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刊概览:外刊

  北京奥运会的“绿色”承诺      2001年申办奥运会时,北京几乎是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首都。当时,北京选择了“绿色奥运”作为口号之一,表明它认为举办奥运会将会成为环境改善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催化剂。申奥成功之后,一系列的环境治理工作随即展开。七年来,北京做了大量努力来达到绿色奥运的目标,被划拨用于改善环境的资金高达122亿美元,在限制空气排放、污水处理等方面大约已经花费了30亿美元。北京2007年三项主要的空气污染指数分别比2001年下降了18.75%、7%和10%。化学品排放到2004年就已经减少了65%。研究结果表明,达到空气质量标准所能带来的年收益将高达35亿人民币,水污染的治理也可以增加26亿人民币的年收益。但是,在环境治理方面的进步并非持续的、平稳的过程,它可能上下起伏。而且,北京的环境污染很大一部分来自邻近的省份和城市,比如河北、山东和天津,只有与这些地方政府合作,北京才能实现其区域性的环境治理目标。
  《中国季刊》第194期
  
  中国人对奥运会的企盼来自“骄傲的敏感”
  
  北京奥运会是一个厚重的敏感时刻。中国为举办它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中国人要借此向世界展示自己国家的伟大。对于奥运会,中国人怀有一种“骄傲的敏感”。这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与中国、西方各国和日本都有关系。
  构成中国现代认同的最关键因素是外国人强加的“屈辱”。这段屈辱史始于19世纪中期中国在鸦片战争中的失败以及中国劳工在美国遭到的非人待遇。日本工业化的成功加剧了这一进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入侵中国所带来的心理冲击比西方国家的干涉更厉害,因为日本也是亚洲国家,其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成功,中国却失败了。这种自卑感在中国人头脑中根深蒂固。中国将其受害经历作为一种主题,并使之成为集体认同的基本要素,忽视这一主题的人被认为是不爱国的。由于奥运会的魔力,中国终于有机会畅想如何从受害者转变为胜利者。一届成功的奥运会势将洗刷中国的历史耻辱,颠覆其受害者情结,并使中国重新登上世界舞台。
  《新闻周刊》2008年8月4日
  
  北京奥运会没有为中国带来经济繁荣
  
  一个月前,雅宝路的店主们还都在期待着能大发一笔奥运财,现在,在北京做生意的商人都感到很失望。今年7月境外游客的数量与2007年7月份相比几乎下降了五分之一。而八月份的数据,则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0%,其中来自俄罗斯的客人下降了47%之多。官方消息称,北京大约有120多家酒店在奥运开始以后出现空置状态。一些酒吧和饭店也表示,奥运期间,生意并没有任何特别之处。制造商同样经受着难以想象的后果。为了清除污染,政府在两个月前关闭了京郊所有的采石场以及建筑工地,其他一些工业也被限产。
  一些经济学家指出,奥运期间的这些现象,未必会对这个城市产生深远影响。去年北京的产值增加了12.省略)
  编译:周效里责编:于淼

推荐访问:概览 外刊概览 外刊 外刊精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