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要求不以“中国”指代大陆值得欢迎_大陆统一台湾最晚期限

  2月7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新春茶会上表示,现行“政府”文书上面,经常出现“中国”二字,但是这种称呼方式,不符合两岸“九二共识”中对等尊严的沟通与谈判基础。因此,马英九要求各级官员在公开场合谈论两岸关系或相关政策时,遣词应更谨慎,应称“对岸”或是“大陆”,避免提到“中国”,外事部门及其他单位公文也应比照办理。
  台湾媒体报道说,马英九之所以特别为台当局各部首长详细说明两岸关系的法理论述,是有感于两岸关系全面开展,台湾几乎各部都有机会接触到两岸事务,然而部分专业部门的官员未受训练,政治敏感度不足,常因措辞不当引来绿营见缝插针,因此马英九才会罕见地对全体官员阐释自己对两岸关系的论述,提供给各部在说明两岸政策时作为依循准则。
  马英九的这一宣示,极有针对性。
  多年来,不但“台独”和整个绿营方面,就是国民党重新执政之后,官方文件或讲话当中,也时见把大陆指代为“中国”的情况。
  把大陆指代为“中国”,言外之意就是把台湾自外于中国。这当然是一个原则性问题。如果是“台独”这样写或这样说,正可表明他们的立场。但是,国民党当局或台湾官方呢?既然国民党重新执政了,而且又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与大陆重启商谈,可为什么在文书和言论中又常把大陆说成“中国”呢?至于台湾媒体上,不论亲“蓝”还是亲“绿”,这种提法更是司空见惯。
  现在,马当局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法和说法,终于自我纠正了。应当说这是好事,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然结果,也与马英九近来一再强调“九二共识”的讲话一脉相承。
  先是2010年12月23日,马英九接受台湾《联合晚报》专访时强调,“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的基石,没有它,两岸关系要和平发展,是很大的问号。马英九还曾直逼蔡英文,要她说清楚,是否承认“九二共识”。
  时隔5天,马英九与媒体茶聚,在被问及如何评论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否认有“九二共识”时,他强调,“九二共识”的存在是事实,并指出,“九二共识”是1992年出现的,如果没有“九二共识”,就没有1993年的“辜汪会谈”。这是开启当年两岸会谈大门重要的共识。没有“九二共识”,两岸也不可能再展开协商。民进党可以因为意识形态而不接受“九二共识”,但不可以否认“九二共识”的存在。
  新年伊始,马英九再次提到“九二共识”。他在发表元旦文告时表示,台海和平是东亚和平与繁荣的基石,这是两岸共同的责任。过去两年多,以“九二共识”为基础,恢复与大陆协商,迄今完成双向直航、陆客与陆生来台观光就学,还签订包括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在内的15项协议,大幅缓和台海紧张情势,为区域的稳定繁荣作出贡献。两岸炎黄子孙应该透过深度交流,增进了解、培养互信,逐步消除歧见,在中华文化智慧的指引下,为中华民族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1月28日,台“陆委会”举行20周年庆茶会,曾在“陆委会”任职4年半的马英九出席。他在致辞时回顾了20年来两岸关系发展的历程,并数次提及“九二共识”。他称,欣慰推动新的大陆政策后,两岸和解的气氛越来越浓厚,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希望往后两岸人民永远不要再兵戎相见。
  回首2008年以来,两岸正是基于“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政治基础,有了政治互信,才开启了合作交流的新时期,两岸才恢复了制度化协商,才签订了一系列协议,两岸关系才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可喜局面,两岸民众也才开始越来越多地分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红利。
  因此可以说,马英九一再重申“九二共识”,对于累积两岸政治互信,具有指标性意义。要求不再以“中国”指代大陆,也是他多次重申“九二共识”的合乎逻辑的结果。
  那么,两岸关系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更多更长远的目标又应当是什么呢?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