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又回到了原点|一切又回到了原点句子

  无论是不是巧合,在中国央行下调存准率50个基点后,全球六大央行也同时联手降低美元掉期利率50个基点,并同意建立临时双边互换安排向金融体系注入流动性,受到利好的突袭,全球风险资产一度狂飙,这意味着在债务危机的重压之下,全球央行政策立场将再次向宽松趋同。
  站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边缘,各大经济体发出支持经济增长的强烈信号。事实上,三年的事实已经证明,全球经济形势骤然恶化的根本原因是根深蒂固的经济失衡和结构性危机并没有通过反周期的政策刺激得以解决。
  
  货币再度宽松
  金融危机时期,各国出台规模空前的救援措施,据联合国统计,全球应对金融危机而采取的政府担保的金融业救援行动的资金估计为20万亿美元左右,相当于世界GDP的30%。为应对经济衰退,2008年-2010年期间全球财政刺激措施总规模达2.6万亿美元,约占全球GDP的4.3%,然而,对经济的刺激作用是短暂的。
  不过,为了救经济管它什么手段呢?现在越来越多的央行正在加入货币极度宽松的阵营。近期,首先发力的是欧洲央行,尽管有3%的通胀高压线,但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还是毅然宣布将欧元区基准利率从1.50%下调25个基点至1.25%。从现在的情形看,边缘国债务危机也极大消耗了德国的增长后劲。作为“单引擎”的德国三季度以来呈现出显著的经济下行趋势,让欧洲最担心的是,一旦德国“单引擎”熄火,那么整个欧洲经济可能再次陷入衰退。
  面对加速下行的经济风险以及日益严峻的债务形势,欧洲央行的政策立场正在悄然改变。德拉吉美式的行事作风,很可能让欧洲央行效仿美国救助金融危机的做法,包括改变几十年来欧洲央行不能在二级市场直接购买主权债券的铁律,再加上高盛的经历让德拉吉深谙金融市场杠杆操作之道,欧洲央行在未来会更加大胆。
  当前欧洲央行购买国债的计划还只是暂时行为。不过这并不排除未来可能进一步拓展政策的回旋空间。一般而言,央行资产负债表的状况决定着金融货币政策的空间。从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构成看,西方国家中央银行资产方最重要的科目之一是政府债权,美联储、日本央行的政府债权占比最高,分别为86.06%和63.32%,欧洲占比仅为21.48%,未来有一定的量化操作空间。根据欧洲央行的数据截止今年三季度末,欧洲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总规模达到了2.28万亿欧元。一旦欧洲金融形势出现恶化的话,欧洲央行的政策立场可能出现软化,通过调整资产方的方式来实现量化宽松,比如包括收紧债券回购政策、取消流动性最强的一系列金融工具以及开发重估价账户。或是通过量化宽松提供额外帮助,直接或间接为欧洲的银行体系提供流动性,但这种做法不但会给控制通胀带来大麻烦,还可能延误本应采取的必要去杠杆化措施,激励更大的冒险冲动。
  而在“扭转操作”之后,美联储也正在酝酿新的政策变化。从美国经济形势和政策走向看,美国低增长态势还将延续,尽管今年三季度美国经济2.5%的增长,创下了一年来最快的季度增速,但受制于欧洲问题扩散的影响,以及债务压力和财政束缚的增加,美国经济加速增长的态势未必会延续至四季度或是明年,高盛预计,美国的GDP增速第四季度可能放缓至1%,明年第一季度进一步减慢至0.5%,这也就意味着未来包括QE3、降低超额准备金利率等刺激政策还可能出台。
  除此之外,美联储还可能通过“非常规的手段”,还有进一步宽松的空间。面对债务压力和财政束缚的增加以及经济增长的后续乏力,高盛提出的“设定名义GDP目标”正在进入美联储的政策视野。高盛认为,鉴于目前短期利率接近零且经济仍然疲软,美联储进一步大幅放松政策的最佳做法是设定名义GDP目标。2008年次贷危机之前美国的经济总产出是14万亿美元左右,如果按照年平均增速4.5%计算,美国现在的总产出应该达到16.7万亿美元规模,但实际产出只达到15.2万亿美元,因此,设置名义GDP目标意味着美联储可以通过购置资产或提高价格总水平的等方式弥补产出缺口,并使名义GDP随着时间的推移回到趋势水平。
   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和货币政策调整也不可能与发达国家脱钩。近期,为了防止经济大幅放缓,抵御欧债危机对出口的冲击,巴西、印尼等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央行开启降息通道,这意味着新兴经济体的政策开始出现转向,未来新兴市场会有越来越多的新兴经济体与发达国家一起走向全球新一轮的变相刺激和宽松政策。
  
  通胀卷土重来
  其实,全球并不非真“差钱”。数据显示,当前全球总体流动性宽裕度高于金融危机之前,但金融市场流动性开始趋紧。为应对金融危机全球释放了大量的流动性,2008年金融危机至今美元流动性增长了2.3万亿美元,全球广义货币供应M2已接近60万亿美元左右。在全球十大经济体(以2010年GDP排名)中,美国、中国、日本、英国、巴西、印度、加拿大这七个国家,2008年-2010年三年时间,货币供应量增加了8.96万亿美元,增幅高达43.16%,市场感到流动性紧张主要是因为债务危机下的金融“去杠杆化”和市场的“去风险化”让这些流动性“藏”了起来。
  因此,全球重拾“二次宽松”或继续长期维持利率,不但会延误发达国家本应采取的必要去杠杆化措施,致使资源配置不当,也为发生严重的金融扭曲埋下祸根。对于新兴市场而言,化解债务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2012年,新兴市场国家的通胀压力继续明显高于发达国家。根据IMF的预测,2011年和2012年新兴市场整体的通胀预估值分别为6.9%和5.6%,而同期发达市场整体的通胀水平仅为2.6%和1.7%,相对更高的通胀压力使得新兴市场难以通过放松货币来冲抵财政巩固的负面效应。在全球超低利率水平下,新兴经济体资产价格继续膨胀,私人部门负债迅速增加,并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全球经济兜了一个大圈又回到了原点。现在,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开始让位于经济增长。在全球负利率以及继续释放的流动性的背景下,全球大宗商品、农产品等并不排除重拾升势的可能。当人们认为通胀似乎已经见顶时,必须警惕全球通胀可能卷土重来。而对于中国,苦苦坚守的稳健政策底线在保增长面前是不是已经被突破了?不能忘记2008年金融危机货币宽松刺激政策所带来的后遗症依然在发酵,更不能打破在保增长与抑通胀之间已经取得的“微平衡”。从明年形势看,尽管通胀已经不是最主要的问题,但压力依然存在,一旦政策立场放松可能使原来的宏观调控功亏一篑。我们当然愿意相信,央行存准率下调50个基点仅是“政策微调”的一部分,而不是政策全面转向的开始。
  (作者系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研究员)

推荐访问:原点 全球经济 回到 全球经济又回到了原点 又回到原点 回到了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