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工业改革开放30年标志性事件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伟大的改革开放事业。正式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突破思想藩篱,砥砺创新勇气,创造性地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极大地调动了亿万群众的积极性,激发了一个古老民族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纺织工业改革开放的30年,同样波澜壮阔,同样惊天动地。经过挑选的35个标志性事件,虽然并不全面,但是他们所代表的改革开放思想,他们的创新性、带动性和影响力,基本描绘出了中国纺织工业改革开放所走过的30年历程。
    
  1、1978年11月7日,香港企业家曹光彪在珠海建立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香洲毛纺厂。
  
  香港永新集团董事长曹光彪因为经营毛纺生意,和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公司的总经理陈诚忠常有联系。“四人帮”倒台后,陈诚忠希望曹光彪能帮助中纺公司向外国市场推销国产毛衫。但当时的国产毛衫,花样古板、质量欠佳,很难推得出去;同时,內地工厂生产管理落后,工人积极性不高,产品出了次货也无人负责。于是曹光彪表示不如由他到国內来办一个工厂试试。为此,曹光彪草拟了一份建议书,提出:在接近香港或澳门的地方投资开办一间现代化毛纺厂,由內地负责提供土地,香港永新负责提供机器设备、厂房图纸、建筑材料和人员培训,工厂建成后专门为永新进行羊仔毛、兔毛的加工生产。原料由永新进口,产品亦全部由永新外销。合作为期五年,机器设备费用以加工费作为补偿。建议书送出后,不到三个月时间,曹光彪就接到通知,请他到澳门去出席毛纺厂协议书的签订仪式。
  1978年8月31日,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广东省分公司与香港永新企业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协议,成立香洲毛纺厂。1979年11月7日,香洲毛纺厂正式在珠海落成。
  曹光彪成为1948年以后第一位重返中国经济舞台并颇有建树的香港资本家。曹光彪由于一举投资数百万美元,在珠海开设了香洲毛纺厂,并由此而开创了“来料加工”、“补偿贸易”等一系列先河,被誉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先行者”。由于曹光彪在“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这种形式上进行了大胆的实践,取得了意料不到的示范效应,国务院于1979年9月颁布了《关于开展对外加工装配和中小型补偿贸易办法》,补偿贸易在全国正式推广了。曹光彪的成功,香洲毛纺厂的先例,极大地鼓舞了香港工商界,补偿贸易的热潮风涌大地,“三来一补”为中国沿海省份发展积累了宝贵的原始资金。曹光彪本人随后又在内地投资30多个项目,主要是纺织、染整、成衣以及电子、化工等行业。
  
  2、1979年3月,法国时装设计大师皮尔·卡丹先生应邀来华,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了一场法国时装表演。
  
  1979年3月,皮尔·卡丹来到了中国。他是第一位来到这里的国际级服装大师。这位兼具艺术家和商人双重气质的法国人,率领12个服装模特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了一场服装表演会。当年的中国,涌动街头的还是一片“蓝色的海洋”。服装表演会的入场券被严格控制,只限于外贸界与服装界的官员和技术人员参与“内部观摩”。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临时搭起的一个T型台上,8名法国模特和4名日本模特的台风流畅自然,表现出一种随意性。
  皮尔·卡丹这次来华表演,带来了“时装”和“品牌”的概念。讲究穿衣服要穿“牌子货”。而皮尔,卡丹就是20世纪8C年代街谈巷议的世界名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皮尔·卡丹确立了他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知名度第一的外国服装品牌,它还一度成为了高档服装和奢侈消费的代名词。“先入为主”的品牌效应,在它身上得到了极致的体现。皮尔·卡丹也成了中国“时尚”的重新启蒙者,一波比一波繁华的时装潮流、一个比一个华丽的奢侈品牌就前赴后继地来了。
  
  3、1980年1月,上海纺织工业局试行利润全额留成办法。
  
  经国家经委和财政部批准,上海纺织工业局以局为单位试行全系统利润全额留成。试行办法规定:上海纺织系统必须在1979至1983年的五年中,以1978年为基数,确保生产每年平均递增8%,五年累计利润135亿元,五年净增利润26亿元,外销创汇1983年达到17亿美元。在此期间,全局创造的全部利润,上缴国家90.5%,留给企业9.5%。其中:40%为生产发展基金,福利基金、奖励基金各30%。从而把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利益结合起来,把企业的经济责任、经济效益和经济利益挂起钩来。
  上海纺织工业局等单位试行利润全额留成取得成效。国家经委、财政部于1981年12月颁发了《关于国营工交企业实行利润留成和盈亏包干办法的若干规定》。郝建秀同志在1982年全国纺织工业厅局长会议上说,利润留成的办法,从国家对企业来说,以实行地区纺织工业局或公司为单位的全额利润留成比较适合纺织行业的特点,它可以集中一部分生产发展基金和福利基金,统一安排全行业发展所需要的建设项目和重大技术改造措施和集体福利事业。实行利润全额留成在全行业推行开来。
  
  4、1980年,纺织工业部组织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调查。
  
  为了深入研究在纺织系统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根据国务院有关指示,1980年10月,纺织工业部组织调查组到四川纺织企业进行扩欠企业自主权的调查,于12月24日,向中央和国务院写了《关于四川纺织系统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情况和建议》的调查报告。时任党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批示:“这样不断研究新情况很好。”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万里同志批示:“这个报告有分析、有建议,是个好报告,请研究应转发一下。”刚刚恢复出版的国务院《参阅文件》第一期即作了转发。并加了按语,指出:“纺织工业部调查组的报告说明了扩大企业自主权、对于把企业搞活,进一步发展生产、改善职工生活,调动企业和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起了重要作用。同时还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意见。这个报告有分析、有建议,值得一阅。”“要不断总结经验,巩固已经取得的成绩,解决存在的问题,使各项办法逐步完善起来,以取得更大的效果。”在这年底的纺织工业厅局长会议上,进行了讨论和贯彻实施。
  
  5、1981年,全国纺织行业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上海联合毛纺织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
  
  在改革开放的国策逐步明朗的形势下,东南沿海省市纺织系統出现了合资办厂以至办外资(独资)企业的新现象。1981年,香港唐氏家族(唐翔千)与上海纺织局在浦东合资开办“上海联合毛纺织有限公司”。沪方投资60%,港方投资40%。一期工程引进了三套粗毛纺梳毛机,4508锭毛纺走锭,并配100台国产电动横机及相应的染整设备。年生产高档兔羊毛纱90万磅、兔毛衫10万打。企业成立五年,就获利人民币2039万元、创汇1347万美元、上缴国家税收1112万元。
  上海联合毛纺织有限公司是全国纺织行业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是纺织行业实践对外开放政策的一次创举,为利用外资积累了经验,使纺织行业发展“三资企业”得到良好起步。其后,“三资企业”

推荐访问:纺织工业 标志性 中国 改革开放 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