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张浚幕府探析|张俊浩

  摘要:南宋时期由于对金作战的需要,都督府、宣抚使司、制置使司、安抚使司等机构都设有幕府。南宋初年张浚出任多为关乎南宋军事指挥的要职如宣抚使、都督诸路军马等,因此张浚幕府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和特殊性,充任其幕僚者地位优崇、多为兼职或可兼他职,长久跟随幕主,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幕府不仅职能广泛,且能够行使便宜处置之权,对抗金全局及地方政治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南宋时期;张浚;幕府;军事
  中图分类号:K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841(2011)05-0197-05
  
  南宋初年由于对金作战的需要,都督府、宣抚使司、制置使司、安抚使司等机构都设有幕府,幕府僚属一般主要包括参谋官、参议官、干办公事、主管机宜文字、随军转运使等。郭润涛《中国幕府制度的特征、形态和变迁》认为幕府制度是一种行政长官(包括军政和民政)自主行政的制度,“便宜置吏”的权力是整个幕府权力的基础。苗英楠《幕府制度的历史演变》一文简述了中国古代幕府制度从产生、发展到衰亡的全过程,认为幕府指活跃在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地方官员私人聘用参谋人员的制度,缘起于周代和战国,在汉代形成制度,五代十国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在清代最为兴盛,然而同时也是幕府制度衰败的时期。王曾瑜《宋朝宣抚使等的属官体制》“对都督、宣抚使、制置使等属官的种类、职责、品位、俸禄等进行了考证,并分析了属官即幕府官员与幕职官的区别。周国平《宋代幕府研究》、《宋代幕府的发展述论》对宋代幕府的整体发展轨迹进行了论述,《文天祥勤王幕府述论》对文天祥幕府这一个案进行了研究。纵观这些研究成果,虽然已勾画出宋代幕府制度的概貌,但是对幕府及其个案的研究仍有待深入。尤其是南宋时期面临对金战争,军事制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幕府制度也较北宋有了更多的不同之处,而这又突出地表现在抗金斗争中起主要指挥作用的行营使司、都督府、宣抚司、制置司等较高级别的幕府中。张浚在这一时期所任多为关乎南宋军事指挥的要职如宣抚使、都督诸路军马等,因此张浚幕府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和特殊性,是值得注意和研究的。”
  
  一、张浚幕府发展概述
  
  幕府制度是一种行政长官自主行政的制度。宋承前制,亦设有幕府。自唐安史之乱直到五代时期,藩镇称雄,社会动荡不安,为了革除地方割据的积弊,宋代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因此宋代的幕府在这种政治背景下亦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是幕府权力的弱化、规模缩小,而又以北宋时期表现尤为突出。至南宋,由于时局艰难,宋金频频开战,幕府的权力、职能、便宜置吏的范围都有所扩大。宋高宗建炎初年诏“河北招抚、河东经制及安抚等使皆得辟置将佐官属,行在五军并御营司将领亦辟大小使臣,诸道郡县残破之余,官吏解散,诸司诱人填阙,皆先领职而后奏给付身,于是州郡守将皆假军兴之名换易官属。”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战争时期行政乏员,而关乎军、民、财政的事务又尤为繁杂、急迫。这一时期都督府、宣抚使司、制置使司、安抚使司等机构都设有幕府,张浚亦是在此等形势下组建幕府的。
  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苗刘之乱被平定后,张浚升任知枢密院事兼御营副使。此时金朝南侵局势很是紧张,张浚建议宋高宗“中兴当自关陕始,虑金人或先入陕取蜀,则东南不可保”,并“请身任陕、蜀之事,置幕府于秦川”。宋高宗于建炎三年五月任命他兼宣抚处置副使,“以川、陕、京西、湖南北路隶之,听便宜黜陟”。在张浚经略川陕的活动过程中,其幕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史书载:“浚在关陕三年,训新集之兵,当方张之敌,以刘子羽为上宾,任赵开为都转运使,擢吴�为大将守风翔。子羽慷慨有才略,开善理财,而�每战辄胜。西北遗民,归附日众。故关陕虽失,而全蜀安堵,且以形势牵制东南,江、淮亦赖以安。”高度评价了其幕僚刘子羽等人。
  宋高宗绍兴三年(1133年),张浚因过度使用便宜行事之权被召回,其幕府僚属也被贬官或落职,如“宣抚处置使参议官刘子羽责授单州团练副使、白州安置;宝文阁学士、宣抚处置使参议官程唐落职,提举江州太平观、本州居住”。
  绍兴五年(1135年)任命张浚为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出任都督诸路军马,对诸将皆有节制之权。绍兴七年(1137年),张浚部署淮西军不当,大将郦琼率四万人马叛降伪齐,遂引咎辞职,以秘书少监分司西京,居于永州。此后秦桧执政,张浚被排斥在外25年,终宋高宗之世未再涉足最高权力中心,其幕僚纷纷求去,赵鼎乃上言“自张浚之罢,蜀士多不自安,今留者十余人皆一时选臣,恐台谏或以浚里党论之”。这其实也表现出幕僚地位多依赖于其幕主,受到其幕主政治前途的影响。
  至宋孝宗登基,锐意恢复,又重新启用张浚,以之为少傅、江淮东西路宣抚使,封魏国公。隆兴元年(1163年),擢张浚为枢密使,都督建康、镇江府、江州、池州、江阴军军马。张浚遂二次出山,重新组建幕府,并以后来成为一代名相的陈俊卿为宣抚判官。同年六月因李显忠之败,都督江淮军马张浚被降为江淮东西路宣抚使,但不久又恢复其都督之号。隆兴二年(1164年),宋金签订隆兴和议,张浚自请解散都督府,其幕府亦随之解散,此后不久张浚去世。
  
  二、张浚幕府僚属的任职特点
  
  首先,出任张浚幕府僚属的官员地位优崇、且多为兼职。南宋初,规定都督府“谋、议官叙位视两省官奉使,机宜官视职司,干办官视杂监司”,由于张浚组建幕府隶属于宣抚处置使司、都督行府等,本身地位较高,充任其幕僚者多地位优崇,也多有以中央官员出任其幕僚的情况,如吕祉以兵部尚书入幕任都督府参谋军事,张宗元以兵部侍郎入幕为都督府参议军事。他们的地位普遍高于各路转运使、提点刑狱公事等长官。
  幕僚除地位较高外,还多为兼职。一种情况是以他官兼幕府官员,如前述张宗元即是以检正诸房公事兼都督府谘议军事,后又升为兵部侍郎兼都督府参议军事;王彦以行营前护副军都统制兼都督府参谋军事;赵开为四川都转运使,“仍兼宣抚司参议”。另一种情况是幕府官员被张浚指派兼任他职。一般是张浚以本司或本府所取得的便宜之权,奏辟其幕僚兼任他职,但所兼职往往在其节制范围之内。如张浚承制以宣抚处置使司参议官张深知成都府,并充本路安抚使。建炎四年(1130年)三月,以幕府主管机宜文字傅秀权湖北制置使。绍兴元年(1131年)三月,张浚承制以幕府参谋官王庶为中大夫、充龙图阁待制,知兴元府,兼利夔两路制置使,并节制陕西诸路。在这种情况下,幕僚与幕主的关系并未发生本质上的变化,且在一定条件下,还会撤销其兼职并重新召回张浚身边。
  值得注意的是,张浚僚属的兼职大多地位也较高。如李允文以宣抚处置使司之命权本司参谋官、湖北察访使节制军马,“沿江除三大帅,而鄂帅就用允文”,“由是允文益横”。其他如制置使、安抚使、知州府等兼职,地位也较高,因此得以节制一方军马,这主要是与幕主张浚的地位密切相关的。
  其次,幕府僚属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六月,都督江淮军马张浚被降为江淮东西路宣抚使时,其原都督府全体官属于七月改充江淮东西路宣抚使司僚属。至八月,宣抚司改回都 督府,官属亦相应改回。可见,随着张浚任职的变化,其幕僚的归属亦随之变化,而且当由都督府幕僚转换为宣抚使幕僚时需要降官。可知幕府对于其幕主而言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因其幕主的职务、地位变化而随之沉浮。
  再次,张浚幕府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多用川陕人。如冯康国,四川人,“偃蹇学校四十余未售”,及张浚抚谕川陕,“康国拔起诸生,骤遭逢光宠,全蜀耸动”。赵开,四川普州人,任宣抚处置使司随军转运使。王庶,陕西庆阳人,参谋官。郭奕,普州人,曾任张浚幕府干办公事。绍兴五年(1135年),“禁川陕州县官悉用川陕人”。由此我们可以推知张浚的幕府中也多用川陕人。川陕地区远离朝廷,一方面许多官员不愿来此任职,因此多用本地官员,另外张浚任宣抚处置副使时取得了科举取士的权利,这也导致川陕地区的官员多用本地人,那么川陕宣抚司幕府自然也不例外的多选用本地人了。这就使张浚的幕府拥有了较为浓郁的地方特色,也更容易形成自己的小团体。张浚被罢宣抚处置副使后,才出现了“蜀士多不自安”的局面。
  第四是幕府所用者多亲信,文武兼收。幕府僚属多选用亲信,张浚幕府承袭了这一特点。张浚之子张�以荫补官,辟宣抚司都督府书写机宜文字。除此之外,张浚之兄张混、侄张槔亦在其幕中。当然,这也是宋代幕府所存在的共同特点。
  与其他一些多用文臣的幕府不同,张浚的幕府文武并用。刘�曾兼任都督府咨议军事。又奏名将王彦为行营前护副军都统制、督府参谋军事。在他的幕府内即使文臣也多有抗金的事迹。这一方面当然是因为宋朝实行以文抑武之策,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对金战争激烈,从朝廷到地方都不得不调整抑制武将的策略,使他们能够发挥应有的才能。
  历来对张浚的评价存在着相反的两种意见,褒之者誉之为颇有功绩的抗战领袖,否定贬抑张浚的则说他“无分毫之功,有丘山之过”。戏剧性地是,对张浚幕府及其幕僚的评价也经常是相反的两种意见。对刘子羽的评价就非常具有代表性,赞美他的认为:“浚虽衄师,卒全蜀,子羽之力居多”。贬抑刘子羽的认为他“猥浮刻薄,倾险残贼,自其父时奴事童贯,及张浚用事,以狂诞不根之说感动之,遂居上幕,专权妄作,排斥异已,生杀废置在其一言”。批评张浚者还指出他不能知人善任,心胸狭窄、刚愎自用,不仅不用人才,而且疑忌和扼杀人才。的确,张浚不能完全选贤任能,甚至杀曲端、赵哲,其幕府僚属也多唯诺之人,在关键时刻不能给予他正确和有效的影响,并间接导致了富平之败,但是他所任用的随军转运使赵开善于理财、参议官刘子羽忠勇可嘉,杨晟抗言坚持己见等等,是不能被全部抹杀的。
  第五是广泛行使便宜处置之权。便宜处置、便宜行事、便宜黜陟等指根据情况自行决定适当的措施或办法。《史记・萧相国世家》:“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南宋时由于对金作战的需要,都督府、宣抚司、制置司等都取得程度不等的便宜行事之权,尤其是张浚经营川陕时,张浚带“处置”人衔为宣抚处置副使,以示权力之重,且可以节制京西、湖南北路,因此取得的便宜之权又大于别司,这当然也与宣抚司所在的川陕地区距离首府悬远、交通不便有关。张浚幕府广泛行使便宜处置之权也主要集中张浚任宣抚处置副使这段时间。
  在张浚大规模地行使便宜之权时,其幕府僚属也广泛地甚至是过分地使用了这项权力,不仅辟置地方官员,节制地方军马,甚至还有擅造制书等情况出现。张浚曾明确将便宜之权付给其幕僚。他遣宣抚处置使司主管机宜文字傅秀使湖南、参议官李允文使湖北,并付以二人便宜之权。建炎四年(1130年)三月,宣抚处置使司主管机宜文字傅秀“以本司便宜之命,授[孔]彦舟翊卫大夫、康州防御使、荆湖南北路捉杀使”。同月,宣抚司参议官王以宁代程千秋为京西制置使,“假以便宜”,而王以宁“以本司便宜之命,节度湖南军马,更易全郡守臣”。不仅是以便宜之命任命某个官员,而且大规模地对官员进行更换,表现出张浚幕府僚属的权力相当之大。
  建炎四年(1130年)三月,宣抚处置使司主管机宜文字冯康国为荆湖宣谕使。当时高宗正在浙东,“不暇降诏旨,康国以自意为之”,此为擅造制书。针对这种情况,朝臣们建议将便宜之权仅限于宣抚司长官使用。其后朝廷明令“今后除宣抚处置使依已降指挥许便宜行事外,其差委官属并不许辄用便宜指挥”。而前述冯康国擅造制书也被弹劾,贬秩二等。张浚被罢后,冯康国也被罢。
  但是幕府行使便宜处置之权的情况并未因朝廷的禁止而绝迹,绍兴元年(1131年)十月,刘超在公安,宣抚处置使司干办官刘光辅“以诏书招谕,超听命,遂以超守光州”。甚至直接使用诏书。
  一般说来,都督府、宣抚司等机构便宜之权的取得势必造成对中央政府的离心力,因此是受到中央所密切控制的。同样,幕府僚属行使便宜之权,也不可避免的造成其对幕主、中央的离心力。前述李允文以幕僚身份出使湖北任知鄂州,当张浚得知朝廷任朱胜非为江西、湖南北宣抚使,于是申请罢免李允文归本司,知岳州袁值亦劾“允文妄作生事”,但朝廷任命高卫知鄂州兼湖北安抚使以代替李允文时,“允文不受”。对其幕主及朝廷的指令置若罔闻。
  
  三、张浚幕府的职能及对时局的影响
  
  首先是主管文书帐籍。主管机宜文字、书写机宜文字等,带“机宜”二字,说明其具有军事性质。他们往往为幕主书写密奏之类,如前述张浚之子张拭被辟为宣抚司、都督府书写机宜文字。
  其次是参预军事谋划和军事行动。参预军事谋划是幕府僚属最主要职能,如参赞军事、参谋官、参谋军事、参议官、参议军事等。除了向幕主提出建议外,其僚属甚至对皇帝也有上奏劝谏的资格。如建炎四年(1130年)十月,宣抚司参谋官王以宁“乞下诏幸蜀,俾敌人罔测乘舆所在”。宋高宗答日:“诏令所以取信于民。自非必行之事,不可降诏,使民何所适从!”虽然拒绝了王以宁的请求,但是其上奏劝谏的资格却是显而易见的。
  除参预军事谋划外,幕府还直接参预军事行动。张浚对其幕僚给予了相当大的信任,在军情紧急而自己又不在司时,甚至令其幕僚权摄一方军事。建炎四年二月,张浚“闻帝亲征,亟治兵,自秦州入卫,留参议军事刘子羽掌留司事,凡川、陕军政民事,皆得专决”。
  武将入幕而指挥军事行动自不待言,即使是文臣人幕,也经常参预到军事指挥中去,这一方面与宋金间战争激烈频繁密切相关,也是宋朝以文臣统兵的传统。如张浚以王庶为参谋官,并派他去巴州措置防务,“时金兵深入至金牛镇,疑有伏,由褒斜谷引兵还兴元,吴�、刘子羽追击其后,杀获甚众”。当时刘子羽以文臣为参议官。而在这之前之后刘子羽还多次在军事行动中有出色表现。张浚从秦州退兵兴州时,“将士皆散,惟亲兵千余人自随,其属官皆惧。有建议当保夔州者”。对此,宣抚司参议官刘子羽日:“议者可斩也。宣抚司岂可过兴州一步。系关陕之望,安全蜀之心”。干办公事谢升也认为不应当退保夔州,并“请筑青阳潭左右四关、六屯”,张浚“以为然,乃劾异议者,遣子羽单骑至秦州,访诸将所在。时敌骑四出,道阻不通,将士无所归,忽闯子羽在近,宣抚使留蜀口,乃各引所部来会,凡十数万人,军势复振”。其后张浚“哀死问伤,录善咎己,人心粗安”。在敌骑四出、道阻 不通的情况下,刘子羽敢于单骑至秦州联络诸将,为抗金局面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宣抚司很快聚集了逃散的各路部队,保证了四川的稳定。由此也可以看出,张浚幕僚在抗金斗争中也是发挥了很大作用的。
  在必要时,张浚以其幕府僚属对手下将领进行监督伺查。张浚初入川陕,拜曲端为威武大将军,由于曲端反对张浚的进攻战略,被收缴兵权。当曲端直言张浚必败时,又被怀疑有反心,于是张浚派遣其幕僚主管机宜文字张彬往渭州,以召填禁军为名,实际上是要对曲端进行伺查。
  彬至渭见端问曰:“公尝患诸路兵不得尽合及财用不足以供军,今张公之来,兵已合,用已足,罗索孤军深入吾境,我舍诸路攻之不难,失今不击,万一尼雅满统兵接应何以待之?”端曰:“不然。兵法先较彼己,必在计吾不可胜与敌之可胜,万一轻举,脱不如意,虽有智者无以善其后。又自敌入寇因粮于我,彼去来自如,而我自救不暇,是以我尝为客,而彼常为主。今当反之,精练士卒按兵据险,使我常有不可胜之势,然后徐出偏师,俾出必有所获,是我为主彼为客。不一二年必自困毙,因而乘之可一举灭矣。”彬以端言复命。
  后来曲端之言不幸言中,富平一战,宋军大败。张浚自兴州移司阆州,欲复用曲端,“�与端有憾,言曲端再起必不利于张公”,“王庶又从而间之,浚人其说,亦畏端难制”。曲端尝作诗题柱曰:“不向关中兴事业,却来江上泛渔舟”_,参谋王庶指出曲端此诗为指斥乘舆之作,于是张浚方始下定决心杀害曲端。因此,曲端遇害,张浚幕僚所起的蛊惑作用是不容小窥的。这也是后人鄙薄张浚的重要原因。
  绍兴七年(1137年),张浚以其都督府参议军事张宗元权湖北京西宣抚判官,实际是要监岳飞军。在岳飞军中引起了骚动。岳飞军中的提举一行事务张宪称病不理军务,其他诸将如法炮制,史载“张宪因辞疾,下多效之”。由此也可以看出都督府的僚属地位之高。
  第三是负责处理经济事务。这方面的突出代表是随军转运使,主要负责军队的粮草供应。南宋初年,战乱不已,整个国家处于一种战时经济状态,理财对于军事而言意义重大。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张浚得知赵开善于理财,遂承制以赵开兼宣抚司随军转运使,总领四川财用。赵开在夔路实行榷酒取得很大成效,“旧四川酒课岁为钱一百四十万缗,自是递增至六百九十余万缗”。因赵开理财取得成效,张浚又以便宜特授赵开直龙图阁,对此朝廷并不知情,事后才下诏予以承认。
  绍兴五年(1135年),朝廷命两淮、川陕、荆襄、荆南诸帅府参谋官各一员提点屯田。也就是说张浚的幕僚还有管理屯田的职责。幕府官员还负责城池的修筑,如“命吏部侍郎兼都督府参议军事吕祉相度筑采石、宣化渡二城”。
  由此可以看出,张浚幕府的职能是紧紧围绕着军事这个中心的。即使是其他民政、财政也多以军事为服务对象,而这也正是时代所赋予的要求。在南宋初年百废待兴、战乱频仍、财政困难的局势下,幕府通过实行一系列措施基本保障了军队的后勤供给。幕府人员广泛的职能使张浚在其协助下能够处理繁杂的事务,而军事谋划或直接参与军事行动,更表现出幕府对南宋抗金斗争的积极参与。由于张浚任职为宣抚处置使、都督诸路军马等,位高权重,其出任宣抚处置使司长官而以四川、陕西,京西、湖南、湖北为所部,任都督诸路军马则韩世忠、张俊、岳飞等抗金大军皆听其节制,安抚使、制置使、地方州府长官甚至成为他的僚属,因此幕府的一举一动大多影响着抗金的全局、地方的政治。当然这也是因为南宋初中央适应形势需要而不得不赋予将帅以较大的便宜处置之权、以及不得不赋予地方使府较大的民政、财政、军政自主权。富平之败、弃陕保川、曲端赵哲之被杀、郦琼之叛,凡此等等都可以看见幕府存在、活动的身影,因此,关乎南宋初年军事之要事,关乎张浚之成败并不能单纯视为其个人的功或过。而幕僚对便宜之权的过分行使不仅造成了其对幕主的离心力,而且也造成了幕府对中央的离心力,因此幕府的权利又是被中央所控制的,则便宜行事之权逐渐被中央加以限制而只限于张浚一人使用了。
  
  四、结语
  
  综上,可以看到在南宋初年与金战争激烈的情势下张浚数次组建幕府的情况。由于张浚本人地位较高,因此其幕府的僚属相应地位也是较高的,且出任幕府僚属者多为兼职,这当然也是非常时期节约人力,避免机构庞杂的有效办法。幕府的权力来源于幕主,因此当张浚取得便宜行事之权时,其幕府的权力也到达了高峰,甚至可以使用制书、任免当地官员,而当张浚因此受到处分时,其僚属也纷纷遭到落官、贬职的命运。同时便宜之权的行用,也使得幕僚对幕主的向心力减弱,并直接导致了部分幕僚为害一方的情况出现。另外张浚幕府的职能广泛,不仅具备其他幕府所通常具备的功能如主管文书账籍、为幕主出谋划策、参预指挥等,甚至可以直接参预军事行动,且还担负着主管经济事务、伺查手下将帅的职能,这是与当时对金战争异常激烈的局面息息相关的。
  
  
  责任编辑 张颖超

推荐访问:幕府 探析 南宋 南宋张浚幕府探析 张浚一生抗金的南宋名臣 二十世纪的中国幕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