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的城镇化效应中职业教育发展对策探讨


  摘要
  安徽省是东部沿海省市进行产业转移的首选,虽然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中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产业承接及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本文根据我省产业转移发展及城镇化进程状况,结合当前产业转移承接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具体需求,初步探讨了经济欠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现状下的职业教育发展对策,以促进整个职业教育的发展,并更好的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关键词:产业转移;城镇化;职业教育;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9.2
  1.引言
  2004年以来,在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引导下,安徽省经济整体保持较高的增幅,2013年全省GDP达到19038. 9亿元,较2012年增幅10.4%,经济平均增速稳居全国中上水平,在中部六省中名列第一。但我省人均GDP尚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想要成为真正的经济强省,还需继续加速发展[1]。
  安徽省拥有着丰富的土地资源,相对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方便快捷的交通基础设施,广阔且潜力巨大的市场,是东部沿海省市进行产业转移的首选之地。无论是中部崛起和泛长三角一体化的区域战略规划,还是目前省内开展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都给我省的经济发展、人民群众增收及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带来了巨大机遇。
  2.安徽省产业转移现状
  从国内产业转移来看,近年来除了京津沪粤等传统的投资大省,湖北、福建、江西等临近省份间相互投资开始迅速增多。但总体来说,苏浙沪仍是安徽省外产业转移的最大来源地,该地区的资金来源总额占到全省总投资来源的54.9%,这充分说明了安徽在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2]。据相关资料显示,安徽第三产业中,特别是生活性服务业、金融业、文化娱乐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产业投资比重成倍增长,远超过其它产业和行业[3]。
  虽然安徽近年经济整体运行状况和安徽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取得了重大成功与突破,但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① 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2012年安徽常住人口数为5988万人,流向省外半年以上的人口占常住人口数的19.32%,而城镇专业技术人员数为仅占常住人口的2.1%。安徽众多的劳动力数量为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提供了劳动力保障,但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成为承接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瓶颈。
  ② 资源开发效益落后
  安徽境内拥有众多的煤炭和矿产资源,方便承接发达地区转移的资源密集型产业。但随着传统工业面临着优化升级,粗放式的经营逐步淘汰,同时随着对环境关注的提高,粗放的开发模式也会制约转移地区的选址判断。
  ③ 科研成果转化率低
  安徽拥有较为丰富的科教资源和较高的科技水平,省会合肥有数量众多的国家众多支持发展的大学和科研机构,这无疑又是承接产业转移的有利因素,但由于科研成果转化率低,当地的产业常常不能享受科研成果带来的红利。
  ④ 城市吸引力不足
  安徽处于中部六省的中心位置,东接长三角、西承武汉经济圈,为安徽承接产业转移带来优越的区位条件。但由于传统印象中落后的农业大省形象,大规模产业转移主要集中于几个主要城市,其它城市对产业承接吸引力不足[4]。
  3.产业转移的城镇化效益及潜力
  城镇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积极引导产业转移到中小城市,促进城布局、规模、结构协调发展,有利于缓解我国我省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的现状。近年来随着安徽省经济发展及产业化转移承接步伐的加大,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2013 年安徽省城镇人口2784 万人,比2004 年增加800 万人,当年城镇化水平为47.9%,高于2004 年14.4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6个百分点[5]。
  尽管安徽省城镇化水平的逐渐提高,但城镇化质量不是很高,与全国及临近省份也存在较大差距。2013 年安徽城镇化水平比全国(53.7%)低5.8 个百分点,在长江经济带9 省2 市中,安徽城镇化率仅仅高于西部四川、云南、贵州,低于湖北、江西、湖南等兄弟省份[6]。
  4. 产业转移现状下的职业教育发展对策探讨
  以安徽省为对象,根据我省产业转移发展及城镇化进程,结合当前产业转移承接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具体需求,本文初步提出探讨了经济欠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现状下的职业教育发展对策:
  4.1 积极借助政策支持,发展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
  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安徽职业教育相对落后。为此应在全省高度统筹,依靠政策扶持,集中优先建设欠发达地市的职业院校,在政策许可的条件下尽量增加欠发达地市职业院校数量。其次,可以利用省内本科院校或品牌高职专科院校的优质高职教育资源,在欠发达地区成立分校或办学点,迅速提高欠发达地区高职教育在规模和质量。
  4.2 积极吸取发达国家办学经验,明确职业教育模式与定位
  根据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及经验启示[7],认为美国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社区化、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双元制模式、澳大利亚实施的TAFE均為城镇化各行业发展提供了高技能型人才,日本中等职业教育的产学合作和德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则满足了城镇化发展所需大量技能型蓝领工人的需求,促进了城镇化发展。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需学习上述国家经验,树立科学职业教育观,完善中高等职业教育规律法规与资格认证制度,加强职业指导,校企合作与“双师”型师资培养,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等。
  4.3多渠道筹措资金, 改善职业院校的办学环境和条件
  欠发达地区政府财政收入较少,资金投入是实现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大难题。政府作为办学主体,应当加大财政投入,努力建设当地职业教育资源。“以学生缴费为主,财政补贴为辅”的投入政策虽然在短时间内有效,但从教育公平及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必须增加公共财政投入份额。政府可通过土地划拨、投入资金建筑校舍和添置设备等措施,加强对教学基本建设经费的投入,发挥职业院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

推荐访问:职业教育 城镇化 对策 效应 产业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