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精神】 商业的王道精神

  《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到台湾访问时曾找我聊天,他说美国人之中,对中国会不会崛起存有一些歧见,有人认为中国背负着很多问题,是泡沫经济,是昙花一现。我们就这个问题聊了很多,意见都挺一致。我们都认同中国的崛起,而且在未来还会有更大预期。中国的发展和台湾过去的步调非常像,先从教育与经济发展入手,再发展民主。然而这还是不够的,它还需要文化思想。
  著名的经济历史学家汤恩比曾说,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我们确信中国内地会变成或者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中心、消费市场,而且还会持续增长。那它会不会变成20世纪的美国或19世纪的英国?我要说:“No!”除非它能对人类文化有重要贡献,不然它只是一个最大的制造者或消费者。19世纪的英国不仅是殖民帝国和船坚炮利,它还同时带来工业文明和科学的兴起,还有人权精神、教育体系、工业建设。这是它带给世界文明的贡献。20世纪的美国也不只是好莱坞与华尔街,其创新科技的发展与贡献、平民式的民主,还有活泼、进取的精神,让更多有才干、有潜力、努力的人都愿意跑到美国去圆他们的美国梦,这是它的贡献。这种文明不是自私的文明。
  有一些理想,我们讲了两千年了,却没有机会实现,就是王道。孟子去看梁惠王的时候,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对我们国家有什么好处?孟子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后面孟子就谈了王道。讲得是非常之好,可是从来没有实现过。历史上的国家变强后都很霸道,接下来会不会第一次在历史上出现一个大国,变强了以后实行王道?这才是最重要的崛起。
  这个王道有什么内涵?它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现在的西方文明,主要是“己所欲,而施于人”,是一种把宗教、文化强加于其他国家和文明的精神,因此有文明冲突论。但中华文明是不一样的,它是“我不把自己不要的强加到他人的身上”。这是一种对其他国家和文明的尊重。王道精神对内是善待所有弱者,包括弱势民族,或是国家;在国际上,用王道的精神,协助弱小国家,解决各种纷争。这是中华文化可以为这个世界奉献的精神。就台湾来看,它有很深的中华文化底蕴。当内地在进行“文革”的时候,台湾仍在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同时,它也是移民文化与海洋文化的总合。它在一直不断地变化,天生具有一定包容性、多元性,而多元文化往往会有更多创新性。因此,如果我们给予它更多的自由空间,一定会有很多发展。
  以饮食为例,台湾有一样东西很吸引人,就是小吃,它就是融合创新的结果,不同时节会有不同创意的新小吃。假设不是以中华文化为根基,和其他文化结合,也不会有像李安这样的导演,也很难有余光中这样的作家。民间信仰中,源于内地的妈祖在台湾已经演变成一种文化,很难想象,五天的妈祖出游会吸引十多万人相随。
  民间信仰还有一个特殊的产物,就是公益。慈济功德会的志工有百万以上,每当灾难发生,最先到达的常常是慈济的人。从早期的华南水灾,到汶川地震都有他们的身影。我们不是常说“百万雄师”吗?而实际上,台湾的“慈济”就是“百万慈师”,它遍布在每一个地方,成为台湾文化的一部分。每年还有四十五万到五十万的年轻人,愿意投入志工的行列里。
  有一个人叫陈树菊,每天在菜市场卖菜,卖了二十年,一个月大概赚两千多块钱人民币,自己只花十分之一,十分之九捐出去,二十年来共捐了两百多万人民币,最近被《时代》杂志评选为“二十五个全球之英雄”。她到美国去领了奖,曝光之后还是回来卖菜。这样的文化理念,让我想到《礼运・大同篇》讲的“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展望未来,我希望崛起的不止是两岸华人,而是全球华人,甚至外国人,大家一起共同为中华文化作贡献。
  2003年我到黄山去旅游,看到黄山上有些夹在千年名松、神木当中的小松,长得毫不逊色,顾盼生姿,它知道再过一千年它也是这个样子。我特别喜欢这些小松,写了一首诗,后来送给了台湾大学,今天也送给我们清华大学――既生黄山巨石上,敢傲妙笔方是松。
  清华园就是黄山的巨石,在座各位就是那些长得顾盼生姿的小松,未来就是你们的。■
  (本文为作者在清华大学的演讲)

推荐访问:王道 精神 王道精神 韩国电影王道 王道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