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台湾公会的前世今生_厦门台湾公会

  在厦门最有名的中山路步行街旁边,有座颇有来头的建筑――厦门台湾公会。不高的三层小楼就这样默默地矗立在熙熙攘攘的街道旁,转瞬,就是百年前的往事……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日人占据宝岛,不少因不满日人统治的台湾人来到厦门谋生。此后,又有越来越多的台湾人来厦。上个世纪初,厦门就是台胞旅居祖国大陆最集中的地方。1935年,进出厦门的台胞高达2.8万人,旅居厦门台胞最多时有7000多人。台胞在厦门定居,除了经商之外,还有执教、行医、求学等。随着来厦台湾籍民众人数的不断增加,在民众中成立一个能够对内进行自我管理、对外进行利益协调的社团组织就显得势在必行了。1906年9月,台湾籍民施范其、殷雪圃、庄有才、庄文星、王子坚、黄而学、朱树勋7人发起筹办台湾公会事宜。1907年5月,在寮仔后(今厦门市晨光路)“天仙”茶园召开台湾公会成立大会,以施范其为首任会长,殷雪圃为副会长,选举出“议员”(公会骨干)12名,开始进行招募会员等事宜。当时只要申请加入者可随意入会,但由于当时来厦的台湾籍民众不多,故会员数不到100人。
  1913年厦门台胞同乡会成立后,为避免会员分流,于1914年合并到厦门台湾公会。1930年,一些热心公益的台胞捐助4万银元购置空地建成会所,这就是现在的新华路40号。厦门台湾公会在救济困难台胞、抗战胜利后组织台胞返回台湾家乡、安置滞留厦门的台胞就业等方面,曾经做了不少有益的事。当年厦门台湾公会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台胞的合法权益,并处理与当地人的关系,会务明确规定包括卫生、教育、救济、调解台民及与当地人的纠纷等。如今的厦门台湾公会和北京台湾会馆,是祖国大陆仅存的两座台湾同乡会馆。今日的厦门台湾公会已经成为联系旅厦台胞情感的一个重要场所。经常可以看到很多热情的老台胞往来于此,或下棋聊天,或谈古论今,好不热闹。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