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尚昆与中共中央第三次大搬家_第三次搬家打一成语

  “我从接替李富春同志的工作以来,已经经历过两次‘大搬迁’:一次是从延安撤到晋西北,一次是从晋西北东进到西柏坡。那两次,都是骡马驮运和两条腿走路,还要防备敌人的骚扰和空袭。从西柏坡进北平,是第三次大搬迁。”杨尚昆曾组织领导了中共中央三次“大搬迁”。作为中央办公厅主任的他,在第三次大搬迁中,付出了比前两次更多的辛劳。
  
  周恩来对杨尚昆说:克农先去北平,你仍然殿后
  
  中共中央机关迁入北平的“大搬迁”一事,早在1948年与1949年之交就有所议论,但究竟什么时候动身,具体日子一直没有定下来。但鉴于前两次“大搬迁”都是由杨尚昆组织指挥的,此次不管是不是还由他全权操持,杨尚昆首先感到自己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他不能不考虑在前,并提前有所准备和布置。
  到了1949年1月中旬,杨尚昆感觉“形势发展迅速,行动有提早之可能,需积极做这种准备”。他随即于1月19日,派中共中央直属供给部副部长范离前往北平,勘察中央进驻后的驻地。
  27日这天,杨尚昆又约了中共中央直属供给部部长邓典桃等长期负责中央机关后勤工作的相关人员,就准备“大搬迁”的问题,一起商议了一番。
  当天晚上,杨尚昆到周恩来处,将准备“大搬迁”的商议和部署等情况向周恩来做了汇报。周恩来告诉他说:中央已有大致意向,“时间大约是下月中旬,政协筹备会预计将于那时召开”。
  周恩来还说:“中央意见是让克农先去北平,负责布置一切,你仍然殿后。各部门究竟先走多少人,还有待商定。”所谓“殿后”,就是西柏坡这边有涉及搬家的工作,确定由杨尚昆统管。杨尚昆随即以周恩来的名义,给在北平的彭真、叶剑英和中央军委作战部副部长兼第三局局长王诤发去密电,通知他们开始启动迎接中央搬迁的事宜。
  就在那一段日子里,中央成立了“转移委员会”,由周恩来亲自主管,杨尚昆遂让在前两次搬家时组织档案转移的中直党委副书记曾三和他一起负责具体事务,从那以后,有关“大搬家”的事情,杨尚昆就直接向周恩来汇报、同周恩来商议,一些涉及高层的调度,例如调成建制的部队担任警戒等,就由周恩来直接部署。也是经过周恩来同意,杨尚昆打电报给四野的林彪、罗荣桓,要他们派一百辆十轮大卡车到西柏坡,参加大搬家的运输工作。
  对这次大搬迁的重视,还可以从毛泽东的一番话中感觉到,他说:“党中央进北平,这是一桩大事,政治意义十分重大,是党和军队胜利的历史上最有意义的事情,一定要计划和组织好。”
  毛泽东说这么一番话,说明最高层已把搬迁这件事提到非同一般的高度。
  2月1日,杨尚昆约时为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新华社社长的廖承志,时任新华社副秘书长的祝志澄等人,一起商讨了在“大搬迁”过程中的广播问题。搬家期间运输所需的车马粮秣、后勤保障、通信联络、安全警戒、住宿和接应等问题,杨尚昆已同有关负责人做了商议筹划,基本在自己的控制之中,他觉得问题不大。但如何保障在这期间中共中央的声音仍能不间断地向全国发出,却让杨尚昆担心。
  新华广播电台原来设在延安,撤离延安时,新华广播电台先在瓦窑堡过渡了一段,后考虑到电台的功率大,容易被敌人的测向机发现,就搬迁到了太行山区。这次向北平的搬迁,涉及工作的交接、搬迁中的广播和到北平的安置等一系列事务,不做周密部署,很难保证不出问题。他感觉有关负责人还没有意识到此次搬迁的繁复,尚未对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充分的估计和准备,所以他请廖承志予以关注。
  和廖承志、祝志澄谈完后,恰巧1月刚刚成立的中央军委铁道部部长滕代远、副部长兼铁路护运司令员吕正操、东北野战军铁路纵队司令员兼东北铁路修复局局长黄逸峰等三人来到西柏坡。从石家庄到北平的铁路线,此时已经被我军掌握,因此“大搬家”将动用铁路运输力量。在那些天,杨尚昆几次同他们碰头商议铁路的运输与安全问题。
  
  根据李克农掌握的情况,北平敌特系统多达八个
  
  这天下午,即将奔赴北平的李克农又来到杨尚昆处,与他议论“大搬迁”的先遣工作。杨尚昆对李克农感慨道:“自延安从李富春同志手中接过中央办公厅的领导之责起,三年来均在搬与安二字上工作。而此次移动则大有不同:一、由农村到城市(而且是大城市);二、时局正在最紧张的关头……指挥工作是一刻也不能中断的;三、北平是局部和平而得解放者,未经清洗,一切微生物(中外的)都很多,应当引起最高的警惕。”
  所谓“微生物”,就是指部署、残留和流窜到北平的隶属不同系统和方面的敌方人员。
  不久前,赴北平做了一番勘查的范离已经返回西柏坡,他将其在北平勘察驻地的情况向杨尚昆作了汇报,他勘查的感觉是北平城里的情况比较复杂,北平方面也认为中央机关一进北平就驻扎城内,安全警戒条件不成熟。听范离汇报后,杨尚昆曾与邓典桃等人做过一些商量。
  长期主管特情工作的李克农通过自己的系统,对北平的复杂情况已经有所掌握。他告诉杨尚昆,北平是国民党华北“剿总” 所在地,原来就特务机构林立,有国民党政府的国防部保密局、二厅、党统局,华北“剿总”二处,阎锡山的特务系统,还有美英的国际间谍等,有多达八个系统的特务。另外,随着西北战事的推进,辽沈、平津战役的胜利,从东北、华北和西北也有大量特务流窜到北平潜伏下来,很难在短时间里查清楚。特别是北平是和平解放,国民党在北平的党政军机关虽然被我军接管或宣布解散,但社会政治环境一时还来不及清理。
  杨尚昆和李克农都感觉到,清理出一个局部比较安全的环境,是中央机关进驻北平前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因此两人很快达成共识,中央机关到北平后,起码在一段时间里不宜驻扎在城里。
  晚间,杨尚昆和李克农一起到周恩来的办公处,将他们议论和已经形成的共识作了汇报。周恩来对中央机关进北平后驻地暂放在城郊为好的设想表示同意。随后,周恩来确定李克农于2月3日动身去北平,以加强北平清理敌特和迎接中央机关的准备工作。
  为了协助李克农在北平的工作,杨尚昆决定让中共中央书记处特别会计科科长赖祖烈、中直供给部副部长范离,随李克农一同前往北平。
  这一天,周恩来介绍了两个人给杨尚昆,他随即安排他俩到李克农那里报到。这两人一个是专门从事扫雷工作的,一个是搞无线电专业的。杨尚昆要他们随李克农到北平,参与机关驻地的安全检查工作。为了驻扎地的安全,要对驻扎地可能隐藏的爆炸物及窃听装置进行仔细全面的探查和清除。
  在随后的几天里,杨尚昆与时任中共中央社会部第二室主任、中央卫戍司令部参谋长的方志纯,谈了转移中应准备的事项。还约邓典桃就转移的计划、运输力组织、物资处理及人员处理等,做出一系列决定。
  在李克农离开西柏坡后,杨尚昆陆续收到了他从北平发来的电报。李克农在北平,同叶剑英、彭真就中央机关进北平后的驻地问题作了几次商讨,建议先以离北平城区二十公里外的香山为中央机关的临时驻地。
  在有了这一设想后,李克农和时为北平警备司令员的程子华一起到香山进行了勘察,他传过来的消息称,香山一带林木葱郁,环境幽静,利于防空隐蔽。香山有座慈幼院,有几处现成的院落,中直机关五千多工作人员大体可以在那里安置。另外,曾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的熊希龄在香山有个别墅,可用作毛主席的临时住所。
  2月9日,李克农又发往西柏坡一封电报,对中央机关进北平驻香山,有了一个更具体的安排。为了保密,此时已确定下中央机关进北平后对外称“劳动大学”,简称“劳大”。以“大学”代称中共中央,是早在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就发明的创意,中共中央到西柏坡后,还曾以“农业大学”代称。“农大”叫开后,许多不明就里的人还跑到那里要求报考。
  中央机关驻地的中心就设在香山,中共中央社会部、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办公厅招待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供给部等机关,都将驻扎在那里。中央军委机关则驻在与香山毗连的西山一带。中央警卫团和政治保卫队分布在西直门、颐和园至香山沿线。中央军委作战部第三局,中央军委总卫生部,新华社和工、青、妇等群众团体,根据其工作性质,可以安排驻城内。
  当时没有定下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央军委作战部第二局的驻地方案。杨尚昆的意见是具体方案定不下来也罢,先到北平再说,到了以后根据实际情况再安排调整也来得及。后来,因为一进北平,第一次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便紧锣密鼓地展开,中央统战部的工作紧张繁重,且频繁联系的各党派、无党派知名人士都住在城里,统战部就首先搬进了中南海。
  就在接到李克农2月9日来电的那天黄昏,陈云、罗荣桓从东北来到西柏坡,向中共中央书记处汇报工作,杨尚昆随即引他们去见了毛泽东。在陈云、罗荣桓汇报工作后,周恩来向他们提出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先抽调一个师,到香山一带驻守,加强中央机关和中共领袖的保卫。
  此后不久,四野派吴烈率领的四十七军一六○师从天津进北平,驻扎在香山一带。吴烈在延安时就是中央警备团团长兼政委、延安北区卫戍司令员,一直担任着保卫中央首脑和机关的任务。
  
  朱德对杨尚昆说:我愿意为你们撑腰
  
  2月10日,杨尚昆召开各单位负责同志会议谈准备迁移事宜,在邓典桃、曾三讲话后,杨尚昆也讲了话,他讲了这一次与他就任中央办公厅主任以后的前两次迁移的不同之处。首先,这次是进大城市,是大变动;第二,北平是“和平”解放的,未经过肃清,而且反动势力做了布置;第三,准备的时间短,说动就要动,所以可能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要有精神准备。
  那些天里,杨尚昆脑子里始终转悠着他参与的三次大搬家的问题。他归纳这三次大搬家性质各异,第一次是撤退,第二次是胜利转移,这一次是胜利进城。三次搬家,标示着革命一步步走向成功。
  而面对第三次大搬家,人们的反应也出现了微妙的变化,在撤离延安时,人们生怕东西丢不掉;而此时则是生怕东西拿不走,什么东西都想带着……有一位领导人甚至连他用过的一张木板床也一定要搬走,说他喜欢这张床,到北平不一定有。
  杨尚昆把这些都看在眼里。他一再提醒身边的人,提醒中央办公厅的负责干部:“要有所警惕,不要对进大城市怀有不切实际的希望,不要有过高的要求,要保持我们党一贯的艰苦朴素作风。”
  到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开幕之际,大搬家、进北平的事情已经酝酿了两个月,许多人都在议论,大多数人都感觉准备得差不多了,急于动身渐渐上升为主流情绪。周恩来在与杨尚昆研究有关工作时,也透露出全会一结束就动身的意向。
  但在全会结束前一天,李克农从北平发来《中央移动时间望能推迟》的电报,电报说傅作义部队的改编工作尚未结束,北平的秩序还比较乱,希望再给一点准备时间,请中央的搬迁稍缓一缓。
  鉴于任弼时的身体情况、周恩来将在一段时间里要集中精力同南京政府代表进行和平谈判、中央机关大搬迁及进北平后安置工作的繁复及中央办公厅在此项工作中担负的重要角色,中央书记处决定由朱德来分管中央办公厅的工作。朱德对杨尚昆说:“你们放手工作,我愿意为你们撑腰。”
  3月16日入夜后,到北平协助李克农做搬迁准备的赖祖烈回到了西柏坡,是周恩来专门让杨尚昆把他召来的。听他讲述了北平方面的情况后,杨尚昆拉着他立即去向朱德和周恩来作汇报,随后他们一起讨论了搬迁之事。
  朱老总告诉杨尚昆:“毛主席的意思是还想再留住两个月,南京派人来进行的和平谈判,就在西柏坡进行。”但周恩来和任弼时都主张快些进北平,既然进城的决心已经下了,而且北平的政治活动日趋频繁,中共中央偏居西柏坡,已很难适应形势的变化。
  周恩来、任弼时的观点,后来被毛泽东接受了。3月17日那天晚上,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公报已经拟好还没来得及发表,杨尚昆就得知中央书记处已经做出决定:中共领袖和中央机关将于23日起程,向北平进发。
  19日,周恩来召集各单位负责人开会,布置大搬家事宜。从北平刚回来的赖祖烈在会上介绍了香山中央驻地的情况。接着,杨尚昆根据中央机关的组织系统、工作性质,就哪些部门应该先随书记处一起走,征求了与会者的意见。
  最后,周恩来讲了话。他首先告诉大家,中央已经确定了到北平的时间,中央书记处将于25日抵达北平。在随后的讲话中他强调:中央迁入北平,是去工作的,是去克服困难的,而不是去享受、去安乐的,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他还要求,在大搬家之前,要分头把中央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传达下去。
  周恩来还对杨尚昆个人作了一些指示,要他必须在24日,先于中央的队伍抵达北平,做好一切迎接布置。听了周恩来的布置后,杨尚昆连夜召集伍云甫、汪东兴、叶子龙,商量中央办公厅内部的分工及组织问题,他和伍云甫一起走,汪东兴、叶子龙随书记处行动。中央办公厅的一些事情,要向分管中央办公厅的朱老总请示汇报。
  第二天,杨尚昆又同曾三、邓典桃商定了西柏坡这边的善后工作,决定由曾三、邓典桃、邓洁、廖志高、方志纯五人成立转移委员会,负责中央动身时及动身后的组织和善后工作。
  与此同时,北平方面也成立了迎接中央迁平组织委员会,由叶剑英负责,成员有聂荣臻、程子华、刘亚楼和李克农四人。根据周恩来有关毛主席到北平时要举行公开的欢迎仪式,要检阅部分军队,并发表谈话,以增加政治的声威,并给人民以兴奋的设想,北平的组织委员会提议中共领袖和中央机关到北平时举行比较隆重的入城仪式。
  北平方面的建议报告给毛泽东后,毛泽东认为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刚刚提出“两个务必”,因此入城仪式要搞,但不要兴师动众,规模要缩小,要减少浪费。中共中央书记处到北平的消息要公开,检阅驻平部队,会见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和无党派爱国人士,就在西苑机场的小范围内进行。
  从3月21日起,杨尚昆就一直忙于行前的布置,与各单位负责人讨论分配搬家用的车子、搬迁过程中的组织与纪律问题等。在那段时间,中央下达了《机关部队转移前后应该遵守和注意的事项》等文件。在内部的分工方面,决定由曾三、邓典桃负责运输车辆的安排,邓洁负责物品辎重的交接。
  22日,叶剑英、李克农从北平发来电报,说北平及搬迁沿途交通警戒等一切已经布置就绪,党中央可以搬迁。西柏坡接到这份电报后,立即以周恩来的名义复电:“我们预定24日晚去涿州,请派一负责干部到涿州等候我们。”这天下午,负责带车来参加搬迁的四野政治保卫部部长兼联络部部长钱益民赶到了西柏坡。
  
  就在毛泽东即将动身之际,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
  
  一切看似按部就班地进行着,但就在毛泽东等中共领袖即将动身之际,让人意想不到的情况还是出现了。直到次日凌晨2时,预定的二十辆小吉普才到齐,然而计划中的一百辆大卡车则只到了一部分。这就导致一些原定跟随吉普车一起行动的机关和人员无法按时登车,部分物资和工作用器材不能按时装车。负责搬迁组织的杨尚昆为此非常着急,他一方面让钱益民加紧催促,一方面将情况迅速报告给周恩来。
  经商议,周恩来和杨尚昆决定,先用小吉普将书记处送走,其余本应该随书记处第一批走的人员,待大车到后再说。预先制定的迁移和用车计划被打乱了,杨尚昆他们“搞得手忙脚乱,颇为费劲”。
  3月23日清晨,新华社向全国发布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公报。上午,毛泽东走向由十一辆吉普组成的车队。跟他一起动身的有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林伯渠、陆定一、胡乔木等,他们一同离开了中共最后一个设在乡村的最高指挥部,踏上“进京赶考”之途。
  由于忙着应付意外情况,重新编排组织迁移的秩序和车辆使用,杨尚昆不可能在毛泽东等登车前先行开拔。他一直等到吃午饭时,大卡车还没有到齐。
  杨尚昆觉得自己再拖延,就不能在毛泽东等之前赶到北平了,遂将这边的一切交付曾三、邓典桃、邓洁、廖志高、方志纯等人,自己拉上中央书记处办公处处长、中央直属机关党总支书记伍云甫,匆忙钻进一辆吉普车,离开西柏坡。同车的还有他的二子杨绍明和伍云甫的儿子伍绍祖,两个孩子无忧无虑地唧唧喳喳,与两个大人一脑门子公务形成巨大反差。
  为了赶在中央的队伍之前到达北平,杨尚昆他们必须走捷径。一路上,他们看到部分四野派来的大卡车,还在向西柏坡方向开去。
  到保定时,已是子夜时分。杨尚昆本想在此与四野第二参谋长赵尔陆接头,因夜已深没找到人。保定城里此刻到处都是向平津迁移的人,他们跑了几家饭店,无不人满为患。最后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家叫交通旅馆的小客栈,等杨尚昆他们挤上炕,已是次日凌晨2点。
  第二天天一亮,他们又匆匆上路了。这一路段的安全警卫工作,是由四野十四兵团四十二军担负的。杨尚昆感觉这一路的警戒工作的确万无一失,但过于严格的检查也容易影响行进的速度。
  中午,吉普车开进涿州。杨尚昆找到了被任命为天津市市长的黄敬在涿州的住处,叫上李克农专门从北平派过来接应的中央社会部干部王敬先,一起检查了涿州的警卫住宿等布置,因为按预定计划,毛泽东等中共领袖们今天要在这里安歇。
  检查之后,杨尚昆等就在四十二军军长万毅、政委刘兴元所在的军部大院里稍事休息。下午,他们乘车继续赶路。黄昏时分进入北平,随即直奔香山,并与范离、田畴接上了头。当晚,他们就在香山山脚的振芳楼歇息,伍云甫住楼下,杨尚昆住楼上。
  25日凌晨2时,毛泽东等从涿州登上火车。清晨,火车到达北平西郊的清华园车站,随后乘吉普车,前往预先安排好的颐和园益寿堂休息。
  杨尚昆和伍云甫一早起床后,即去查看毛泽东和书记处其他成员的住所。熊希龄的那幢别墅名“双清”,是一栋坐北朝南的平房,厅堂比较敞亮,但两边的房间并不是很大。院子里树木葱茏,环境幽静,打前站的人员在院子西南面,已经挖好了两个防空洞。
  院子西边有百米小径,通向来青轩,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和任弼时将以此为暂住地。几大书记安顿到这里后,杨尚昆将搬到距来青轩不远的昭庙,中直党委和中央办公厅秘书处的办公处也将在昭庙驻扎。
  房子经过拾掇都还不错,美中不足的是这些院落临近半山腰,杨尚昆感觉有些偏高,他主要是担心有些年纪稍长的老人,在这里上来下去的可能会觉得不方便。
  范离、邓洁等来勘察的时候,从西直门到香山还没有正规的公路,汽车上不了香山。他们遂从四野调了一个工兵连,在二十天的时间里赶修了一条公路,使汽车可以开上香山,直达双清别墅,这是中共中央进北平前修的第一条公路。
  中午,追随毛泽东左右的叶子龙打来电话,让杨尚昆立刻去颐和园益寿堂。杨尚昆立即赶往益寿堂。到那里他发现,毛泽东等领袖们休息的屋子里,冷清清、空荡荡,既没有床铺,也没有沙发,只有用木凳拼搭成的铺位,铺上被褥,中共领袖们就在这里凑合着午休。
  杨尚昆还不知道因为中央社会部的人把园内的人都给清理出去了,领袖们到来后要水没水,找饭没饭,而下午还有入城仪式和会见各民主党派领导人、无党派爱国人士的活动,毛泽东发了火,把中央社会部的人训了一通。
  周恩来见到杨尚昆,没有向他提起毛泽东发火的事,他只是要杨尚昆马上到西苑机场,对入城仪式活动最后作一次现场检查。显然,那里的工作再不能出现一点纰漏。杨尚昆领命后没在颐和园多逗留,即驱车赴西苑机场。
  此时,四野参谋长、入城阅兵仪式的总指挥刘亚楼,已带领三个步兵团、两个炮兵团和一个坦克营到了机场,在停机坪上列好了队伍,等候领袖们前来检阅。杨尚昆巡视了一番,没发现什么问题。
  本来,他是可以在这里等候毛泽东等人的到来,亲眼目睹中共中央入城仪式这一历史盛况的。但一想到自己在颐和园益寿堂看到的情形,领袖们落脚后既没有准备好餐饮,也没有稍微舒适点的坐靠处,他心里就感到很不踏实。虽然颐和园那里不是他直接管的,可中央要他先一步到北平,就是确信他能周到完满地搞好迎接事宜。因此,待领袖们到达香山时,无论如何也不能再出现颐和园的情景了。
  正是由于心里有这样的惦记,所以没等毛泽东等来到机场,杨尚昆就掉头回了香山。他要再仔细检查领袖们安歇、餐饮、住宿的每一个细节。
  那天下午,毛泽东在西苑机场检阅了北平部分部队,这位数百万雄师的统帅,虽然几年来指挥着全国的人民解放战争,但一直是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和部队隔得比较远。此刻亲临部队检阅,雄壮威武的军队、火炮、战车就在眼前,他的心情非常好,中午受冻挨饿的不愉快遂烟消云散。与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和无党派爱国人士见面后,毛泽东住进了香山。
  在毛泽东等中共领袖到达北平之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各个机关也陆续进入北平。在那一段日子里,杨尚昆每天都抽出时间,与中央供给部的负责人乘车到北平的各处看房子,讨论修葺事宜。他在日记中写道:“这几天来,就是忙于房子与车子问题。不知何日能就绪。”另外,陆续到北平的领导干部,他也要负责接待,“许多旧同志都看到了,手也握痛了”。
  尽管劳累、操心,但可以看得出来,杨尚昆的心情非常好。到4月底,原驻西柏坡一带的中共中央及中央军委机关一万余人,全部搬迁至北平。从6月开始,中共中央宣传部和中央办公厅的部分机关又开始从香山搬往中南海。7月底8月初,毛泽东等中央高层领导人入住中南海,杨尚昆亦随之住进中南海。
  至此,中共中央的第三次大搬家宣告结束,杨尚昆也逐渐把更多的精力用于中央办公厅机关机构、规范的健全和完善及日常工作运转之上。
  中国共产党的首脑及其核心机关进驻北平,给全世界传递出这样一个信息:一个新的中国即将诞生,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开始。■
  (责任编辑/穆安庆)

推荐访问:中共中央 搬家 杨尚昆 杨尚昆与中共中央第三次大搬家 杨尚昆初掌中央办公厅 杨尚昆初掌中央办公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