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是方言还是普通话语词汇 论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方言词汇现象及高校普通话教学

  摘 要:长江师范学院有相当数量的重庆涪陵当地的土家族、苗族学生,其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方面的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有不小的差异,是高校师生学习普通话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难点问题,影响了其普通话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提高普通话教学效果的应对策略应以编写推普教材为基础,克服学生心理障碍为关键,改进教学方法为重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
  关键词:方言 词汇 普通话 教学
  
  涪陵位于重庆市东南部,是一个汉族、土家族、苗族等多民族聚居地。在元代及以前即为多民族杂居区,元末至清代因战争等因素的影响,湖广、江西等地移民大量迁入,形成了以湖北话体系为基础的涪陵方言。涪陵方言属四川方言川东方言片区重庆话属的一个方言点,所以涪陵话与重庆话比较接近。涪陵话的基本词汇中许多是与普通话相同的,但相当一部分也有差异。涪陵人把当地人说的不太标准的普通话称为“椒盐普通话”,就是因为虽然运用了普通话的语音和语法,却仍然存在着大量的方言词汇。
  普通话的推广与普及,从根本上说主要靠学校的教育教学。培养师范和非师范本科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则主要靠高等院校的教学。长江师范学院是一所位于涪陵的高等师范院校,有相当数量的在校生来自于涪陵本地。涪陵话中的大量方言词汇成为学生学习普通话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难点问题。当地学生在普通话测试过程中常常因方言词汇而降低了分数,影响了其普通话水平的提高。笔者拟以长江师范学院的学生在普通话测试中出现的方言词汇为例,探讨方言词汇与提高高校普通话教学的应对策略,以就正于方家。
  一、涪陵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主要偏误类型
  (一)名词
  涪陵方言的基本名词词汇与普通话相同,如“天、地、男、女、牛、羊、花、草”等,但也有部分差异。
  1.与普通话词素相同,词序不同。
  2.与普通话部分词素不同,但意思相同。如:
  “后脑壳”即“后脑勺”;“晚黑”即“晚上”;“开盘”即“开始”;“牯牛”即“公牛”;“荒瓜”即“南瓜”;等等。
  3.与普通话的词干相同,词缀不同。
  (1)在涪陵方言中,名词大量采用重叠形式,普通话多以单音节词、双音节词或儿化,以及如词缀“子”等多种形式来表现。例如:
  草(普通话)――草草(涪陵话,下同)
  毛――毛毛 角落――角角 皱纹――皱皱
  坎儿――坎坎 壳儿――壳壳 帽子――帽帽
  夹子――夹夹
  (2)有的方言名词重叠后还可以儿化,普通话则用双音节词、儿化或词缀“子”表示。例如:
  抽屉(普通话)――抽抽儿(涪陵话,下同)
  簸箕――簸簸儿 圈儿――圈圈儿 刀儿――刀刀儿
  棍子――棍棍儿 绳子――绳绳儿
  (3)涪陵话常在名词后加“子”“巴”“杆”“头”等词尾构成方言,普通话则往往不用或所用词尾与方言不同。例如:
  鞋(普通话)――鞋子(涪陵话,下同)
  虾――虾子 嘴――嘴巴 盐――盐巴
  胳臂――手杆 小腿――连二杆 锅里――锅头
  屋里――屋头
  (4)与普通话同一概念,但构词语素完全不同。例如:
  便宜(普通话)――相因(涪陵话,下同)
  寝室――歇房 馄饨――抄手儿
  扒手――摸包儿 筷子――篙竿
  台阶――梯坎儿 玉米――包谷 老鼠――耗儿
  (二)动词
  涪陵方言与普通话动词差异较大。
  1.涪陵方言使用的动词与普通话的动词相同,但词义比普通话宽泛。有时方言中一个词可以表达普通话的好几个词的意思。
  2.同一动词,涪陵方言比普通话使用范围窄。如“买”,除“买东西”用“买”与普通话相同外,“买肉、买酒、买盐、买布”的“买”分别用“割、打、称、扯”等词表达;“叫”,除表叫声相同外,其余的“呼唤、命令、雇、被”等义项,涪陵话分别以“喊(喊个车来)、准、请、遭”等词表达。
  3.普通话有动词重叠式,重叠式的动词大多有尝试的含义。涪陵方言的动词一般不重叠,动词加“一下[yi21 ha31]”①或“哈哈儿”表示尝试或短暂动作。例如:
   重庆话 普通话
  九寨沟值得去看一下。 九寨沟值得去看看。
  刚吃完饭,你出去转一下嘛。 刚吃完饭,你出去转转吧。
  人还是要经常活动一下身体才好。人还是要经常活动活动身体才好。
  这件事先讨论一下再说。 这件事先讨论讨论再说。
  你等我一哈哈儿。 你等等我。
  4.涪陵有些地区动词有“A一A”的格式,作谓语、状语或补语。例如:
  他飞一飞的跑。
  肚子痛得绞一绞的。
  5.涪陵话中有些动词与普通话完全不同,具有描写色彩,很形象生动。如“梭了”即“溜了”;“抿[min31]笑”即“微笑”;“办灯儿、算坛子”即“开玩笑”;“挨吵、遭[zao35]章”即“挨批评”;“灌脓”即“化脓”;“杀屉”即“收拾”;“掌桥、掌脉”即“把关”;“加杆”即“预防”;“起叫、杀桷、抽灶、幺台”都表示“完成、结束”;“惯使”表示“溺爱、迁就、敷衍、姑息”。
  (三)形容词
  1.涪陵话中特有的形容词,在普通话里找不到对应的词,例如:“莽[man55]”表达“傻、憨、身材粗壮”之意;“刁住”即“故意”;“火信儿”即“快”;“猫杀”即“威武、性恶”;“毕水”专指“好猫善捕鼠”之意。
  2.涪陵话的形容词相当丰富。在形容词词根的前后都可加单音节或多音节语缀构成更加生活化的形式,表达不同的状态或感情色彩。比如“A+BB”的格式,“A”表示中心意思,一般能独立成词,“BB”是叠音后缀,表示某种状态或感情色彩。
  (1)多为形容词性语素,但也可以是动词性语素或名词性语素,组成的“ABB”格式都是形容词。例如:
  红扯扯 瓜兮兮 慢梭梭 飞叉叉 闷湫湫 闷笃笃
  (2)相当一部分ABB式形容词可变换为“ABAB”格式,语意较“ABB”式略轻。例如:
  活甩甩/活甩活甩 慢吞吞/慢吞慢吞
  白卡卡/白卡白卡 酸叽叽/酸叽酸叽
  (3)大部分“ABB”式是由“A+BB”构成,但有些可以认为是AB重叠B而构成的,它同时存在AB的重叠式“AABB”。例如:
  光生/光生生/光光生生
  伸展/伸展展/伸伸展展
  死板/死板板/死死板板
  热乎/热乎乎/热热乎乎
  3.涪陵话中的形容词短语丰富,有些很形象、生动。如“渣渣垮垮、灰灰把把、腊里腊刮、黑古尘秋”都表示“不讲卫生、不干净”。“长篾吊线、牵诗架文、皮踹[cuai31]”表示“拖泥带水、不干脆”;“伸腰马杆、阴司倒阳、软不哪垮”都是没有干劲的样子。
  (四)数词和量词
  涪陵方言中常用量词大多数情况下与普通话相同,但仍有一些与普通话不一致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物量词:有些名词、动词与什么样的量词搭配,涪陵话与普通话有很大区别。重庆人在普通话水平测试时不能及时将方言量词转换成普通话量词的表达方式,会留下很重的方音,甚至会让人听不懂。例如:普通话中“(那样)一种人”,涪陵话说“(那样)一号人”;涪陵话“一泼人”表示普通话“一群人”之意。下面列举一部分
  2.复数:普通话在表示复数时,一般在指人的名词后面加上词缀“们”,比如“人们、老师们”等等;或者在指物的名词前加上数量或指量词组,比如“两只狗、那些马”等等。但在涪陵话里,是用“些”这个字表达不定量的复数概念,比如重庆方言中加“些”的名词:“人些、老师些、学生些、书些、衣服些、商店些、车子些”等等。
  如果表达量多,涪陵方言用“量(数)词A+打+量(数)词A”和“量(数)词A+打+量(数)词A+的(或家)”的句式表达。如“这条鱼百打百斤重”“这部书尺打尺厚”“山是山家的大树”“车是车的钱”。
  如果表达数量少,或不足道,可用“量词+把”表达。如“(一)块把钱,小意思”“百把斤重,挑得起”。
  3.涪陵话中表次第,一般爱用“的”。如“一的条、二的条、三的条”等,即“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等。
  (五)副词
  涪陵话中的一部分副词,如“不、没有、也、也许、太、还是、一直、陆续”等,都与普通话相同,但也有一些比较特殊的。
  1.涪陵话表示程度的副词较多,也与普通话相差较大。例如“嘿[hê44]”这个副词,是涪陵方言中最常用的程度副词,就是普通话“很、非常”的意思。这个词在同是西南官话区的成都话里却是没有的。例如:
  他做的菜嘿难吃。(他做的菜很难吃。)
  她嘿迁翻!(她非常淘气!)
  外头嘿热,你没事不要出去。(外面很热,你没事不要出去。)
  2.在涪陵话中还有很多用于修饰形容词的程度副词,这类副词多为单音节词,构成形容词的前缀,具有鲜明的方言特色。例如:
  飞:飞辣 飞烫 飞快
  焦:焦苦 焦湿 焦黄
  稀:稀脏 稀烂 稀孬
  3.在涪陵话中,还将“惨了”“很了”等程度副词用在形容词后作补语。在普通话中却用另外的许多表达方式来表示程度很高的意思。
  4.还有一些与普通话完全不同的时间副词和表范围的副词,如“的[di35]倒”即“一直”;“二天”即“以后”;“阵阵家”即“有时”:“先个儿(�èr)”即“刚才”。表范围的副词有“囊共”即“总共”;“干净[jin55]”即“全部、都”;“单之”即“单独”等等。
  二、提高普通话教学效果的应对策略
  涪陵作为汉、苗、土家族等多民族聚居地区,方言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是民族地区的方言是一种民族文化载体,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它所体现的民族文化是普通话无法比拟的。在推广和普及普通话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废弃民族地区的方言,抛弃民族文化艺术。笔者以为,高等院校只有把推广和普及普通话的要求纳入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基本功训练,渗透到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才能促使学生普通话素质的不断提高。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民族地区学生的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普通话水平呢?
  (一)编好推普教材是基础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民族地区高校普通话教学必须要有合适的教材。目前全国推广普通话的教材不仅与少数民族学生对汉语的掌握程度不相适应,在文化背景上也与少数民族地区有较大差异,给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造成较大困难,可首先组织人员编写《重庆民族普通话推广课程标准》,使普通话推广工作有本可依,按纲授课。同时结合本地的实际组织编写普通话推广的校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建议梳理出普通话词汇与当地方言常用词汇对比表,找出普通话与方言之间的差异。编写本土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对比表,使相关内容进入教材进行教学至少有三大作用:一是有利于学生联系实际,二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三是能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这种推普教材在民族文化教育和传承中的特殊作用是其它推普教科书所无法取代的。
  (二)克服学生心理障碍是关键
  语言学习,从本质上讲,是一个实践过程。任何一个方言区的学生学习普通话,都不是简单机械地学习和消极被动地接受,而必须有心理的积极参加和语言的相互交流。由于大多数学生以前从未在学习和生活中使用过普通话,致使他们在高校的普通话课堂上,最大的障碍来自于不愿说普通话和不敢问老师的心理状态,害怕发音不准或讲错了丢面子。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努力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用普通话或进行自我介绍,或介绍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如苗族的“四月八”、土家族的婚嫁等)、民间文学(如苗族古歌、土家族的摆手舞等)和风景旅游点(如丰都鬼城、石柱黄水、龚滩古镇等)。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语言错误不要苛求;学生发言或提问时不要轻易打断或纠错,而应当在学生讲完后再指出缺点,给予帮助。当学生学习普通话遇到困难时要多加鼓励,防止讥笑说方言的同学,消除学生的害羞情绪。在教学以外的活动中,教师要求学生尽量多用普通话交流,以创造一种语言环境,要为学生提供多听多说的机会,使学生尽可能同时具备方言和普通话思维,养成习惯,增强语感。只有学生逐渐消除了心理障碍,树立和增强了学习普通话的信心和勇气,才能提高普通话水平。
  (三)改进教学方法是重点
  听和说都是语言交流,也是语言交流活动的主要形式。听是说的基础,即理解、吸收是表达思想的基础。说是目的,即能够表达思想和活用语言是学习汉语的目的。练习内容按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包括自由讲故事、命题说话、辩论等。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采取精讲多练的方法,克服教师讲得太多,学生处于被动听讲的局面,学生的活动应占课堂时间的三分之二左右。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进行分组练习。教师可以咨询员的身份给予帮助,使整个语言交流操练得以和谐进行。在“以听导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努力营造热烈、紧张、宽松、有趣的课堂氛围,使普通话的课堂教学活跃而不零乱、安静而不呆板、紧张而不郁闷、愉快而不松散,取得课堂教学的预期效果。同时,可开展多种课余活动,如演讲比赛、普通话比赛、辩论赛等,给学生提供说普通话的机会。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根本
  普通话教学,教师是根本。从事普通话教学的教师必须要具备两种最重要的素质。一是专业理论素质。教师既要有较高的普通话水平,同时必须熟练地掌握所讲授普通话课程的专业知识。目前高校的普通话培训教师大多是由非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承担,他们本人具备了普通话教师的等级要求,但专业知识上还有欠缺或不足,形成了普通话教学的“瓶颈”。针对这种师资,必须加强对普通话任课教师《现代汉语》课程的培训,这有利于他们在普通话培训中发挥重要作用。二是多元文化素质。从事普通话教学的教师,如果缺乏对少数民族语言、本地方言的认识,不懂得多元文化教育理念,面对来自主流民族取向的普通话教材和来自不同民族的学生,不懂得如何对学生实施跨文化教育,其效果可想而知。从这个意义上讲,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多元民族的态度和价值,对学生的不同文化及各民族、群体的文化与历史因素有充分的了解,能从多元文化的观点来看待学生语言中的诸多问题;具备代表社会文化的多元性,能把由年龄、性别、宗教、民族、种族、语言或任何这些因素结合而成的文化,主动地包容进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材料、课程考试和组织模式之中。这就要求教师既要熟练地掌握普通话理论,又要具备多元文化素质,即便是面对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普通话时方言较多的情况,也能有效地提高普通话教学的效果。
  
  注 释:
  ①本文注音以汉语拼音为准,调值的标注在必要的地方用数字式五度标记。
  参考文献:
  [1]李高云.贵州方言区师范生普通话教育[J].贵阳师专学报,2001,(3).
  [2]贾晓玲.民族高等院校推广普通话的思考[J].前沿,2009,(12).
  [3]李良品.乌江流域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0.
  [4]四川省涪陵市志编纂委员会.涪陵市志[Z].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
  [5]高廉平.普通话训练与测试教程[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6]杨月蓉.重庆方言量词的语法特点[J].渝州大学学报,2000,(2).
  
  (吴春玲 重庆 长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408100)

推荐访问:方言 普通话 词汇 论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方言词汇现象及高校普通话教学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词汇 普通话水平测试词汇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