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债规模与宏观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


  [摘 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增长,我国国债发行的规模也不断扩大。本文选取了GDP、财政收支等几个宏观指标,运用协整理论分析了这些宏观变量对国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宏观经济的增长与国债规模之间存在着格兰杰因果关系。
  [关键词]国债规模 GDP 协整分析
  作者简介:王德华,女,怀化学院工商管理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统计分析。
  
  国债是由国家发行的债券,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国债以中央政府的税收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因此风险小,流动性强,信誉度非常高,历来有“金边债务”之称。中央政府通过发行国债,达到平衡国家财政收支、弥补财政赤字的目的,也可以为筹集建设资金而发行建设国债等等。1981年1月,国务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条例》,决定重新发行国库券来弥补财政赤字。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债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自1998年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国债规模迅速扩大。2009年受积极财政政策和经济放缓的影响,预计全年的国债发行规模在1.4万亿元,是1981年发行量的将近200倍。国债发行规模的急剧膨胀,是否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下面将运用协整理论进行实证分析。
  
  一、国内外研究文献
  国债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一直是经济学家探讨的热门话题,德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格雷纳利用模型探讨国债与国民经济增长的关系,他认为国债的发行会对经济体系产生负反馈效应,降低和减缓国民经济的增长率。凯恩斯则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发行国债增加政府支出来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弥补其他部门造成的储蓄与投资之间的缺口,促进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并推动经济的稳定增长。格鲁斯曼(Grossman, 1972)和巴罗(Barrow, 1976)等认为虽然发债短期内会导致市场利率上升,造成投资下降,但发债引起的国民收入的上升却可以拉动投资增长。格鲁斯曼和卢卡斯(Grossman and Lucas, 1974)证明生产性财政支出能影响生产潜能,具有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国内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也取得了大量的成果。李彪和卢志红(2004)应用协整理论和方法,解释了我国国债发行规模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的长期均衡关系以及国债发行规模短期变动的影响因素。魏朗和王华(2004)对我国1979-2002年国债规模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协整及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国债模型与GDP、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及当年国债还本付息支出存在着协整关系,国债规模受GDP、财政支出影响,但反过来又影响了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及还本付息支出。高原(2004)选取了8个影响国债规模的主要因素,运用逐步回归法进行模型分析,并提出了保持国债规模适度模型、优化国债期限结构、建立健全我国国债规模管理的风险监测预警体系等对策建议。
  本文将在参考这些文献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指标体系,对国债发行规模和宏观经济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二、与国债发行相关的若干因素分析
  发行国债是为了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但是国债是以中央政府的税收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发行规模要受到相关宏观经济的制约。
  (一)GDP对国债规模的影响。国债的还本付息以国家的税收为保证,税收的大小取决于GDP的水平。因此,国债规模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一般说来,经济规模越大,国债发行规模和潜力就越大。
  (二)财政收支状况对国债规模的影响。发行国债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弥补财政。当财政收支相关较大时,用国债来弥补财政赤字的压力就越大。本文选取了财政收入支之差,即财政赤字这一变量来综合考虑其对国债规模的影响。
  (三)预算内投资规模对国债规模的影响。国债的另一主要目的是筹集建设资金,近几年我国国债资金主要用于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的建设。一国预算内投资规模越大,其对资金的需求越大。当财政收入不足于财政支出时,政府的投资缺口一般要通过发行国债来弥补。
  (四)国债市场对储蓄资金有明显的分流作用。
  有着“金边债务”美誉的国债,由于其发行主体是国家,所以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认为是最安全的投资工具。储户提款购债已是普遍现象。所以,居民储蓄总额与国债发行基本上成正比。
  
  三、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取及数据的初步处理
  上文的分析可知,影响国债规模(Y)的因素主要包括:国内生产总值(X1)、财政收入支余额(X2)、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X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X4)、等四个因素,因此本文选取相关的五个变量进行分析,样本区间为1981年至2006年。首先对这六个变量取自然对数,分别为LY、LX1、LX2、LX3、LX4。(数据来源为各年度《统计年签》)
  (二)协整检验
  许多经济时间序列都是非平稳的,非平稳时间序列不能表现出任何清晰的趋势,格兰杰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协整理论:两个或两个以上非平稳的时间序列进行特殊组合后可能呈现出平稳性,即这些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变量间的协整关系表明了非平稳变量间保持着长期均衡关系,它们组成的线性组合是平稳的。
  首先对数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本文采用ADF检验,根据序列的形态,对各序列都采用同时包含截距和趋势项的检验,最大滞后期q值取1。计算结果均不能拒绝序列存在单位根的零假设,它们都是非平稳的。对经过一阶差分后的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所得ADF统计量值分别是-4.08、-3.69、-7.92、-3.71、-1.28、,除LX4外均可在95%的置信度下拒绝含有单位根的假设。以上分析表明序列LY、LX1、LX2、LX3均为I(1)序列,满足进行协整检验的条件
  序列间的协整检验采用Johansen检验,采用观测序列有线性确定趋势并且协整方程(CE)仅有截距,并根据AIC和SC准测判断出VAR模型的最大滞后期P选2比较合适,协整检验结果见表1。
  表1 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
  
  注:对能拒绝原假设的检验用“*”号标记,*表示置信水平为95%,“**”表示置信水平为99%。
  从检验结果来看只有第一个似然比统计量大于5%、1%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因而只有第一个原假设被拒绝,即有且仅有1个协整关系,见表2,从表中的系数可以看出之间存在着正向的长期均衡关系。
  表2 标准化协整系数
  
  将协整关系写成数学表达式,并令其等于vecm,得到:
  vecm=LY-0. 791146LX1-0.223749LX2-0.047075LX3+5.523194
  对序列vecm进行单位根检验,证明它已经是平稳序列,并且取值在0附近上下波动,验证了协整关系是正确的,即上式反映了四个时间序列之间的某种长期均衡关系。
  (三)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在时间序列情形下两个经济变量x、y在Granger意义上存在因果关系定义为:事件X是事件Y的原因,则事件X可以领先与事件Y,并且保证事件Y不会引起事件X的发生。对于因果关系并不明显的数列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可以确定其统计学意义上的因果关系。本文对以上四个变量进行了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为国内生产总值与国债规模之间存在着格兰杰因果关系,国债规模的增大是引起财政收支余额变化的原因,其他变量间不存在着格兰杰因果关系。
  
  四、结论
  本文从宏观经济角度出发,选择了与国债规模相关的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支差额、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等五个因素进行分析。对时间序列进行了平稳性检验并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国债规模的相关变量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通过分析发现:影响我国国债规模关键的因素是国内生产总值,而国债规模的扩大又引了财政收支差额的扩大。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债发行规模不断扩大。国债是我国弥补财政赤字,保持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有力工具。实证结果表明,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促进了国债规模的扩大,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持续稳定,相应的国债规模也是合理的。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经济困难进一步加大,要保证实现快速增长,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持一定规模的国债发行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彪,卢志红,我国国债发行规模中的协整和ECM实证分析,我国国债规模的实证分析,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2]魏朗和王华,中国国债规模的协整研究暨南大学学报2004,(4)
  [3]高原,我国国债规模的实证分析,黑龙江对外经贸,2004, (9)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推荐访问:经济增长 国债 规模 我国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