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关于台湾年轻人梦想的调查]年轻人的梦想

  2011年,我从北京出发到台湾,完成关于台湾年轻人梦想的调查,希望通过感官看到不一样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给我以及大陆的同龄人带来更多思考,以求自勉与同励。其中,自然不乏主观的成分、文化的差异,但也有感动和反思,却没有简单的好与坏的较量。
  在台东知本县的一座大山里,我认识了一位卖茶叶蛋的商贩。他帮我总结了全世界共享的梦想:有宽大的房子和富足的生活,有幸福的家庭。
  “总有一些不一样的梦想吧?”我提出异议。
  他想了想,补充道:“再不然就是环游世界。”
  当我问道“你现在最大的梦想是什么?”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都在以上的答案范畴里。可是当问题具体到2011年的愿望时,不同的人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再具体到不同的职业选择、职业梦想、价值选择、时间分配,差异性就更加鲜明,而在背后影响这些答案的正是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台湾的年轻人是怎样的一个群体呢?
  
  他们有自己的理解,不盲目付出
  
  台湾女孩冠桦对我说,岛内媒体曾将台湾的“80后”总结为草莓族,意为一压就烂;“90后”为水蜜桃族,一碰就烂,意为完全不能承受任何压力的群体。而我所接触的台湾长辈大凡都觉得现在的年轻人吃苦太少,爱漂亮,表现欲又强,是蜜糖罐里养大的孩子,自我为中心,总是担心他们不能吃苦耐劳。对于长辈的担忧,年轻人有自己的理解,他们将频繁更替工作理解为更主动的选择让自己开心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而不再是一味盲目的付出:将晚结婚或不结婚理解为不愿意为了一个人而放弃原有的生活品质,首先学会自爱才懂得爱他人。
  
  他们愿意走出原有的世界,去外面看看
  
  我所接触的大部分年轻人都有海外求学梦想或计划。2006年我在巴黎工作时,十分惊讶有如此多的台湾人在法国求学,而也是在那时结识了好朋友宴慈,学习法语的她己多次在法国学习和工作,也曾去美国打工,她的姐姐也曾在澳大利亚工读一年。我那时已对台湾年轻人开放和宽广的视野感到惊讶和钦佩,比我年幼的晏慈却常常教给我许多东西。来到台湾,发现大部分年轻人都渴望去海外旅行、学习和工作。在海外工读越来越成为许多台湾年轻人选择的一种旅行方式,即以打工的形式在海外学习或旅行,通常以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为最多。对于台湾年轻人而言,一方面可以学习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一方面有一份收入,不会给家庭增添太多负担,同时还可以体验不同生活方式体验本身就已经为他们带来了许多财富。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个案例,便是台湾云门舞集所创建的“流浪者计划”,其发起者便是云门舞集的创始人林怀民。林怀民早年从纽约求学回台湾之前,一个人到欧洲旅行,从不同文化中吸取养分,回到台湾后便创办了闻名世界的云门舞集。之后,他保持了经常旅行的习惯,同时也意识到流浪带给年轻人的价值和意义。“流浪者计划”每年都会拨出经费支持一定数量的台湾年轻文艺工作者,鼓励他们到海外从事自助式“贫穷旅行”,以扩大视野,坚定个人艺术创作之路。《流浪者计划》书中写道:“能够实现流浪梦想,是幸福的;能够帮助别人梦想起飞,也是幸福的。恳请大家一起来做推动梦想起飞的羽翼,让台湾的年轻人、台湾的文化创作者,有机会经由流浪丰富自己,扩大视野,进而丰富这个社会,为台湾注入源源活泉。”
  也正是在这样一种社会风气倡导下,越来越多的工读中介出现,帮助台湾年轻人实现海外工读。他们热爱旅行,热爱体验不同文化,我在京都青年旅社里认识了两位台湾女孩和男孩,日本物价很高,每当接近半夜我开始在客厅工作时,男孩才回到旅馆,坐在灯下认真地吃一碗泡面。我至今仍记得他的侧脸,让人动容。
  
  他们的独立、自主,也让我印象深刻
  
  在台湾,工读生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大部分大学生都有工读经历,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在社会上也做着一份兼职工作,这些工作往往都是基础性的服务行业,而他们的父母通常也很支持他们。我在台北认识的郭伯伯儿子晋纶,即使大年三十还在肯德基打工,郭伯伯提起时,并未感到心疼或不忍,反倒有份作为父亲的自豪。他这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多多体验社会的不同层面。我主观地认为,大学生大批量进入服务行业,在某种意义上极大的提高并推动了台湾服务行业的品质,他们的热情也同样为整个领域注入了新鲜活力。而台湾女孩的上进与独立更是明显,她们给我留下的印象大多是不仅漂亮、温和、聪明、体贴,而且能吃苦,生活中充满了理想与目标。冠桦的新梦想是到大陆的电视台工作,而晏慈的闺房墙壁上更是贴上了一张大大的“晏慈2011年规划”,其认真程度和目标的远大让我汗颜。
  
  他们对于职业选择具有多面性
  
  在台湾南北,常常看到不少传递到了第二代、第三代,拥有50年甚至上百年历史的小吃摊或小吃店,店中常有忙碌的年轻人身影,他们往往是家族事业的接班人。许多父母不但不介意读过大学的子女回到家中帮忙,反而希望子女能够继承家业,将祖辈的传统传承下去,而这恐怕也是台湾小吃能够保持其原有风味的重要原因。我在淡水曾与一位漂亮的年轻女孩聊天,那时她正十分自豪地向我推介她家祖传的炒干豆货,并一份份的递给我品尝。
  
  他们的公民意识很强
  
  公民意识与制度的建立有着密切联系。志工,是志愿者在台湾的另一种称谓。志工传统在台湾早已有之,从中学起,学生就有完成公益事务的必修义务。例如,在台北故宫,从高中生到退休人员,有各个年龄段的志愿者服务其中,不少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完成志愿者工作,亦有不少是父母督促的结果,希望子女能够早早的养成服务意识,而从环境的保护上,也能看出其良好的公民意识,在台北的捷运(地铁/城铁)中,绝不能吃任何食物或喝任何饮料,甚至连喝水都会受到严厉的处罚,也因此才保持了十分干净舒适的乘坐环境。当有垃圾而身边却无垃圾箱时,可到附近的便利店,甚至路边咖啡馆请店员代为处理。此方法我在台南试过,果然行之有效,店员十分体谅的接过我手里的垃圾,没有丝毫不愿和不快。
  
  他们有时间并且愿意与你交谈
  
  以上这些,更多的是一种理性认识,乎是一种司空见惯的事情。
  台湾年轻人就是这样带着微笑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无论任何时候,调出记忆里的片断,脑海里总是出现一张张略有些羞涩却又温暖的笑脸。
  前往台东时收到宜宪的短信:“有没有坐到靠右边的位置?有没有看到美丽的海岸线?”“有没有吃饭?”
  到达台东时,收到了宜宪朋友尚毅的短信。“到知本了吗?一路是否顺利?”
  从台南回台北,收到hans短信,“hi,到站了吗?谢谢你来拜访我,谢谢你与我分享了很多观点。”而前两日,他人的台湾段梦想调查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分别时,他微笑着问我:“你什么时候回台湾呢?”
  他是用的“回”呢!那时我感动得泪流满面。
  台南的朋友Hans曾对我说过,“关于台湾,他人总是有各种各样的意见,负面的,正面的,但是台湾人,却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这次台湾之行,我知道他说的是真的。
  谢谢你,亲爱的台湾。
  再见,亲爱的台湾。

推荐访问:台湾 年轻人 梦想 一份关于台湾年轻人梦想的调查 调查长辈年轻时的梦想 两岸年轻人之台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