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制造发展空间巨大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cjje/cjje201406/cjje20140606-1-l.jpg
  再制造是循环经济的一个非常重要方面,在国家发改委环资司领导的安排下,本刊特采访国内第一个提出再制造概念的权威专家、再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梁秀兵。
  ●《财经界》:再制造的历史并不很长,能否简单介绍一下再制造在世界上尤其是欧美国家的发展历史及成就。
  梁秀兵:20世纪30-40年代,为了走出经济萧条的困境,以及适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需求,最早的再制造雏形在美国汽车维修行业中出现。至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正式提出“再制造”。此后,欧美各国开始大力发展再制造。目前再制造在欧美发达国家已形成了重大的产业,美国的再制造产业规模最大, 2012年美国再制造商品出口总额达到430亿美元,提供18万人就业,其中工业装备、国防和航天领域再制造产业规模最大,再制造进口额达103亿美元。
  美军是再制造的最大受益者,既重视再制造的应用,也重视再制造相关技术的研究。在靠近战场需要的位置快速再制造战损零件,并已成功应用于伊拉克战场和阿富汗反恐战争,为美军武器装备战场快速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撑。
  汽车行业更是将再制造进行地出神入化。德国大众公司每年再制造发动机在20-30万台,再制造工艺技术水平和机械化程度较高。大众公司在某种型号的发动机停止批量生产一定时间后,就不再供应新的配件发动机。宝马公司已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回收品经营连锁店的全国性网络,如发动机经再制造后,仅是新发动机成本的50%-80%,其再制造过程中,94%的零部件被再利用,5.5%的被熔化再生,只有0.5%被填埋处理。
  日本的再制造规模也很可观。仅工程机械领域,2008年日本就有超过9万台的废旧工程机械得到再制造,其中58%在日本国内使用,34%出口到国外,其余的8%作为配件出售。
  ●《财经界》:中国再制造产业何时开始发展?
  梁秀兵:再制造工程,作为我国新世纪重点发展起来的新方向,以节约资源、节省能源、保护环境为特色,以综合利用信息技术、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技术为核心,充分体现了具有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特点。再制造可使废旧资源中蕴含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缓解资源短缺与资源浪费的矛盾,减少大量的失效、报废产品对环境的危害,是废旧机电产品资源化的最佳形式和首选途径,是节约资源的重要手段。
  我国的再制造产业发展至今已经10年有余。目前,我国在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形成了具有“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产学研相结合、既循环又经济的自主创新的中国特色再制造模式”。中国特色再制造模式注重基础研究与工程实践结合,创新发展了中国特色的再制造关键技术,构建了废旧产品的再制造质量控制体系,保证了再制造产品性能质量和可靠性;注重企业需求与学科建设融合,提升企业与实验室核心竞争力;注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促进国家循环经济建设。
  我国的再制造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99年至2004年。1999年6月,我在西安召开的“先进制造技术”国际会议上发表了“表面工程与再制造技术”的学术论文,在国内首次提出了“再制造”的概念;同年12月,在广州召开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机械学科前沿及优先领域研讨会上,我应邀作了“现代制造科学之21世纪的再制造工程技术及理论研究”报告,引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高度重视,同意将“再制造工程技术及理论研究”列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机械学科发展前沿与优先发展领域。2000年3月,我在瑞典哥德堡召开的第15届欧洲维修国际会议上,发表了题为“面向21世纪的再制造工程”的会议论文,这是我国学者在国际维修学术会议上首次发表“再制造”论文;同年12月,我承担的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绿色再制造工程在我国应用的前景》研究报告引起了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并被批转国家计委、经贸委、科技部、教育部、国防科工委、铁道部、信息产业部、环保总局、民航总局等国务院领导机关参阅。2001年5月,总装备部批准立项建设我国首家再制造领域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装备再制造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2003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组织了2000多位科学家,历时8个月,从国家需求、发展趋势、主要科技问题及目标等方面对“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进行了论证研究,其中第三专题《制造业发展科学问题研究》将我承担的“机械装备的自修复与再制造”列为19项关键技术之一。2004年9月,国家发改委组织召开了“全国循环经济工作会”,我应邀到会做了“发展再制造工程,促进构建循环经济”的专题报告,引起了与会者的重视和兴趣,还受到了国外的高度重视。当时在美国工业部下属的再制造产业网站上,一条题为“再制造全球竞争——中国正在迎头赶上”的新闻,介绍了我的讲话内容和再制造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并且预言中国将成为美国在再制造领域最强劲的全球竞争对手。在第一阶段,再制造的概念被国家政府机关认可,为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是2005年至2008年。2005年国务院颁发的21、22号文件均明确指出国家“支持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并“组织相关绿色再制造技术及其创新能力的研发”。同年11月,国家发改委等6部委联合颁布了“关于组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第一批)工作的通知”,其中再制造被列为四个重点领域之一,我国发动机再制造企业“济南复强动力有限公司”被列为再制造重点领域中的试点单位。2006年,前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就发展我国汽车零件再制造产业做出批示:“同意以汽车零部件为再制造产业试点,探索经验,研发技术。同时要考虑定时修订有关法律法规”。2007年,我单位承担的《机电产品可持续性设计与复合再制造的基础研究》再次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批准为重点项目。2008年,国家发改委组织了“全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试点实施方案评审会”,我担任专家组组长对全国各省市40余家申报单位中筛选出来的14家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企业进行了评审,包括一汽、东风、上汽、重汽、奇瑞等整车制造企业和潍柴、玉柴等发动机制造企业纷纷开始实施再制造项目。在第二阶段,我国的再制造产业发展模式已经基本确立。

推荐访问:发展空间 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