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问题研究


  提要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产业转移正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它不仅缩小了国家或地区之间产业发展的差异,也塑造了无数经济发展奇迹。现如今,我国沿海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日益加快,这给云南承接这些地区的产业转移创造了良机。
  关键词:云南;产业转移;承接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当前,产业转移是任何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或者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的国家或地区不可回避的现象,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它,恰当使用它,才能紧跟当前产业发展的潮流。对于云南,身处东盟合作机制的前沿,面对着东盟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又处于长珠三角产业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所以云南应该利用这一“天时地利”,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产业转移的理论基础及动力机制
  
  产业转移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有: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理论、国际生产折中理论、梯度转移理论等。劳动密集型理论认为,发达国家由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下降,不能为工业发展提供足够的非熟练劳动力,导致了非熟练劳动力供给不足,从而引起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于是发达国家将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发展中国家;邓宁的国际生产折中理论将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动因概括为三大优势:企业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其根据这三种不同优势组合来确定产业转移的具体方式;产业梯度转移理论认为,由于国家或区域之间产业发展的差距,决定了产业会从某一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也就是说,当高梯度国家或地区在某一产业上不再具有优势时,会选择新的产业,淘汰劣势产业,对其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以继续保持其产业的整体优势,同时将其劣势产业转移到低梯度国家或地区。
  纵观上述产业转移理论可以发现,这些理论大都以比较优势作为其理论立足点。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理论从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的角度分析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国际生产折中理论认为跨国公司基于不同的比较优势组合选择不同的产业转移方式;产业梯度转移理论则认为产业在不同地方优势的差异,决定了产业从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
  那么,比较优势对于产业的发展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林毅夫在《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一书中有一段话论述了比较优势的重要性:“如果一个经济的产业和技术结构能充分利用其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那么这个经济的生产成本就低,竞争能力就强,创造的社会剩余也就多,积累的量也就大。”他同时认为,一个企业只有充分利用所在地的比较优势进行生产,这样的企业才会有竞争优势,才会有自生能力。因此,比较优势是产业转移最根本的理论基础。
  但是,有了比较优势就一定会发生产业转移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产业转移最终都要落实到企业的行为,一个企业选择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生产,往往会出于不同利益考虑,这种利益的考虑可以称为产业转移的动机,日本学者小岛清就分析过产业转移的四种动机:自然资源导向动机、生产要素导向动机、市场导向动机以及生产与销售的国际化导向动机。其中,基于生产要素(如劳动力、原材料、零部件、机器设备技术)而转移的产业,其直接目的是要充分利用承接地域的廉价生产要素。而以市场导向为动机的产业转移则是利用承接地广阔的市场空间来获取更大的收益。
  
  三、云南承接产业转移问题分析
  
  (一)云南承接产业的可能性分析。云南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既有其比较优势所在,也有不足之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1、资源优势。云南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工业发展的必须投入品。随着发达地区产业的发展,资源约束日益凸显,许多地方都出现“电荒”等资源紧缺现象。以浙江省能源消费和生产状况为例,2006年标准煤和电力消费量分别是13,222.53万吨和1,909.23万千瓦时,而同期浙江全省标准煤和电力生产量1,216.21万吨和1,765.93万千瓦时。而同期云南的原煤和电力生产量分别是7,339.08万吨和753.64亿千瓦时。所以,云南在资源方面有较大的优势。
  2、成本优势。这个成本优势主要体现在劳动力成本。比较2007年云南和浙江职工平均工资可以发现云南的劳动力成本优势:2007年云南的年职工平均工资为20,481元,而同期浙江的年平均工资水平达到31,086元。
  3、市场优势。随着中国-东盟合作机制的日益成熟,云南与东盟各主要国家之间双边经贸合作日益扩大。2006年云南对主要东盟国家出口总值如下:新加坡4.33亿美元,较上期增长289.7%;越南3.74亿美元,较上期增长41.0%;缅甸5.21亿美元,较上期增长26.9%;马来西亚0.34亿美元,较上期增长10.3%。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云南对这几个东盟国家出口总量呈较快增长态势,未来对于进一步开拓这些市场,有着广阔的前景和潜力。
  
  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廉以及广阔的东盟市场这三个方面构成了云南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所在,资源与成本的比较优势保证了承接过来的产业具有竞争力,企业具有自生能力;而广阔市场则是向云南进行产业转移的动力之一。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云南承接产业转移中存在着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制造业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制造业需要大量的各类技术人员作为支撑,人员数量的短缺对云南承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转移造成了巨大的不利。以2007年浙江与云南制造业技术人员的数量比较,可以发现云南在技术人员数量上有巨大的缺口:2007年浙江制造业技术人员数量为27.4万人,而同期云南的技术人员数量只有8.8万人,连浙江的一半都不到。
  二是云南工业结构单一化。结构单一化,主要体现在云南的主要工业品大都集中在一些资源、基础性产业。如表1所示,云南的主要工业品集中在原煤、有色金属、水泥,或者利用本地资源进行生产的行业,如中成药、变压器(这是利用云南水发电的优势,作为配套产业发展的)。这些产业大都位于产业链上游,而位于下游的产业,或面向最终消费的工业则匮乏。而比较同期浙江省的主要工业品可以发现,既有钢材、水泥这样基础重化工业,又有像纱布这样的轻工业;既有集成电路,光电通信设备这样的下游制造业,也有面向消费终端的空调器、移动电话这样的行业。
  工业结构单一化会直接影响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因为一个产业的发展,总是需要利用其他产业的产品作为投入品或者为其他产业提供投入品。如果相关产业匮乏或缺失,则直接影响关联产业的发展和壮大。(表1、表2)
  尽管对于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云南尚有不足之处,但笔者认为云南承接产业转移比较优势明显,而且这些不足是能够予以弥补的。例如,技术工人的匮乏,则可以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来予以弥补;而工业结构单一,则可以通过承接一些轻工业、产业链下游企业来使结构合理化。
  (二)云南承接产业转移的原则。承接产业转移应有选择地承接转移过来的产业,不应对任何产业都奉行“拿来主义”,而应遵守一定的原则。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应主要把握以下两个主要原则:
  1、与主导产业相契合原则。也就是说,承接的产业应尽可能与当地的主导产业相配套。主导产业是一国经济发展的某阶段,若干产业部门对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的产业。任何国家,不管处在何种发展阶段,主导产业都是推动其整体经济发展的根本因素和原动力。但是,主导产业的形成是有一定条件的。罗斯托把主导产业的形成条件归结为三个部分:一是足够的资本积累,他认为一国对主导产业的净投资率(投资额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要达到10%左右;二是充足的市场需求,这是产业不断壮大的基础;三是创新,这使得主导产业不断节约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增强产业竞争力。因此,在承接产业转移中要尽可能地为主导产业的形成创造有利条件,促进主导产业的发展。首先,要积极承接与主导产业相关联配套的产业,也就是在产业链上,处于主导产业的上游和下游产业,这样既可以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投入要素,提升产业生产能力,同时也为主导产业创造了需求空间。其次,承接的产业在技术上具有领先或是优势地位,这样就能通过技术溢出效应,或者通过产业关联对于投入产出品的技术要求来提升主导产业的技术水平。

推荐访问:云南 发达地区 承接 产业转移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