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浅议新课程背景下有效习题课如何备课

  摘要:物理的学科特点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是一门实验学科;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基础学科;具有清晰而严谨的结构性,是一门严密的理论学科;具有严格的数学量化性,是一门定量的学科;具有明晰的哲理性,是一门带有法方论性质的学科;在物理知识中蕴含着科学美。
  关键词:习题课;有效教学;新课程三维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9-0083-01
  
  根据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要求,教学目标包括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以往的习题课过分注重知识的习得,绝大多数的教师以得出答案为最终目的,导致学生在题海里迷失学习的本质目标。笔者认为习题课教学具有三维功能:习题教学过程既是对知识巩固的过程,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体会科学知识的实用价值,科学思维的巨大力量的过程。所以习题课始于备课止于课后反思,全程要充分考虑三维目标,课前精选题目、课堂三维精讲,最后精当点评。
  如何实现习题课的三维功能呢? 简单地说就是选择设置难度中等、数量适当、具有启发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题目,便于开展三维教学。可见,主要工作要在备课阶段完成。
  一 、体会习题课的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以提升学生能力、促使其形成正确价值观为高级目标,所以新课程被降下,习题课的教学目标不再仅仅停留在得到答案,熟悉知识点的层次上,而是在分析题目时,引导学生深入由已知到未知,由问题到条件的思考过程,体会知识间的连带关系,完成“获得方法与经历过程”的第二维目标。为了体现知识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之情,要选择有现实情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题目。当问题解决时,知识的力量也就显而易见,自然实现第三维目标。可见,在选择习题时,要注意题目本身要与社会、与生活相关,有真实的物理情境,不要直白罗列物理条件,使学生感到的知识脱离现实,学是学,做是做。
  二 、为保证教学效果,必须减少习题课的内容
  作为课堂的引导着和设计者,教师要为学生的思考留出适当的时间。习题分析过程要基于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知识基础,经历互动的过程,营造动态课堂的气氛。如:鼓励学生讨论、鼓励学生陈述个性化的观点,提供学生展示的机会,倡导辩论等。因此,新课程习题课的容量与传统习题课容量相比相去甚远。不必担心习题数量的减少带来的负面影响,这种动态课堂带给学生的收益将使其受用终生。学生得到习题答案只是“知其然”,而学生间、师生间思想火花的碰撞、各自使出全身解数所达到的思考深度,不论是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还是训练思维能力都会大有裨益。同时,人人参与的团队合作意识,陈述个人观点的勇气,独辟蹊径的创新精神都将是学生终身的精神财富。
  因此必须严格控制习题的数量,避免传统课堂注重习题数量忽视学生学得知识的质量的弊病。
  三 、于细节处看专业
  1、重视审题能力的培养。物理习题审题强调审细节,题干中的一个字或词往往就是题目的切入点或转折点,学生的困难往往在于不能正确识别这些老师眼中的“通关密码”,如:2010年重庆高考理综物理的最后一题,第二问用“速度减为0” ,第三问用“始终垂直打在板上”暗示结合体“小球c”的运动性质,如果平时没有培养敏锐的洞察力就会视而不见,错失良机。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寻找关键词、确定关键状态,并展示审题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帮助学生形成严谨的态度、敏锐的洞察力和清晰合理的逻辑思维,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思考如何展现这些“软功夫”,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2、设计好讲解的顺序和层次。讲题的顺序为:找到知识上的切入点后,由浅入深,由表面到本质分层次的徐徐展开逻辑推理。讲解的层次是:第一层次,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得出结论。第二层次,通过梳理解题的思考脉络,让学生体会学科思想方法的运用,第三层次,情感教育,但不要空洞。要就事论事,和题目结合,可以从知识点的实用价值角度,也可以是结论的内涵和外延。
  3、设计好点评的内容。为了建立学生的知识和现实的纽带,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实现三维目标,教师要适当的点评,力求画龙点睛,言简意赅,达到加深学生对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理解,明确思维过程的脉络,感受结论的现实意义的效果。
  为完成以上要求在备课阶段需要完成大量的工作,备课的深入程度、专业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持之以恒,学生在经历一个阶段的学习后,能够掌握老师的教学风格和规律,适应习题课的节奏和程序,最后做到自觉完成三个环节:找到答案、分析思维的方法和过程、体会知识的魅力,从而实现三维目标。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