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在张学良身边的中共秘密党员――潘文郁 张学良年轻超帅照片

  张学良将军在一生军旅生涯中,与中国共产党有着密切的联系。期间,有与共产党军队的激烈交战,也有与共产党人的秘密交往。尽管他赞同联俄、联共,反对内战,以及到后来联合各种力量一致抗日,但他却不知道当年在自己身边就有共产党人。张学良非常爱才,他对那些能力强的人给以充分的信任,有的直接留在自己身边委以重任。在张学良特别喜爱的人才中,有一位是身处 “剿总”要害部位的中共北京特科秘密党员――潘文郁。
  现在很少有人知道潘文郁这个名字了,可是当年无论是在我党的历史上,还是在国民党的历史上,以及在张学良的个人感情中,潘文郁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
  
  他是中共派往第三国际组织的要员
  
  潘文郁,化名潘东周,号文郁,笔名问友、冬舟、东舟,湖北襄阳东津湾人。1906年,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十四岁就读于湖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他天资聪明,学习刻苦,学习成绩突出,文才尤其出众,深得时任国文教员的萧楚女的赏识。
  潘文郁于1925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一年秋天,他和王明、胡伊默、伍修权等十一名从湖北选拔的学员搭乘苏联的煤船离开上海,然后转乘火车于11月上旬到达莫斯科,成为国共两党首批选派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的学员。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大革命失败,中国革命转入低潮,中国共产党也由此走上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道路。
  其时,在关于中国社会性质以及革命性质、对象、动力、前途等关系革命成败的重大问题上,迫切需要召开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认真加以解决。由于国内当时正处在极为严重的白色恐怖中,为了安全起见,会议地址选在苏联莫斯科近郊。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近郊兹维尼果罗德镇的“银色别墅”秘密召开。
  在这次会议上,王明是大会翻译科主任。由于潘文郁俄语水平很好,王明就把他推荐给周恩来当翻译。会议期间,无论是口语翻译,还是其他实际工作能力,潘文郁都得到了周恩来及其他中共领导人的赞许。
  因此,在党的六大会议之后,潘文郁作为中共派往第三国际组织的秘书长,继续留在莫斯科工作。
  
  他受到同窗好友王明的打击报复
  
  1928年年底,根据党的指示,潘文郁回到上海,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并创办中共党刊《红旗》。
  潘文郁文才出众,写一手好文章,尤其是在领会写作意图方面更胜人一筹。当时,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秘书长的李立三的许多发言稿和文章,大都出自潘文郁之手。潘文郁才华横溢,与朱镜我、王学文等成为共产党“左翼”文化团体“新思潮派”的代表人物。
  就在潘文郁政治生涯的巅峰时期,一场猝不及防的政治灾难正在悄然逼近,而在背后向他伸出重拳的,却是他的同窗好友――王明。
  1929年,王明从莫斯科回到上海,被分配在潘文郁的手下工作,在《红旗》编辑部做了一名普通编辑。对于王明来说,遂有怀才不遇之感,他时常流露出不满情绪。因为王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的时候,是共产国际领导人米夫眼里的大红人。他踌躇满志地回国,怎么能甘心当一个普通编辑?
  而这时候的潘文郁,由于才气过人,已经成为李立三的得力助手,在李立三主持中央工作的时候,他经常代李立三起草文件。后来,向忠发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时,潘文郁又做了向忠发的秘书。当时,有人称潘文郁是向忠发的文胆,李立三的左膀右臂。王明看到这一切,既羡慕他,又嫉妒他。
  1931年1月的一天,王明在参加上海工会联合会活动时,被巡捕当做普通违法分子拘禁。当时巡捕并不知道王明的真实身份,就对他说:你找人拿钱来我就放人。于是,王明直接给潘文郁写了个字条,让巡捕拿着条子去找潘文郁要钱。王明的做法严重违反地下工作纪律,这非常危险,很可能招致中共中央被敌人破坏。潘文郁对敌斗争经验丰富,他当机立断,马上通知中共中央机关转移。
  当王明被拘之事被共产国际知悉后,王明的“后台”米夫马上委托“赤色救难协会”驻沪代表、瑞士人兼法官牛兰及夫人出面营救,在交了一笔很高的保释金之后,王明被从巡捕房里领了出来。
  事后,王明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并被调到总工会宣传部当了一名编辑。王明受到纪律处分后,迁怒于潘文郁,尤其对潘文郁没有及时保释他出来,一直心怀不满,认为这是潘文郁与自己过不去,因此对他怀恨在心。这为王明后来清除“立三路线”时打击报复潘文郁埋下了伏笔。
  1931年1月7日,共产国际代表米夫以突然袭击的方式,要求立即召开中共六届四中全会。这次全会是米夫一手策划,意在扶植陈绍禹(即王明)等人上台。会议在一天内完成了对中共中央的改组,曾受过多次处分的王明,一跃进入中共中央政治局。王明等通过这次全会取得了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左”倾错误对党的第三次领导,发展了宗派主义的过火斗争和打击政策。他以消除“立三路线”为名,严厉打击中央各部门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重新分配他们的工作。潘文郁因此受到打击,被派到北平,担任中共顺直省委宣传部长,政治地位一落千丈。
  
  他成为北平特科的秘密情报人员
  
  1931年7月,是潘文郁人生的一大转折。7月21日,他奉命到北平西交民巷附近的文宣公寓秘密接头,因不知地下机构已经被叛徒出卖而落入国民党北平特务机关手上。这时,张学良的私人秘书黎天才闻讯赶来,力劝潘文郁自首。
  政治上失意的潘文郁,在内外压力下自首,与中共划清了界限。随后,报纸上刊登了潘文郁自首和退党的消息。很快他就被中共中央开除了党籍。
  脱离组织后,潘文郁情绪低沉,痛苦落寞。后来他找到好朋友陈豹隐,由于两人都精通六国文字,决定一起翻译《资本论》。在合作完成第一卷第一册后,潘文郁一个人又完成了第二、三册的翻译。就这样,马克思的经典著作《资本论》中译本,很快就与中国读者见面了。这是我国最早的中译本《资本论》。
  这期间,潘文郁并没有放弃自己的革命理想。在翻译《资本论》期间,他抽时间走进大学校门,继续宣讲马克思主义和爱国思想。他的这些举动引起了北平特科负责人吴成方的注意。
  1931年顾顺章叛变后,由于钱壮飞及时报告中央,才使上海党中央机关免遭劫难,脱险的周恩来立即着手整顿中央特科,并安排陈赓建立新的情报机构。
  陈赓秘密北上天津,经过三个月的努力,建立了北平特科。对于潘文郁的那些举动,地下党对他有一个基本判断:一个叛徒还继续宣扬共产主义思想,这不合逻辑,这说明这个人在思想深处并没有背叛共产党。这时,刚成立不到半年的北京特科,急需发展灰色身份的人员,经过对潘文郁一段时间的观察,吴成方决定亲自登门拜访他。
  这天晚上,他们两人畅谈至深夜。为了消除潘文郁的疑虑,吴成方坦诚地对他说:“按照党章对党员的要求,你违反了党章,把你开除了党籍,就完了。并没有因你违反了党章,开除党籍并消灭肉体。为什么对有些人叛变投敌,开除党籍,还要消灭他?因为他带着敌人到处破坏党的组织,到处抓革命同志,给党组织造成严重危害,这就属于敌我矛盾了,所以我们就要消灭他。”接着吴成方又对他说:“你不是这样子的,你被迫写了自首书,可是你还宣传共产主义,我们还是拿你当同志看。”得到党组织的再度认可,潘文郁非常激动。在吴成方的劝说下,潘文郁再一次加入共产党,成为北平特科的秘密情报人员。
  
  他打入国民党“剿总”要害部位
  
  像潘文郁这样一个在共产党内这么有影响力的人,怎么会成为张学良非常信任的人,并成为他的机要秘书呢?
  黎天才当时是张学良的私人秘书,负责情报工作。他早年也曾是中共重要干部,并长期在李大钊处工作,后被捕自首。几经周折后加入了奉系。他才干出众,深得张学良的信任,张任命他为自己的私人秘书。“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北方局派人劝说黎天才为革命做些事情,他同意了。
  两年多后,一个特殊的机会让潘文郁打入了国民党内部。“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逐渐倾向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向黎天才询问共产党当前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向黎天才征询对中共的态度和对策等。黎天才已经脱离共产党多年,无法回答张学良的问题,于是他经常向潘文郁讨教。
  1934年,张学良经过到欧洲考察,眼界更加开阔。回国后,他急于了解共产主义学说,苦于身边没有这类“秀才”。这时,黎天才已是张学良的政治高参,遂向他推荐了自己的好友潘文郁。潘文郁就这样化名潘东周来到张学良的身边。张学良希望多了解一些马列理论,而潘文郁对马列理论和《资本论》的讲解,可以说是顺手拈来。张学良对潘文郁的渊博知识赞赏有加,非常佩服他。他对身边的人说:“潘东周是我的老师,我要向他学习《资本论》。”时隔不久,张学良担任国民豫党鄂皖“剿总”副总司令后,便任命潘文郁为“剿总”机要秘书。潘文郁到张学良身边后,北京特科交给他的主要任务是争取张学良和获取军事情报。
  这时,蒋介石正在组织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潘文郁利用“剿总”机要秘书这一特殊身份,为红军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重要军事情报,从而使国民党鄂豫皖“剿总”对红军的围剿行动连连受挫。尤其是1934年7月17日,张学良的东北军在河南罗山县西南长岭岗围攻红军时,遭到徐海东部队的连续打击,张学良部损兵折将,他当时百思不得其解。他反问自己:“我东北军,我的‘剿总’部队,武器这么先进,兵力这么足,怎么还能被中央工农红军打得一败涂地呢?”他很想找出其中的原因,所以他想研究一下中央红军到底是怎么回事。于是,他责成时任“剿总”总部机要组组长的黎天才,尽可能搜集有关中共红军的情报,然后进行分析研究。黎天才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潘文郁。潘文郁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就把中共的一些政策、纪律、规定和一些不重要的资料,仿照《辞源》的体例编成小册,取名《匪情辞通》。
  实际上,潘文郁在利用这个机会,向张学良介绍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所以他把红军的一些规章制度,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甚至把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等内容,都写得很详细。张学良看了潘文郁编写的这本小册子非常高兴,也非常钦佩他的能力。张学良还亲自给小册子题了序,然后印发部队,他自己还随身带着一本以备随时翻阅。自此,张学良对潘文郁更加信任。
  
  张学良替他在蒋介石面前辩护
  
  1934年11月7日,国民党北平当局突然出动了河北省党部北平警察局、宪兵三团等所有的力量,摧毁了北平特科,二十多名北平特科情报人员英勇牺牲。这是继顾顺章叛变后,中共地下组织最为惨重的损失。在这次行动中,国民党在搜剿北平特科联络点春秋书店时,发现了国民党的许多高级机密文件,有的还是原件。特别是发现的武汉国民党“剿匪总部”绝密文件的原件,引起了搜捕人员的注意。其中有一份《豫鄂皖三省剿匪军事形势图》,更是让搜捕人员大吃一惊。因为这份绝密文件只发给国民党团长以上带兵主官,武汉“剿总”机要组备存一份,只有一个人负责保管,他就是张学良的机要秘书潘文郁。
  当时宪兵三团团长蒋孝先拿到机密文件一看,非常吃惊,他马上把这一情况密报给南京的蒋介石,蒋介石的震怒可想而知。
  1934年11月底的一天清晨,张学良突然接到蒋介石令他亲启的火急电报,电文称中共河北省委破获后,发现豫鄂皖三省总部机要秘书潘文郁与匪勾结,证据确凿,要他将“剿总”机要秘书潘文郁立刻逮捕监禁,押解南京。
  因为蒋介石密令张学良把潘文郁押送南京,所以张学良和潘文郁一起来到南京。张学良一方面非常爱才,另一方面是重义气,尽管他知道潘文郁有通共嫌疑,但还是想把他保护下来。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张学良不愿意别人指责他重用的人通敌。张学良也了解当时潘文郁的案情,知道没有确凿证据,还没有最后结案。于是,他向蒋介石为潘文郁辩护:“仅凭一张军事形势图不能说明潘文郁就是中共情报人员。”蒋介石当时也没有十足的证据,所以也没办法给潘文郁定罪。最后,张学良没有把潘文郁留在南京,而是又把他带回武汉“严加管束”。
  但张学良知道蒋介石不会轻易罢手,为了防止国民党特务采取暗杀行动,他把潘文郁安排住进自己在武汉的司令部官邸,给予食宿方便,但限其在张公馆内活动。潘文郁也知道自己的险境,最后决定尽快离开是非之地。
  一天,潘文郁向他的直接领导黎天才请假,说他要回家看看。黎天才就准假叫他回家了,可是放他走后黎天才又后悔了,他想,万一潘文郁趁机跑了,他怎么跟少帅交代啊?
  正当黎天才焦急万分的时候,潘文郁自己又回来了。这让黎天才非常吃惊,他认为这是因为潘文郁人品好、仗义。张学良得知此事,也非常感动,实际上张学良也知道,潘文郁要是走了也就走了,他没法交代,但蒋介石也不能把他怎么着。但是,潘文郁却出人意料地回来了。
  潘文郁已经成功脱身,但他为什么又回来了呢?史料中没有记载,但从张学良和黎天才对他的人品的敬佩上可以看出,他是担心自己连累张学良和黎天才,或者是想等风头过去后继续潜伏下去。
  就在这时,被俘的北平特科情报员杨青林变节,而杨正是潘文郁的单线联系人。
  在第五次反“围剿”当中,战事越来越紧急,红军的处境非常危急,北平特科派杨青林到武汉,去向潘文郁索要国民党“剿总”的兵力部署,以粉碎敌人的第五次“围剿”。当时,潘文郁正处在“剿总”司令部的特殊位置,掌握着大量机密,他十分清楚第五次“围剿”的战局,并为此非常着急。由于情况紧急,有些文件他根本就来不及抄录,为了反“围剿”的胜利,他完全不顾个人安危,当杨青林来取情报时,他冒险把一部分抄录的和一些来不及抄录的原件等重要情报,一起交给杨青林带回北平,然后由北平特科转交红军总部。
  随着杨青林的叛变,潘文郁的身份彻底暴露。杨青林向国民党宪兵三团团长蒋孝先供认,潘文郁并没有脱离中共,真实身份是北平特科的情报人员。
  蒋介石终于拿到了证据,张学良也无力回天了。蒋介石口气强硬地命令张学良自己处理潘文郁案,并令他立即枪毙潘文郁。同时,蒋介石还密令张学良逮捕机要组组长黎天才和其他几位涉嫌者,又电令武汉宪兵团搜查黎天才在武昌的住宅。北平宪兵第三团团长蒋孝先,也接令搜查了黎在北平的办事处。但是张学良还是试图保住潘文郁,他多次电复蒋介石,请求宽恕并减轻潘文郁的罪行,并求情说潘文郁会六国语言,很有学问,是个人才,这样的人,中国极少。蒋介石听后,严厉斥责张学良疏于防范,执法不严,他担心张学良作伪,遂指定由参谋长钱大钧到武昌监刑。1935年3月3日黄昏,年仅二十九岁的潘文郁视死如归,从容就义。
  潘文郁牺牲后,张学良对未能保住他痛心疾首。这时,他还要面对蒋介石密令他处理黎天才等人之事,但他并没有把黎天才押送南京。潘文郁的死让他痛心不已,他不能容忍再失去一个亲信。后来,他曾对共产党员刘鼎谈起“潘案”时,声音沉重地说:“杀朋友是最不应该的,也是最难过的。”张学良遂向蒋介石力保黎天才无问题。随后,张学良亲自带黎天才赴南京与蒋介石见面。张学良表示,如将黎与潘一并问罪,他也只得辞职。蒋介石不得不考虑张学良的特殊地位和与他的特殊关系,觉得在“剿共”的大背景下,不便触怒张,这才使黎天才躲过了一劫。
  潘文郁的牺牲是中共对敌情报工作的重大损失。周恩来知道此事后深感痛惜,他沉痛地说潘“有重大贡献而过早牺牲”。由于北京特科被破坏,中共北方局特科与张学良的联系线索就此中断了,直到西安事变之前,彼此才建立了新的联系。
  
  他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1949年武汉解放后,周恩来亲自发电报到武汉,指示一定要找到潘文郁的家属,并作为烈属对待。后来,潘文郁的妻子廖素丹也给中央写信,希望能追认潘文郁为烈士,以告慰丈夫在天之灵。中共中央秘书室请廖素丹到当地政府申请烈士家属待遇。随后,当地政府调廖素丹到湖北省保育院托儿所工作,潘文郁的两个儿子潘湘生、潘平生也作为革命烈士的子弟参了军。另外,政府还给潘文郁的弟弟潘薪传安排了工作。
  然而,“文革”期间,巨大的不幸再度降临这个灾难深重的家庭。潘文郁的亲属一度被扣上“叛徒”家属的帽子,被压得抬不起头来。潘文郁在部队服现役的两个儿子都被勒令转业。潘文郁的弟弟潘薪传也受到冲击,他忍受不了红卫兵的反复逼问拷打,一怒之下投江自杀。历经沧桑,已经心力交瘁的廖素丹没能等到为丈夫平反昭雪的那一天,于1976年病逝。
  十年“文革”浩劫结束后,幸存下来的当年北平特科负责人吴成方希望上级搞清楚“北京特科”以及潘文郁的情况。之后,由公安部史料征集办公室牵头,北京市公安局历时七年,终于查清了潘文郁不为人知的革命经历。1988年5月30日,在潘文郁牺牲五十三年后,民政部批准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曾是北京特科成员的杨宪珍闻讯很高兴,专门给薄一波写信告知。薄一波在给杨宪珍的信上写道:“看了你的信,我很高兴,潘文郁同志的情况,早在‘文革’前一次与周总理的谈话中,就得知潘出去后即赴武汉我情报机关工作,且有重大贡献而牺牲了。”
  潘文郁的英灵得以告慰。■
  (责任编辑/陈 思)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