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宗北邓|中国文化南宗北季

  关于文化名人的评价,多年以来经常流行一些“南北对举”的赞誉,例如思想界“南陈北李”说的是“南有陈独秀北有李大钊”,京剧界“南欧北梅”说的是“南有欧阳予倩北有梅兰芳”,话剧界“南田北曹”说的是“南有田汉北有曹禺”,等等。这是因为在20世纪上半叶我国文化中心集中在京津(北)和沪宁(南)两地的缘故。
  在哲学和美学界,则有“南宗北邓”的赞誉,说的是20世纪20~50年代南有宗白华、北有邓以蛰两位美学大师,当时在学术界脍炙人口,如今知道的人恐怕不太多了。
  “南宗”,指的是南京大学(前中央大学)哲学系宗白华先生(1897~1986);“北邓”,指的是北京大学、燕京大学哲学系邓以蛰先生(1892~1973)。
  宗白华原名宗之�,字伯华。哲学家、美学家、诗人。常熟虞山镇人。1916年入同济大学医科预科学习。1919年被五四时期很有影响的文化团体少年中国学会选为评议员,并成为《少年中国》月刊的主要撰稿人,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同年8月受聘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任编辑、主编。将哲学、美学和新文艺的新鲜血液注入《学灯》,使之成为“五四”时期著名的四大副刊之一。就在这时,他发现和扶植了留学日本的青年诗人郭沫若。1920年宗白华赴德国留学,在法兰克福大学、柏林大学攻读哲学、美学等课程。1925年回国后在南京大学(中央大学)担任教授和哲学系主任多年。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北上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中华美学学会顾问和中国哲学学会理事。 宗白华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著有《宗白华全集》及美学论文集《美学散步》、《艺境》等。1986年12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八十九岁。
  邓以蛰字叔存,安徽怀宁白麟畈(今五横乡白麟村)邓家大屋人,是著名书法家邓石如的五世孙,教育家邓艺孙的第三子。他是我国现代美学家、美术史家、教育家,毕生从事文化教育事业,是两弹元勋邓稼先的父亲。
  邓以蛰从小就受传统文化熏陶,青少年时代逐渐转向“西学”,并出国留洋。1907年到日本学习日语,在早稻田大学毕业,并获得文学博士学位。在日本,邓以蛰结识了安徽同乡陈独秀。1911年回国,从事教育。1917年邓以蛰赴美,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进修哲学,特重美学。1923年回国,1927年到厦门大学任教,1928年转至清华大学。此后邓以蛰又在北京大学、燕京大学担任教授。与鲁迅有交往,《鲁迅全集》第十四卷中有一段关于两人谈话的记述。他还在《晨报副刊》等刊物上发表文章,涉及诗歌、戏剧、美术、音乐等。1933―1934年邓以蛰出游西欧意、比、西、英、德、法等国,访问很多艺术博物馆,归国后写成《西班牙游记》一书。自欧洲归来后,他继续在清华大学任教,同时潜心从事中国书画及其美学理论的研究,硕果累累,写成《画理探微》、《六法通铨》、《病余录》(未完)、《书法欣赏》等。“文革”中,1973年邓以蛰被迫害致死。
  20世纪20年代以来,宗白华在南京、邓以蛰在北京,一南一北,分别开创了中国现代美学的教学与科研,因此号称“南宗北邓”并以此闻名于学术界。
  宗白华和邓以蛰在学术上有一个共通点,就是把“意境”认作艺术批评的最高范畴。他们学贯中西,一方面引进了西方康德、黑格尔、克罗齐等美学思想的超功利原则,另一方面不约而同地继承并沿用了我国传统文论中“意境”、“气韵”等概念,来探讨书画、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作品的美学问题。他们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

推荐访问:南宗北邓 南宗北邓 北邓南叶是什么意思 四大家族叶邓王陈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