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学困生的成因\现状及转化对策分析_分析数学学困生成因及改正对策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企业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注重人才的内在素养及潜在能力。语文教学是其他学科的基础,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是语文课程教学的目标,也是社会的需求。学好语文可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全面的提高。
  关键词:中职语文;学困生;成因;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8-0030-03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在“课程教学目标”中明确规定:“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这就告诉我们语文在中职学校依然占据主导的地位。
  但是,在现实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存在学习语文困难的现象,而且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由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诸多因素导致的学习困难问题越来越多,并且呈现数量上升和成因复杂的趋势。这种现状,给现阶段的中职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此,认真分析学困生的成因和现状,并积极探索转化学困生的有效方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关于学困生的定义,历来争论颇多,现在教育界普遍接受美国学习困难联邦委员会1989年的修订定义:“学习困难是指在听、说、读、写、推理和算术能力的获得和运用上有明显的困难或障碍。” 根据多年来的观察分析,我认为,语文学困生可以定义为:指智力正常,语文素养相对薄弱,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有明显的困难或障碍的学生。那么,为什么有的学生会有这样的困难和障碍,其成因是什么呢?现状如何?这是我们首先要弄明白的问题。
  一、语文学困生的成因
  通过观察分析,我认为形成部分学生学习语文困难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心理因素。大多数学困生的心理都有两面性,他们对语文比较有感情,有信心要学好语文,但是又时不时埋怨自己笨,怎么学也学不好;他们想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是害怕作业又多又难,缺乏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学习品质,遇到难题就依赖同学和父母;他们的内心渴望表扬得到尊重,但又不敢发问,不敢回答,怕出丑,怕被同学笑话。
  (二)家庭环境因素。不少学困生的家长都是打工者,一家人挤在几十个平方米的出租房内,有的学困生没有单独做作业的桌子,学习环境差。父母们为了生计终日劳碌奔波,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有的家长很少检查甚至从不检查孩子的作业;有的家长在晚饭后不是加班,就是看电视、聊天、打麻将;甚至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读中职本来就不会读书无所谓作业不作业。而且现在的学生几乎全为独生子女,有些家长素质较低,没有能力对孩子的学习进行辅导;有的常年在外做生意,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是保姆照顾,只管孩子能吃好住好就行,对孩子的学习和心理无暇顾及,这些学生的性格常常表现为自私、以我为主,合作互助意识差;我们常说,单脚跳的总追不上双脚跑的,这些学生,家庭环境差,本身学习就不好,久而久之他们和班里其他学生的距离越拉越大,心理障碍也越来越大。
  (三)语文基础因素。从平时的检查结果可以看出,这些学困生的语文基础非常薄弱,不能清晰的表达一个意思,说话、流利朗读课文,甚至连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对他们来说也比较困难,更何况是阅读和写作了。
  (四)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有的学困生在课堂上无法专注地听老师讲课,有的学困生记忆能力比较弱,对学过的知识记不住或遗忘较快。在学困生的形成过程中,智力因素固然重要,但非智力因素更不可忽视。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教学失误积累所致。对于学困生,许多语文教师只盯着智力因素,轻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其实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大失误。有的学困生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就跳过不读或胡乱读一下,有的学困生做作业不是一下子做完,有的学困生遇到难题就依赖别人,有大部分学困生只对机械的抄写感兴趣。这些现象,表明他们怕学、厌学,学困生的这些表现,绝大多数是由学习目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导致的。
  二、语文学困生的学习现状分析
  中职语文学困生的形成,大体情况分为两类:一是中小学阶段没有夯实基础,学生个体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淡薄;二是语文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方法不当。就我校中职一年级学困生语文学习现状来看,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学困生上课时注意力不够集中,部分学生只会傻听,不会做笔记或在课本里作注释
  我曾就以下几个问题问过大多数的学困生:你喜欢语文这门学科吗?你喜欢老师上的语文课吗?老师上的语文课你能听懂并记住吗?学生的回答是:喜欢、听得懂。其实他们所说的“喜欢”、“听得懂”是相对的,前提是与他们更不喜欢或更听不懂的学科相比较而言的。只要仔细观察他们上课时的神态,就可以发现他们注意力集中的程度。大多数的语文学困生上课时不可说不认真,身子坐得直,头也抬得高。可是他们出工不出力,人在而“神”不在,上课只是傻坐、摆样子,整个精神注意力处在迷糊混沌的状态。老师讲到有趣处,他也随大家嬉笑附和,真正听懂了多少?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课后去翻看他们的课本或笔记本,大多数的学困生上课没有笔记本,就是有,记的内容也少之又少。学过的课文中没有条杠、注释,甚至连重点的词语、语句都没有画过或做过记号。一篇文章或一个单元学完后,他的课本仍然像新书一样,保管得“一尘不染”。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如果上课时不动笔,单凭听听或说说,再好的记忆力也是徒然的。
  (二)作业马虎,能拖则拖,能赖则赖
  听课和做作业是学习的两个最基本的环节。听课是接受、探究知识的过程,而做作业则是巩固知识的过程,如果不及时认真地完成课后相应的练习,所学知识的巩固率就会大打折扣。语文学困生对待作业的最大特点就是“懒”――懒做作业、懒交作业。作业时,马马虎虎,字迹潦草。对于选择题,随心所欲钩几题;对于阅读理解题,挑最简单的做几题,其余让它空着;对于作文,如果是课外完成的,就找作文参考书,把内容大致相同的文章胡乱地抄上去,交上去应付了事。做作业是学生的天职,正像农民耕种一样,不耕耘、播种,就不会有谷物的丰收。部分学困生被老师“逼急”了,只能去抄同学的作业,如果让他养成这种坏习惯,何谈学业成绩进步?
  (三)课外用于语文的学习时间甚少,课外阅读量少之又少
  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语文是各门学科中最基础的学科,可是学困生课外用于语文学习的时间甚少。早自修开始,那些学困生则忙于完成早上要交的各科作业;晚自修时,则拿上一本历史书、英语书或拿上一本数学、地理的练习册呆上两个小时,虽然同样是无效益,可他就是不愿拿语文书看;学校安排的阅览课,或傍晚时段的阅览时间,他喜欢往阅览室跑,看什么?当然是看体育、休闲、动漫的杂志了。课外学习时间和阅读量的减少,势必影响语文学科的学习效果,从而产生不良的循环:学业成绩差影响学习信心,学习信心的丧失,导致学业成绩越来越差。
  理清了语文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弄明白了他们当前的学习现状,那么,应该采取怎样的方法,才能有效的转化他们呢?
  三、语文学困生的转化对策
  要改变学困生的学习现状,转化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业成绩,必须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用爱心去温暖,用耐心去呵护
   语文教师要多花一些时间了解学困生,理解他们,尊重爱护他们。课余时间,多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在校学习和生活中有哪些困难,与同同学交往的情况等等;在课堂上优先对待他们,不要总把目光停留于优等生。要心里时刻装着学困生,时时处处为他们着想。如面对课堂上调皮掏蛋的学生时,教师要有涵养,不要急躁冲动,要机智地巧妙化地让尖锐、尴尬的问题自然化了,或者留到课后再想办法妥善处理。
  (二)授课过程中要关注学困生,教给其听课的方法,培养其记笔记、作注释的能力
  1、多提问学困生。提问是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的最佳方法之一。适时、适量、适宜的提问,有助于学生进入问题、理解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针对学困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状况,教师的提问,可以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从而做到神和形的结合,使其出工又出力。在提问的时段设计上,可以把提问安排在课始或课中。课始阶段的提问,目的是为了他们能及早进入学习角色;课中提问,是检查其听课的专注程度。在问题的难度设计上,要尽量控制问题的难度,让学困生回答一些最基础的、显性的知识或概念,使他们获得初步的学习成功感,建立语文学习的信心。
  2、教给学生上课记笔记、作注解的方法。上课时,让学生的口、脑、手都动起来,使他们感到上课时有许多事情要去完成,而不像以前那样“傻坐”、“呆坐”。语文课不同的教学内容,笔记和注释的内容会有所不同,教师上课前必须对学困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现代文的教学,笔记和注释必须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①作家及相关资料;②文中出现的常用的字、词、句基础知识,如一个字或词的字形、字音、字义以及相关的多音、形近、多义情况,能举一反三,扩大基础知识的容量;③课文重点语段的解剖分析,包括段意、层次、内容的构成、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文章的表达方式或语言特点等等。文言文的阅读教学,则要求把握两大块内容:①作者及与课文相关的文学知识;②在文章的翻译过程中,把握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及词义的变化、文言句式特点等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学困生开始阶段作笔记或注释相对困难些,教师要引导学生坚持,并采取以下办法:①把学习习惯好、笔记注释做的详细的学生的笔记本或书本给学困生作示范;②经常性地检查学困生的笔记本和书本,肯定他们已有的进步,并指出其在某方面存在的不足,使其明确努力方向。学困生在教师的授课过程中,肯动起他们手中的笔,在书本上辛勤的“耕耘”,一定能获得回报。
  (三)针对学困生作业拖拉或赖交作业的不良习惯,加强对其作业的检查力度,从实质上抓知识的巩固程度
  1、口头作业的检查。教师布置的口头作业,即课文的朗读、预习及课文、重点语段的背诵等。为检查学困生口头作业的完成情况,教师可以利用课前、课后或课余时间,要求他们朗读课文语段,或要求他们背诵规定的语段。如学困生完成的质量不符合要求,一定不能舍弃,盯紧盯牢。只要突破这个难关,他们的学习态度才能逐步改善。
  2、书面作业的检查。对学困生的作业要求,不必与一般的学生一样要求;在作业的布置上,可以采取分层分导的策略,特殊问题进行特殊的对待――即减少作业量,但要求其保证作业完成的质量。首先是保证作业的卷面清洁度,做到字迹工整,条理清楚;其次是保证作业的可信度,要求其作业是经过自己大脑思考以后做出来的,作业的对错是则为次要;再次是保证作业上交的及时度,防止其惰性的产生。
  (四)给予学困生个别辅导,教给他们语文学习的方法,使之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我校是中职学校,学困生多为乡下来的寄宿生,中职学生早、晚自修时段作业量不大,老师都有下自习,这为语文教师给学生的个别辅导提供了很好的时机。语文学困生的个别辅导,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①、帮助其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②、检查学困生作业完成的情况,帮助其纠错;③、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语文学法的指导。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学困生的辅导,最关键的要教会其自主学习的方法,改变其被动学习的状态。如作文写作方法的指导,首先是指导其把握写作话题,确定文章的中心。确定文章的中心对学困生来说是较难的,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教师可以围绕这一难题,开展作文审题的专项训练,通过一定量的话题审题训练,帮助学困生找到审题的一般规律:话题中的故事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种现实情况的实质根源是什么?那么我们又如何去面对这种现实呢?回答出这三个问题,一般情况下,话题作文的中心就可以把握牢了。其次是指导学生建立作文写作的基本框架。学困生的作文样式的辅导,重点可以放在记叙文上,不必追求新奇的构思和创意。记叙文的写作指导,重点应放在:要求学生明确中心后,能够清楚地叙述一个怎样的人?一件怎样的事?对自己有什么启发?其次,要求他们做到语句通顺,尽量避免错字、错词、错句。第三,要指导学生课外多看书,累积写作的素材。每天布置10―15分钟的阅读量,让学生看看报纸,翻翻杂志,选取有用的信息,并做好读书笔记,拓展知识面。
  (五)制定合理的目标,发现学困生的点滴进步,及时予以鼓励
  1、学困生的学业成绩转化的目标要合理,切忌盲目、过高。
  制定学困生的学业转化目标应采取因人而异,逐层提高的办法。在考试难度系数大体稳定的前提下,如果其原先只能考40分,在制定目标时,可按5分一个档次,分阶段、有步骤的逐次提高。制定这样的目标,有两个依据:其一,这个目标易达到,只要经过学生的努力完全可以实现,这就是“跳起来摘果子”的原理运用。其二,有助于学困生建立学习的信心,进而产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如果学困生的成绩一直徘徊不前,易使学困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倦,失去前进的动力。
  2、对学困生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及时鼓励。
  喜欢听表扬、鼓励的话,这是人的天性。对学生来说,物质的鼓励是其次的,最为重要的是教师给予的精神鼓励。教师的一句鼓励性的话,可以给予其一节课、一学期乃至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甚至改变其人生的轨迹。在授课、批阅、辅导的过程中,教师要不吝自己的鼓励之词,给予学困生精神上的巨大支持。哪怕他失误再多,也有其亮点或创新的地方,都要予以鼓励。表扬、鼓励学困生,就能使之亲近老师;亲近老师,就能“信其道”,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进而转化学业成绩,提升语文学习的信心。
   (六)坚持家校联系,建立语文学困生转化记录袋,结对帮助, 齐抓共管
  语文教师应坚持家访制度,定期与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学困生课余时间在家庭中的表现和时间的安排情况,与家长齐抓共管,促其进步。建立语文学困生转化记录袋,记录学困生转化的过程,积累学困生转化经验。转化记录袋每一名语文学困生一份,主要内容包括:学期初师生共同制定的本学期学生转化计划;语文学困原因及基本情况分析;主要转化措施;班内“兵教兵”帮教合作学习分组名单;阶段性师生助学情况记录;学生本学期各方面优秀作业或活动作品及教师鼓励性评价;每次单元测试试卷、自我检测练习、家长意见和教师鼓励性评语、指导性评语等。建立家长、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密切配合,齐抓共管,让学困生在这种合力中不断进步。
  (七)持之以恒,巩固习惯
  学困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因此,在转化过程中,学困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语文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坚持不懈,因势利导,使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
  学困生有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不同的知识基础及不同的学习态度、个性特点,要转化他们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但只要我们积极探索,不断积累经验,针对不同类型的学困生施与不同的教育教学对策,并多给他们一份关爱,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必能使学困生获得长足的进步。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