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的临床护理体会_疼痛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56(2011)30-0073-03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患者疼痛的应用价值及经验总结。方法采集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70例疼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进行与疼痛相关的护理干预,对照组仅行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止痛干预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均有所改善,但仅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作要轻柔,避免粗暴操作,减少疼痛刺激。
  3.2药物止痛的护理
  3.2.1常用的止痛药物
  抗胆碱能药:用以解痉止痛,对各种平滑肌痉挛如肠绞痛有明显效果,常用药有颠茄片、颠茄合剂、溴苯胺太林(普鲁苯辛)、阿托品等,服后可出现口干舌燥。解热镇痛药:用以抗风湿性解热镇痛药治疗头痛、风湿性神经痛等,常用药有阿司匹林、水杨酸钠等。镇痛药:如阿片、吗啡、可卡因、哌替等为全身性止痛剂,有镇痛、镇静、解痉作用,多用于严重疼痛病人,但有成瘾性。非麻醉性镇痛药:这类药物对肌肉、韧带、骨关节的疼痛有效,对内脏疼痛则无效。麻醉性镇痛药:此类药物对癌症性疼痛最有效,由于会产生耐药性与成瘾性,故倾向于作为最后的治疗手段。但深部的绞痛和胀痛,任何部位剧烈的锐痛,有时必须注射麻醉性镇痛药。针对晚期癌症病人的剧烈疼痛使用麻醉性镇痛药缓解疼痛时,不宜迟延,因为药物成瘾并不重要,最后阶段应尽一切可能让病人感到舒适。只有依据疼痛的不同原因,选用恰当的止痛药物,采用适当的给药途径,才能获得止痛效果。
  3.2.2常用的给药方法
  经口给药:口服止痛药是最常见的方法,病人也易接受。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由于对胃肠道黏膜有一定的损伤,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近年来文献报道了对慢性癌痛采用布洛芬与美沙酮痛合用取得了良好效果。口服吗啡制剂控制癌痛已延用多年,过去每4h给药一次较为麻烦。多年来研究者们试图研制长效口服吗啡制剂,以克服上述剂型的缺点。近来应用控制释放硫酸吗啡片剂(1Vbwhire sulfate tablet,M.S.T)治疗晚期癌痛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关于给药时间,以往习惯于疼痛时给药,近来研究发现,定时给药血清中浓度较稳定,止痛效果较好,同时用药总量还会减少。但不能干篇一律,如病情加重超出定时给药控制疼痛的效力时,则按需要给药更为适宜。也有一些人喜欢疼痛开始时给药。制定治疗方案时,要依据病人的意愿及影响止痛成败的各种因素作出选择。
  经胃肠外给药:当大量口服止痛药不能控制疼痛,或有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等副作用时,需采用胃肠道外给药途。连续皮下输入麻醉剂:安全性和效果较好,深受病人欢迎,现已为普遍采用。静脉给药病人自控止痛:用一个计数电子仪控制的注药泵一微泵,由病人或病人家属控制,在病人疼痛时给予一定剂量的止痛药物。可以提供麻醉剂的剂量、增减范围和估计两剂量的间隔最短时间及提供一个稳定的注药间隔周期。优点:较好地控制疼痛,减少止痛药用量及副作用,并提供病人独立地管理止痛药的机会,对改善肺功能和减少术后并发症也有帮助。适用于不同的临床病例,包括7岁以上的儿童,已日趋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早年用于手术后止痛,近来,这一技术广泛用于意识正常而没有阿片类药物成瘾的各种癌痛病人,其安全性和止痛效果是可靠的,在使用PCA泵时应注意要有完整的医疗记录:医嘱记录、护理计划、疼痛管理计划、护理记录和医疗记录等。此外,所有医护人员都要知道病人正在实施的疼痛管理情况,有的医院是在病人的门上或病历上贴上带有PCA标志的标签,提示护理人员做好病人的疼痛管理工作。
  硬膜外镇痛法(Epidural inducing analgesia,EIA):经硬膜外导管通过人工或可控性微泵持续给小剂量止痛药,方法简便有效,尤其适用于长期疼痛患者。特点:提供持久的止痛效果,降低麻醉镇痛剂用量。副作用:呼吸抑制、血压降低及小腿浮肿,一般呼吸抑制的危险性存在于中断给药后6~24h。减少呼吸抑制发生率可采用以下措施:①小剂量:高龄全身情况差者减量:②避免与其他镇痛方法联合使用:③注意呼吸类型。据报道,通过静脉、肌肉、吸入等途径的中枢性镇痛与通过硬膜外腔等途径的局部镇痛比较,后者效果更佳,不影响意识,无成瘾。
  另外,在临床护理实践中,要尊重患者的感受,建立真诚的合作,相互信任关系,使患者更好的配合医护工作:加强基础护理及心理行为干预方面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修养:积极做好家属工作,不抛弃、不放弃,在患者有限的生命时间里给予更多的关爱。

推荐访问:临床 护理 疼痛 疼痛的临床护理体会 疼痛护理 疼痛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