二三十岁时就痛感钝感力的重要:“当初还是文学新人的时候,经常遭编辑退稿,并受到严厉的批评。我对这些就很迟钝,只觉得对方不采用我的稿件是因为他没有欣赏能力。如果当时因过于敏感而消沉下去,也就不会再写小说了。”

推荐访问:披沙拣金 独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