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校长工作创新探析


  摘 要: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要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教学和管理质量,必须高度重视大学校长的工作创新。校长工作创新的核心是教育观念创新,关键是人才培养创新,保障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创新。
  关键词:大学校长;工作创新;探析
  中图分类号:G4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4-0092-03
  大学校长是一所大学教育新理念的引领者,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决策者,大学教育先进理论的实践探索者,也是一所大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国家法令的贯彻执行者。因此,大学校长对于大学的改革和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决定性作用。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育教学管理质量,必须高度重视大学校长的工作创新。
  一、大学校长工作创新的核心是教育观念创新
  大学的改革和发展离不开教育理念的引领。教育理念是大学校长对教育的理解和追求,是大学校长基于对教育规律认识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学校的性质、职能、目标和使命等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
  教育理念对于学校发展具有定向作用,是大学校长工作创新的核心,也是学校改革发展的灵魂。教育理念虽然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也必须解放思想,不断创新,才能使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与时俱进。
  1树立大学学术自由的理念
  学术自由在现代大学制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现代大学的一个核心价值。学术自由第一次被写进我国的官方文件,表现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把尊重学术自由、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列为高等学校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术自由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构建现代大学制度都具有重要意义。
  所谓学术,是指有系统的、较专门的学问。所谓自由,是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随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力。学术自由,正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七条所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这可以看做学术自由的宪法定义。实际上,学术自由也指不同学术派别,或同一研究领域中不同门派之间的学术观点的充分表达和阐释。这种学术自由是受国家宪法保护的,即“国家依法保障高等学校中的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这就是说,高等学校的学术自由作为一项基本权利已经获得了确定的法律保障。由此,我们可以把高等学校的学术自由界定为高等学校基于自己的组织身份而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高等学校理所当然地应当鼓励学术自由,倡导学术自由,以便高校教职工都能够对学术问题进行科学、诚实探讨和自由表达,从而在高等学校的学术研究领域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自由新局面。
  高校的学术自由不仅表现在教师可以对学术问题畅所欲言、自由表达,而且表现于对学术问题的科学、诚实的探讨。这就要求享有学术自由的教师既要勇于大胆创新、敢于标新立异,又要尊重他人学术成果和学术自由,绝不能搞学术腐败和剽窃他人成果等不正之风。学术自由是贯穿于高等教育各个方面的一种核心价值,是大学校长工作创新的基本理念。
  2树立大学教授治学的理念
  在过去相当一段时间内,我们一直以“教授治校”、“教授治教”的理念指导大学工作,表现出指导思想上的不确切。《规划纲要》提出来“教授治学”的理念,使我们对办学理念有了更为确切的理解。这里所说的教授治学,涵盖了学者、学术、学科、学风和学生等方面的内容,也是教授治学的主要内容。学术自由是教授治学的前提,如果没有学术自由,就难以实现教授治学。
  高等学校的学术权力是为了使高等学校实现其社会功能,保证高等学校中的教育、学习和研究活动的创造性而设置的一项特殊权力,不同于高等学校的其他办学权力。目前,我国大学管理存在着以行政权力代替学术权力、用行政方式来配置学术和教学科研资源、把部门行政管理的方法简单地移植到大学管理的问题。实施教授治学,就是要认真解决上述问题。一是让教授参与学校发展规划的制订,提出学术发展的方案、计划和措施,切实让教授参与学校重大决策,如学科和科研建设资金的配置、学术资源的整合等等。二是让教授参与学校的科研成果评定、教师的职称评定以及学校重大学术问题的决策等。三是应使大学校长职业化,使其也成为学术的行家里手。四是教授治学还包括治学科积弊、治不良教风、治不良学风、治不良学术风气等内容。
  为此,按照《高等教育法》的规定,校一级应该设立学术委员会,院一级应该设立相应的教授委员会,依靠这两个委员会行使教授治学的权力。一般地,校长和院长是不出任该委员会主任或副主任的。
  3树立正确的教学效益观、教育质量观和人才发展观
  一个时期以来,“精英教育”影响着不少高校,影响着社会对学校办学质量的评估,致使我们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出现偏差。第一,要按照《规划纲要》的要求切实“转变那些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树立新的教学效益观。第二,要树立新的教育质量观。要明确学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适合“三个面向”要求的高质量人才;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终身学习的发展能力是教学的基本质量要求。第三,既要注重学生智力开发、能力培养又要注重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要注重探究讨论式学习,注重综合性的能力培养,关注学生的特长发展,把乐学、活学、会学融为一体。
  二、大学校长工作创新的关键是学校人才培养的创新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职能。大学人才培养创新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和人才培养素质结构的清晰。
  1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
  目标是组织和个人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经过努力所期望达到的结果。对于大学校长而言,首要和关键的工作是确立和选择学校的目标,使之形成上下一致、统一的整体系统。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和一些负面效应,其主要表现为:学生入学门槛降低,生源质量下降;盲目扩张导致教育资源缺乏,教学工作受到影响;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师资学科专业结构失调,不适应高校的改革和发展;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伤害了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也延误了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个性的大好时机。要改变这种状况,大学校长必须科学地认识、理解和把握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带领全校师生员工,集思广益,制订出符合本校实际的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学校教育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创造出一种和谐、有序、有效的教育环境。
  就学校培养目标的确立而言,离不开社会的要求和国家规定的教育目标。但这只是一个大政方针或指导思想,在具体落实过程中还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正因为如此,长期以来,我们的高等教育只单纯着眼于部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结果造成忽视或扭曲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局面。高等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着理论脱离实际、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因此,校长在目标的选择和确定中,必须顺应市场经济,其发展既要克服市场经济初期的各种弊端,又要抓住时机,以特色办学求突破,以品牌效益求发展,勇于开拓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
  2人才培养素质结构清晰

推荐访问:探析 新时期 大学校长 创新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