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门李富胜【“第一国门”李富胜】

  李富胜从赤脚踢小皮球到踢进国家队,把守“国门”达八年之久,参加过世界杯和奥运会预选赛等重大赛事,经历了中国足球最辉煌的时期,是中国足球三十多年来最出色的守门员。退役后他投身部队体育事业,曾任八一体工大队大队长,是肩扛大校军衔的正师级干部。
  2007年冬,他意外辞世。
  
  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扑救
  
  1981年,是中国足球刻骨铭心的年份。
  这一年世界杯足球预选赛亚(洲)大(洋洲)赛区决赛,中国、科威特、沙特、新西兰四支球队为争夺两张世界杯入场券杀得难解难分,中国队几经胜负,最终“牺牲”在沙特队和新西兰队的交易中。
  近三十年过去了,从今天来看,那支由苏永舜挂帅的中国男子足球队,是多年来阵容最强、整体实力最高的一届国家队,而镇守中国队大门的便是当年威风八面的李富胜。
  在那次亚大赛区小组预赛中,中国队连克澳门、日本、香港和劲旅朝鲜队,艰难出线,李富胜因表现出色,被评为“最佳防守球员”。这是中国足球守门员第一次在国际正式比赛中获得荣誉,李富胜也就有了“亚洲铁门”之美称。
  1981年10月18日,亚大赛区中国队主场(北京工人体育场)迎战科威特队。在这之前,中国队一平一负新西兰队,开局不太顺,面对当时的亚洲冠军科威特队,中国队能否取胜,谁都没有底。是役,中国队主力前卫容志行先拔头筹,破门得分。两分钟后科威特队获得一个点球,如果这个点球进了,凭科威特队的实力,后面的比赛中国队就不好打了。此时全场八万多名观众都屏住气注视着中国队的守门区,收看这场比赛直播的全国球迷也都为中国队捏了一把汗。
  只见李富胜在球门线上定了定神,然后叉开双腿,弯下腰来,虎视眈眈地盯着科威特队罚点球的队员……就在那个队员起脚射门的同时,李富胜一个侧身飞跃扑住了球……全场立刻像炸开了锅,观众的欢呼声震耳欲聋,“中国队万岁”的口号此起彼伏。那个年代球迷看球还不时兴敲锣鼓、吹喇叭来发泄自己的情绪,“万岁”是他们快乐到极致时的呼声。
  接下来的比赛成了中国队的表演,中国队最终以三比○战胜科威特队,从此中国足球队跻身亚洲强队的行列。
  李富胜那不可思议的一扑,不仅是他个人足球生涯中最辉煌的一瞬,也是中国足球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一幕。当天晚上,无数球迷拥上街头,齐聚天安门广场,很多人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
  笔者曾在合肥采访过李富胜,当时问他踢过的比赛中哪场球最难忘,他马上答道:“1981年对科威特那一场。”交谈中他说:“当时扑住点球的感受没法形容,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到。”可见他扑住的那个点球,在他的守门生涯中分量有多重!
  
  技术,是这样练就的
  
  李富胜1953年出生在辽宁省大连市。大连是座名副其实的“足球城”,足球运动非常普及,改革开放以前,工厂、学校、机关、街道、人民公社,几乎都有自己的足球队,各级各类足球比赛常年不断,因此大连成为培养足球运动员的摇篮。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末历届国家足球队里,大连队球员或大连籍球员都占一定的比例,李富胜服役时的八年间,国家队队员经常有一半来自大连,且基本上都是主力。
  李富胜是家中九个孩子中的老小。在他九岁时,父亲因病离他们而去,全家十口人的生活重担落在母亲一人身上。当时家穷,小富胜就赤脚在海边捡拾退潮后的“胜利品”――鱼、虾、蟹、鳖等,带回家食用。在海边,孩子们也常捡到硬壳白圆球形状的东西,这时,男孩子们就撒欢地踢了起来。哥哥姐姐年纪不大就开始做家务、干工作,替妈妈分忧解愁,唯有“小九子”李富胜整天活蹦乱跳,踢球玩耍。慈爱的母亲认为,孩子过不上好日子,就让他尽情地玩吧,于是,母亲从不干涉“小九子”踢球。小富胜就这样迷上了足球,每天放学后都要和小伙伴踢一阵子,有时没有球,就找个小铁罐之类的东西踢,也要过过瘾。
  小富胜踢球几乎都是赤脚上阵,为的是不把鞋子踢坏。他知道妈妈没钱买鞋。光着脚丫子踢球,难免碰破皮肉,可小富胜从来不怕,擦擦血迹用纸包上伤口再踢。晚上回到家,妈妈看见“小九子”脚上的伤痕,心疼地劝他:“不能光脚踢球。”“小九子”摇摇头说:“我脚底板厚,划破点皮不要紧。”直到冬天来了,他才穿上一双旧鞋,不知寒冷地在冰天雪地里踢球。
  十二岁那年,小富胜才第一次穿上小球鞋、小球衣。那年他入选了校足球队,第一次参加了区里的小学生足球比赛。进了中学,小富胜仍然是校队队员,前锋、前卫、后卫三条线都踢过。他壮实的身体、灵敏的反应、顽强的拼劲,颇受体育老师的青睐,于是,第二年他就进入大连业余体校训练足球,期间入选大连市中学生足球队。
  准确地说,李富胜的足球生涯是从大连石油七厂开始的。
  十六岁的李富胜初中毕业后,被分配进大连石油七厂当工人,拜陈师傅为师干起了铆工活。师徒俩年龄相差不大,又同是车间足球队队员。一年后,厂里要成立足球队,准备参加省化工局的比赛,可就是选不出一个比较理想的守门员,全厂上下都很着急。热心足球的陈师傅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徒弟李富胜――个儿高、机灵、弹跳好,不妨让他试一试。
  陈师傅把自己的想法对徒弟说了,李富胜毫无思想准备,摇摇头,又点点头,犹豫不决。陈师傅拉起徒弟就往海滩跑去。两人站好位置后,陈师傅飞起一脚,将球踢向李富胜,李富胜眼疾手快,学着守门员的样子一把将球扑住,模仿得还真有点儿像,乐得陈师傅直咧嘴。就这样,李富胜当上了厂队的守门员。
  新组建的石油七厂足球队与邻近的一个公社进行友谊赛,李富胜全神贯注把守大门,就像一个警惕的哨兵。此时的李富胜,正规的和不正规的足球赛已踢过不少,可是作为守门员出现在比赛中还是第一次。这场友谊赛石油七厂赢了,同伴们都说有李富胜的功劳,李富胜自己也很高兴。
  几年后,李富胜作为大连青年足球队守门员,迎战来访的坦桑尼亚大学生足球队。就在这场比赛中,前来观摩的解放军成都部队足球队教练,看到了李富胜的表现,认定他是一株好苗子,决定将他招进队里。
  
  铁门,是这样铸造的
  
   1973年夏,李富胜穿着崭新的军装来到成都部队足球队,开始了他梦寐以求的专业足球运动员生涯。
  国内外优秀的足球运动员,一般都是从十几岁就开始接受正规训练。李富胜迈出的这一步,显然比别人晚了好几年。入伍后的李富胜经常在想,怎样根据自己的条件扬长避短,尽快成为一名技术过硬的守门员。
  要想技术“过硬”,基本的道理只有一条,那就是“苦练”。不论是守门技术的训练,还是身体素质的训练,李富胜都严肃认真,十分卖力,踢得比别人欢,练得比别人苦,流的汗当然也比别人多。星期日队里放假,他却把这一天当做星期七,加班加点训练,不是穿着沙衣、绑着沙袋跑跑跳跳,就是拖住伙伴为他射门练习扑救。
  在成都部队足球队两年半的时间里,李富胜的表现刻苦而又扎实,为他后来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75年全军运动会上,他的表现十分抢眼,赛后被调进八一足球队,很快成为主力门将。
  李富胜在八一队待的时间不长,但守门技术提高很快。1976年,他第一次随八一队出国去叙利亚打友谊赛,便赢得叙利亚观众的高度评价。在阿勒颇市的一场比赛中,对方接连四次凶狠的射门,都被李富胜一一化解。当对方第五次把球传到门前时,李富胜主动出击,动作勇猛,闪电般将球抢住,令对手和观众大为钦佩。当地报纸以醒目的标题称赞李富胜“他真像块吸铁石”。
  就在这一年,李富胜入选国家队。当时的主教练任彬在组建这届国家队时,正赶上张业福、李松海两位老门将因年龄偏大离队,任彬就将进八一队仅一年的李富胜调进队里,作为胡之刚的替补。而当时的助理教练张俊秀是赫赫有名的“中国长城”,自然对李富胜帮助不小。第二年,胡之刚退役,李富胜即成为一号门将,此后主守中国男子足球队的大门达六年之久,这在国家队的历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个例外。所以,李富胜又有“第一国门”之誉。
  
  把守“国门”
  
  李富胜自1976年到1984年在国家队服役八年。
  1977年7月,邓小平第三次恢复工作后的首次亮相,就出现在北京国际足球友好邀请赛的闭幕式上,这对中国足球运动员是个极大的鼓舞。
  同年9月,美国宇宙队来中国访问比赛,该队是由十多个国家的二十多名职业球员组成的明星球队,又有“球王”贝利、“足球皇帝”贝肯鲍尔和高手基纳利亚、阿尔贝托等阵中领衔。中国队与之在北京展开了激烈的角逐,九十分钟战成一比一,没让对手占到便宜,令那些世界级球星感到惊讶。几天后两队移师上海再度交手,中国队竟以二比一取胜,这是当时很轰动的新闻。贝肯鲍尔对中国队的攻防速度和李富胜的守门技术大加赞许。
  一个月后中国队回访美国,在华盛顿挑战宇宙队,双方势均力敌,仍以一比一战平,这不能不使宇宙队感到丢了面子,于是双方约定两天后纽约再战。
  纽约之战,引起了美国方面的极大兴趣,各路记者蜂拥而至,三万四千多名观众挤满了纽约附近的新泽西州巨人体育场,其中包括当时的国务卿万斯和许多知名人士。宇宙队尽遣球星出场,排出“三三四”的进攻阵式,利用中路和边路突破,多次向中国队发动进攻,使中国队门前险象环生。但他们仍然不能让中国队俯首称臣,比赛结果又是一比一。当两队队员握手言和时,全场观众鼓掌欢呼。
  李富胜则成了这场比赛的英雄,他临危不惧,机智果断,屡屡扑救险球,使宇宙队的十六次射门仅进一球。比赛结束后,李富胜被热情的观众和记者团团围住,“球王”贝利在更衣室里对他跷起了大拇指。当地第二天的报纸上,就有李富胜门前救险的精彩图片。
  中国国家队和美国宇宙队两个月内的四次交锋,中国队一胜三平,在中国足球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这也是李富胜把守“国门”的第一次辉煌,第二次辉煌即本文开篇提到的世界杯亚大赛区预选赛中国队对科威特队那场比赛。这两次辉煌,给李富胜的守门生涯涂上了一层亮丽的色彩。
  李富胜在国家队八年间,参加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比赛,经历了一届世界杯预选赛(亚大赛区第三名)、两届奥运会预选赛(均小组未出线)、两届亚洲杯赛(一届第三名,一届小组未出线)、两届亚运会(一届第三名,一届小组未出线)等重大国际赛事,虽然这些比赛中国队的成绩不尽如人意,但李富胜的表现还是被各方所肯定,不然的话,他不会作为主力守“国门”长达六年。
  不仅国际比赛中表现英勇,在国内赛场上他也是当仁不让,“第一国门”把守的八一足球队,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一直保持着国内前三名的成绩,李富胜自己在1980至1983年连续四年入选“中国足球最佳阵容”。
  1983年10月奥运会预选小组赛后,年已三十的李富胜状态有所下滑,且年轻的替补门将杨宁已坐了三年冷板凳,“解放杨宁”的呼声渐起,于是二人互换位置,李富胜当起了配角。1984年,尽管李富胜还在队里,但主教练曾雪麟启用了其昔日弟子路建人,与杨宁轮流守门,这一年年底李富胜离开国家队,结束了长达八年的“国门”生涯。
  八年镇守“国门”,李富胜除了参加无数场国内比赛外,仅代表国家队出战国际A级比赛就超过一百场,这一记录在中国现代足球史上仅次于贾秀全。
  
  从普通一兵到大校
  
  李富胜结束“国门”生涯后,回到了北京郊区的红山口八一训练基地。他入国家队前在八一足球队仅待了不到一年时间,而他退出国家队后在八一体工大队一待就是二十年。他先后担任八一足球队守门员、教练、领队,八一足球俱乐部主任,八一体工大队副大队长、大队长,把自己的整个大好时光都献给了部队体育事业,从一个普通的士兵成长为肩扛大校军衔的正师级干部。
  对于自己十五年的运动员生涯,李富胜是这样总结的:“我们那个年代是讲理想、讲奉献的年代,我对过去的艰苦付出从不后悔。刻苦的训练使我终生受益,那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精神财富。”
  是的,一堂训练课最多扑救起四百多个来球,十五年该有多少堂训练课、要扑救多少个来球?“亚洲铁门”就是这样锤炼出来的!
  李富胜当上教练后,担负着训练守门员的重任,他言传身教,把自己十五年的守门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的门将,和其弟子一道保卫着“军门”。八一队守门员的水平有目共睹,王振杰入选过国家队,江洪把守过国家二队的大门,也把守过“国门”,江津先后担当国青队、国奥队和国家队的一号门将。
  此后李富胜改任八一足球队领队,分管全队的政治思想和后勤服务工作,大到思想作风、队员调整,小到夜里查房、外出购票,他都事必躬亲,尽职尽责,为球队训练和比赛排忧解难,是八一体工大队闻名的好“政委”和“后勤部长”。那个时期的八一足球队是一支谁碰到谁害怕的劲旅。
  1994年,国内足球职业化以后,八一队由于受部队球队性质的限制,诸多方面跟不上市场,成绩有所滑坡,在甲A联赛九年里(参加甲A联赛一共十年,八一队1999年降到甲B),除了1996年获得过一次季军外,大多赛季都在中下游徘徊。而正缘于1996年的季军,使李富胜荣获了当年联赛“最佳领队”的称号。同年,八一足球队改制为八一足球俱乐部,李富胜出任俱乐部主任。但改制并不能改变八一队的窘境。
  足球走向市场后,参加职业联赛的人都能挣到超过工薪的或多或少的钱,唯独八一队甘于清贫,默默踢球。对此,李富胜说:“当今时代,钱确实很重要,我也需要钱,并且有机会、有能力去挣大钱,但我不会那样做,因为我首先是军人,然后才是体育工作者,我的目标就是把部队体育搞上去。”
  说这话的时候,李富胜已是八一体工大队副大队长,几年后又升任大队长。职务提升了,军衔晋级了,但是责任更重了,要求更高了,管理工作从单项运动队扩展到整个大队,业务知识从单纯的足球延伸到其他竞技项目,李富胜像头老黄牛一样拉着犁,辛勤地耕耘着部队体育的领地,带领八一体工大队全体官兵,在市场经济的强劲冲击中,坚守着一块宁静的土地,捍卫着军旗的荣誉。
  李富胜任八一体工大队大队长的几年内,八一体工大队的总体竞技水平在稳定中保持上升,军事五项、篮球、排球、乒乓球、手球、射击、拳击、游泳、体操、摩托车、现代五项等项目,都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两届全国运动会都排在前五位之内。这其中李富胜功不可没。
  2003年下半年,李富胜调任中国军事博物馆副馆长,以“服从为天职”的他,又开始了新领域的征程。
  2007年9月中旬的一天,李富胜在家悬挂镜子,不慎从梯子上跌下,头部落地,伤势严重。9月19日他被送进北京三○九医院,医生诊断为创伤性中型颅脑损伤。
  尽管李富胜这样级别的干部能享受到较高的医疗待遇,但无奈头部伤势太重,他在医院度过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七十五天后,于12月2日深夜去世。
  一代“国门”就这样卒于一件很小的、意外的事情,在人世间仅活了五十四个年头,不能不叫人扼腕叹息。噩耗传出,广大球迷无不感到痛心!
  2007年12月9日,李富胜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军界、体育界、演艺界一千二百多人前来为他送行,其中有领导、名将、明星,以及众多自发赶来的球迷。
  “第一国门”的功绩将永垂中国足球史册!■
  (责任编辑/穆安庆)

推荐访问:国门 李富胜 “第一国门”李富胜 李富胜简历 守门员李富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