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画|浅谈对中国画的认识

  【摘 要】 文章概述了中国画的源流和演进;阐释了中国绘画传统中运用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归纳了中国画特征:一是意境,二是笔墨,三是题跋和印章;阐述了当代中国画的发展,老中青年画家为继承和发展中国绘画艺术的优良传统,为中国绘画艺术的不断创新,正做出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 中国画;意境;笔墨
  ��
  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而中国画艺术就是古代灿烂文化的一部分,具有我国民族特点的宝贵艺术遗产。�
  一、中国画的源流及演进�
  几千年来中国绘画留下了大量优秀作品,从类别上主要分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部分。大体上在五代以前,以人物画为主,元代以后以山水画为主,而宋代则是人物、山水画并盛的时期。从表现形式和技法上看,可分写意、工笔重彩两部分。五代以前,以色彩为主,元代以后,以水墨画居多。宋代作品,色彩和水墨都不错,可说是交辉相映。�
  从现存最早长沙出土的晚周帛画和马王堆出土的西汉画看,两千多年前的绘画艺术就已有较高的工艺水平,特别是马王堆出土的这幅丝织品上的绘画,图像用单线平涂绘成,线条流畅,描绘精细,色彩绚丽,这在我国古代帛画中也是少有的。�
  东晋时期杰出的人物画家顾恺之,所绘的《洛神赋图》和初唐杰出人物画家阎立本的《列帝图卷》,都是较早的中国人物画用线塑造人物的好作品。唐代是中国经济文化发展兴盛时期,中国画特别是人物画和宗教壁画发展很快,出现了象吴道子、张萱、周�等著名人物画家。吴道子在绘画史中被称为“画圣”。周�的《簪花仕女图》,是唐代传下的工笔重彩人物画杰出的作品,至今仍成为研究中国画借鉴学习的范本。唐代以后曾经出现大量的寺院壁画,最具有代表性的要算敦煌壁画和元代的永乐宫壁画。整个唐代,有人从绘画创作和形式上说是属于壁画时代。仅吴道子一生在长安、洛阳一带就画了近三百多间壁画。到了宋代,中国画发展更快,原因是封建王朝开始办起了画院,封建主开始收藏书画名迹,画院里也培养了一些杰出的专业画家,因而使得中国古典绘画趋向成熟。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卷》可算中国古代绘画的卓越杰作。表现了高度现实主义手法和艺术才能,描写了北宋首都汴京城内外的繁华场面。从人物动态的描绘到构图透视的处理,都具有很高成就。所以宋代在人物画的表现形式和技法的发展上可说是多方面的。�
  宋元以后,中国山水画开始发展,一些优秀的山水画家继承了前人的优秀传统,发展提高了水墨渲染的表现能力,使得中国绘画的面貌起了新的变化。�
  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是青绿重色的山水画。唐代吴道子的嘉陵江山水,李思训的禁中和海外山水,王维的诗中画都表现了山水画的新技法。�
  五代和宋代山水画家更多了。荆浩的云中山顶,关仝的野店村居,董源和巨然的江南雨景,郭熙的溪山雪霁,范宽的雄峻华山,米芾父子的江南雨景,李唐的中州山水,都充分发挥了画家的创作才能,都能“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元明以后有影响的山水花鸟画家,有黄公望、倪瓒、文征明、唐寅、仇英、董其昌等人。明末清初,中国山水画形式主义倾向严重。石涛和八大山人由于具有较深的艺术见解和修养,和形式主义作斗争,不受成法限制,敢于标新立异,因而成就较高。�
  二、中国画的特点�
  数千年来,祖国历史上的画家们在劳动实践中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也总结出了中国绘画系统而有创造性的画论供后人学习借鉴。�
  让我们根据古人的经验和作品,看看中国画的特点是什么。�
  长期以来,有人把中国画的特点说成是“线描”。这样说,把中国画发展中的主要特征看得太简单了。要了解中国画的主要特点,就要对中国绘画传统中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有所了解。�
  公元4世纪东晋画家顾恺之,在自己作画实践的经验中,从理论上提出了“传神写照”、“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的现实主义绘画理论。他要算开创中国画理论的奠基人。魏晋南北朝以前,作画的人多侧重“如实描写”,求得“形似”。但这已经不能满足人民和欣赏者的要求。而顾恺之提出的“传神写照”把绘画创作的要求大大提高了一步。什么叫“以形写神”、“迁想妙得”呢?就是画家在描写对象时,要在刻画对象形的基础上,达到传神的境界。这就不是限于对物象简单的如实描写,而包含了作画者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艺术表现的完整过程。它不是物象简单的再现,而是比原来生活中的物象更高更概括,也就是更传神了。这种作画的态度,是中国画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基础。�
  5世纪南齐著名人物画和理论家谢赫,总结和发展前代绘画理论中的法则,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中国画理论。所谓“六法”:一是气韵生动;二是骨法用笔;三是应物象形;四是随类赋彩;五是经营位置;六是传移摹写。谢赫所提的这些画论成为中国画创作和评论的标准,使中国画创作有了迸一步的发展。�
  13世纪后,由于中国山水画逐渐以独立的艺术形式出现,内容形式乃至技法都在发展变化。唐代张文通又提出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八个字。“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意思上和“迁想妙得”、“以形写神”是一致的。从字面上看,“师”字很重要,师造化,不是重现自然,而是以自然为基础,也就是以生活为源泉,通过作者的理想和艺术加工而表现到画面上。“得心源”就是自然景物和作画人的思想感情融会在一起以后得到的艺术形象。著名山水画家荆浩在笔法记中,对“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八个字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和阐发,提出了六要,就是气、韵、思、景、笔、墨。认为写生“凡数万本,方如其真”。石涛又提出:“搜尽奇峰打草稿。”从宋元以至明清,很多杰出的山水画家遵循这种创作方法,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
  了解了中国绘画传统中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就能更清楚地认识中国画的特点了。如果简要概括特征,可以归纳为:一是意境,二是笔墨,三是题跋和印章。先说意境这个特征。�
  1、意境�
  意境在中国画中包括的内容很多。一张画的主题,其取景构图、造型准确和传神、情节安排与描写、画面的经营处理,都在“意”字上下功夫。王维在山水赋中说:“凡画山水,意在笔先。”张彦远所谓:“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还有人说:“画立于意而归于笔。”总之“意”可以说是一张画的灵魂。�
  中国画向来就被说成“画是无声诗”。画有诗境。过去常说:“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唐诗里许多诗境也是画境。王维既是杰出的诗人,也是杰出的画家。他写的诗句:“落出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行到水穹处,坐看云起时。”又是多么抒情的画面。当然,这个“意境”只是当时唐代诗人的“意境”,用今天时代标准来看当然不够。�
  中国画表现形式比较简单而内在东西很丰富。中国画描绘的景物,不受光线投影的限制,不求自然主义色彩的涂抹,它可以“得其精而忘其粗,取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用浪漫主义手法大胆取舍,大胆强调,大胆处理。齐白石画鱼虾,有时连水纹线也不画,人们却感觉到鱼虾在清澈的水草中游荡。中国画常常是“由小见大”,“以少胜多”,画面的描绘处理,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甚至每一处空白都是充满内容的空间。�
  2、笔墨�
  再说笔墨。�
  一幅画有了“立意”,通过什么形式来表现完成呢?作为中国画具体完成表现画的要素主要是笔墨。当然色彩也是要素之一。笔和墨单独讲都是工具材料。但笔墨加在一起,经过画家运用,就成了中国画艺术上表现的功力。画家对笔墨运用的好坏关系到画家表现物象、表达“意境”做到形神兼备的重要条件。�
  (1)线。中国画很重视线的表现,用线来塑造形象。所谓“骨法”就是指的造型骨架;所谓“用笔”就是通过具体的线去表现物象于画面。线是表现客观物象提炼取舍的结果,有的把线条说成是“物象之本”。中国画塑造形体,不管是工笔重彩还是水墨写意,不管是人物画和山水花鸟画,都是很讲线的运用的。线是不是准确表达物象,线是不是有力量,是不是美、有音乐的韵律感,这都靠笔的运用。怎样才能运用好,过去古人很多通过书法来提高。所谓“书画同源”。写字可以练腕,可以加强画家驾驭笔的能力,执笔时而手不为笔使。通过用笔的纯熟,产生笔力、笔意、笔趣,变换虚实,浓淡轻重,拙巧适度。如古画论中形容顾恺之的线似“春蚕吐丝”;形容尉迟工僧的线(画衣纹)如“屈铁盘丝”;形容吴道子的线(画衣纹)如“吴带当风”;形容曾仲达的线如“曹衣出水”。�
  (2)墨。关于用墨。有时讲,笔着重在勾出轮廓,要求线的优美,墨着重在渲染和表现面的功夫。笔以达气,墨以生韵。墨的运用使画面气韵表现生动是重要的。古人所谓“墨分五色”。墨是黑的,怎么能分成五色呢?这是形容墨在表现物象时,能画出多种层次不同的色彩感。一砚黑墨,通过笔和水的调配,经过画家运用,以干、湿、浓、淡可表现出丰富的物象。所谓笔精墨妙,妙在出于自然,不是人做作而成。画家利用引笔的快、慢、转、折、摇、曳,使墨水从笔里自然流出,在宣纸上自然变化,出现各种复杂的墨色,意想不到的干、湿、浓、淡,其目的不是简单表现物象本身的光暗凸凹变化,而有作画者主观感情笔情墨趣在里边。古人讲的墨法很多,什么浓墨法,破墨法,积墨法,淡墨法,泼墨法,焦墨法,宿墨法。归纳起来可分两类,一是积墨法,一是泼墨法。这两类法各有所长。常常是积墨的浑厚用到泼墨中“淡中求厚”,泼墨好了。而泼墨的润味用到积墨中去,积墨法的感觉就好了。积墨要积而不板,泼墨要泼而不薄。�
  以墨代色,也是中国画家的创造。中晚唐,在画家中曾普遍掀起一个以墨代色的运动。画家以墨色的不同变化,表现各种色彩感觉,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处理。如红花不是用绿叶衬,而是用墨叶衬。这使花显得更红艳。这就不是自然主义的描写。�
  3、构图、透视、色彩、题跋、印章�
  中国画除“意境”和“笔墨”两个特点外,还有构图、透视、色彩、题跋、印章等等。但这些不能说是最主要的特点。过去有人常说:“诗、书、画、印熔铸一炉。”这是说中国画的诗、书、印的关系。一张画不单有诗的意境,而且有诗句的补充,好的诗句锦上添花。�
  再加上书写艺术的题跋和印章的补充,使一幅中国画更加完美。�
  三、中国画的发展�
  中国画在近几十年的发展创新中,出现了一批优秀画家,闻名中外的画家齐白石,杰出的山水画家黄宾虹,人物画和国画家徐悲鸿,他们在继承中国绘画传统、发挥独特创造性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齐白石勤奋好学,在艺术上吸收古人的优点,有独到见解,不断有所创造,因而在诗、书、画、印几方面都有很高造诣,留下了大量的优秀作品。黄宾虹对中国绘画传统技法有广泛的深刻研究,在运用笔墨的表现方法上有新的发展,形成了他的山水画独特风格。徐悲鸿是优秀的美术教育家。他的绘画在继承中国水墨画传统的基础上采用了西洋画的技法,丰富了水墨画的表现技巧。他的绘画创作实践中,极力反映新中国时代的人民生活。这三位画家的不同成就在新的中国画发展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还有象著名的潘天寿、傅抱石等老国画家,创作上都有较高的成就。他们不拘前人俗套,在山水花鸟画上独创一格,深受广大中国画爱好者的欢迎。张大千先生在中国画的创造上在国内国外都有较大的影响。�
  如今的中国画正在百花园中争芳斗艳,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作品更是丰富多彩。尤其可喜的是,老中青年画家切磋琢磨,为继承和发展中国绘画艺术的优良传统,为中国绘画艺术的不断创新,正作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薄松年主编.中国美术史教程.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2] 陈龙海著.中国线性艺术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 徐复观著.中国艺术精神.春风文艺出版,1984.�
  [4] 俞建华编著.中国画论类编.上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7.��
  【作者简介】�
  赵 权(1972-)男,山西山阴人,硕士,西安工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画艺术研究、中国民间美术.
  
  
  �
  (上接第103页)�
  
  实践纳入高校党建工作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将其做为考察积极分子、发展预备党员、党员转正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以实践检验大学生党员是否具有先进性,是否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大学生党员肩负党和国家繁荣复兴的历史使命。高校应该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在党建工作中的地位,积极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活动,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和理论认识,对于培养大学生党员社会责任感,树立优秀党员形象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程建军.加强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教育[J].群众,2008.(06).�
  [2] 秦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研究[J].传承,2011.(15).�
  [3] 李军,吴敏.以社会实践为载体促进大学生学习型党组织建设[J].科教文汇,2011.(05).�
  [4] 马珊珊.浅析增强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2011.(07).�
  [5] 唐百锋.新形式下大学生党员实践教育的困境与对策[J].职业时空,2011.(02).�
  [6] 程艳丽.加强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教育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08).��
  【作者简介】�
  林宇玫(1983-)女,汉族,福建福州人,助教,思想政治辅导员,主要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及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
  
  �
  (上接第80页)�
  
   [2] 睢素利,单国军.共同遗嘱的法律效力研析[J].成人高教学刊,2008.(04).144-145.�
  [3] 任波.论继承法中的共同遗嘱问题[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3).125-126.�
  [4] 刘道云.共同遗嘱我国《继承法》应否定[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0.(04).135-137.�
  [5] 吴丹.论我国继承特留份制度之构建――以台湾地区立法为鉴[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188-189.�
  [6] 徐振增,赵雅琨.论遗嘱自由之限制与我国继承法的完善[J].前沿,2010.(10).209-211.
  
  �
  (上接第96页)�
  
   【参考文献】�
  董克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樊艳峰(1968-)女,经济师,现任职于西安文理学院人事处.

推荐访问:中国画 浅谈 浅谈中国画 简单中国画图片大全 小学生中国画图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