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等院校艺术修养教育的模式构建|ppp融资模式

   【摘要】 综合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艺术修养教育,高等院校艺术修养教育的重点是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地整合在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因此必须构建一个科学、合理、规范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之中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能力得以提升。
   【关键词】 艺术修养;教育;模式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党一贯的教育方针,而实施综合素质教育早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做了全面、科学地表述,即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地整合在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把美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素质教育范畴,表明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强调了美育对其他诸育的渗透和影响,从根本上明确了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地位。
   一、艺术修养教育概念的界定
   我们这里所说的艺术修养教育并非是艺术教育工作者面对的少数学生的单科专门化的艺术技能教育,而是面对广大学子作为综合素质教育的公共艺术教育,是以各个艺术门类特有的艺术语言体系为媒介、施教与受教双方共同参与、以提高全体非艺术专业大学生艺术修养为主要任务的综合艺术文化教育,主要是以选修课和艺术讲座为代表的公共艺术教育。
   大学生的艺术修养是指关于对艺术的认知、体验与创造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主要包括:学生对艺术的兴趣、态度以及日常生活中参与艺术的程度;学生所具有的基本艺术常识和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对艺术的欣赏体验程度、对艺术的批评能力、艺术创作的能力等。
   大学生艺术修养教育是一门以艺术为媒介,追求审美取向和教育取向,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和体验、创造和表现、评价与反思能力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二、艺术修养教育的意义
   美育的核心任务就是艺术修养教育。艺术修养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大学生对艺术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还可以使他们完善品格,丰富感情,开拓思路,增长才干。因此,高等院校基本都开设了艺术公共选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对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人格塑造、修养提高、意识创新和综合能力培养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针对大学生的青春生理时期,有着疏导情感,保持心理平衡,促进身心健康的明显作用。
   艺术修养教育还能够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提供广阔的空间。艺术欣赏与创造要求接受者充分调动丰富的想象力来进行个性化的二次创造和构思,这与一般逻辑思维的科学创造是不同的,艺术思维偏于感性,是综合的瞬间的发生,是一种顿悟和灵感。艺术可以促进学生打通不同专业的壁垒,拓展视野的同时培养了创造力,“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
   艺术修养教育还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在轻松愉快中解决难题。以美启真的原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他们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内在规律。同时艺术修养所特有的对心灵的松弛作用和自由感,还可以适当消除学生在科学研究中过度的紧张与疲劳,从而为创造性想象的充分展开提供了条件。
   三、艺术修养教育课程的模式构建
   (一)课程内容选择的广泛性
   1.艺术基本知识与基本素养训练类课程
   指的是学生进行艺术欣赏时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的感受能力。我国目前在校大学生的艺术基本素养普遍偏低,学生欣赏音乐和美术,绝大多数只懂得娱乐而不懂艺术,并没有审美的认知和对优秀文化艺术的主动追求,其原因是缺乏艺术基本素养,正如马克思所说:“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音乐对他来说不是对象。”因此造成了学生广泛接受人类优秀文化艺术的障碍。所以,对大多数学生进行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的补课势在必行。
   2.艺术文化课程
   指的是艺术史、艺术批评、艺术美学等艺术理论性课程。学习这类课程注重的是学生对各种艺术及极其表现方式的批判性评价,注重在艺术讨论中训练学生,学生可以把艺术与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历史联系起来把握和领悟,建立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促进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养成开拓创造思维的习惯和能力,整合科学思维和形象思维以使人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最终达到我们的课程目标。
   (二)课程内容组织的综合性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艺术修养教育原课程内容专业化、分裂化、技术化的弊端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深刻认识到课程的设置应当淡化技术强化艺术,淡化课程分类的界限,强化考察整体的融合,而课程的综合性是当前艺术修养教育课程构建的发展趋势。
   课程的综合性指的是将几门相互关联的课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其优点在于能使学生接触到学科在相互孤立情况下被忽视或轻视的问题;避免课程内容相互割裂、重复的弊病,提高教学效率;降低专业技术难度,增大文化含量和知识信息量。
   例如,对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训练类课程,我们可精选其基础知识形成框架,将艺术感受能力的培养和艺术实践、以及简要的艺术文化知识有机的融合起来,形成综合性基础课,使学生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获得基本的艺术素养提高。又如,在审美操作类课程内容的综合改造上,我们可将某一门类的技能训练与对它的文化知识学习、作品欣赏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在艺术审美中学习技术,在技术训练中获得艺术兴趣培养和审美能力提高,从而避免纯技术训练。比如将实用美学与产品设计结合起来,成为综合的艺术实践课,而不在是单纯的技能课。再如以艺术史为中心,结合音乐、美术在各个时期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欣赏,综合一定的中外思想文化史、革命史、人类发展史等内容形成艺术史综合课等等。这种以多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文化课程,能使学生在广泛的联系和多角度的思维中学习,不仅对艺术理解的更深刻,而且在更高的层次上对人生、对社会理解也更深刻,同时还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拓他们的思维。
   (三)课程内容结构的序列性、层次性
   在课程内容的结构上,我们应当通过精心的组织,使它形成一个有序列、有层次的相对完整而又灵活开放的体系。这是因为:第一,每门学科都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科学的知识体系,对它的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是教育的一般规律,课程设计的序列性、层次性正体现了这种规律。第二,它有利于让学生了解课程的结构,并能根据自己的水平比较准确地介入某个层次,从而主动地、有目的的进行学习,抑或在某一层次上退出学习。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
   艺术实践活动是学生直接参与艺术活动最有成效的艺术教育手段。通过多种艺术实践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艺术参与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焕发学生的精神面貌,激发学生对艺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1.广泛开展群众性艺术实践活动
   当代大学生最显著的优势和特点就是思想活跃,愿意和善于表现自我。广泛开展艺术实践活动,有利于活跃校园文化,有利于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学校的各种学生社团和大学生艺术团健康发展在某种程度上都能起到一个宏扬民族文化,倡导高雅艺术,促进艺术修养教育朝着积极、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2.充分利用社会艺术修养教育资源
   艺术修养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校艺术学院的博雅讲堂为艺术修养教育开辟了一个新的教育模式,结合中央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让高雅艺术走进校园的活动,成功地举办了中央民族乐团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欣赏、黑龙江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东北民族音乐文化欣赏、台湾艺术大学代表团的校际音乐文化交流与欣赏、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尼克蕾塔・扎尼尼的世界著名歌剧选段及经典艺术歌曲、辽宁芭蕾舞团的中外芭蕾舞精品荟萃等等,使大学生多方位的接受新知识、新观点、新艺术、满足了大学生对艺术知识的广泛需求,使大学生不出校园就能欣赏到高雅艺术,极大地提高了大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这种集欣赏、知识、娱乐于一体的教学模式效果非常成功,对全面推进学校的文化素质教育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通过多年探索和研究,高等院校艺术修养课程的构建模式已经基本成熟,并在教学中取得了显著成绩,深受学生的喜欢和好评,学生主动学习艺术修养课的兴趣大大提升,期期爆满,此模式已成为我校艺术公选课基本教学模式的首选。
  
   参考文献
  [1]王宏建 《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0.10.1 第1版
  [2]张海鹏 《大学生艺术素养》 兰州大学出版社 2009.9.1第1版
  [3]康雅秋 艺术修养在大学生成长中的作用研究《青年文学家》 2011.8
  作者简介:
  吴晓燕,女,(1960.2-),教授,学士,研究方向:艺术理论研究和室内陈设设计研究 东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
  
  论文属于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项目名称“高等院校艺术修养教育构建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1554062

推荐访问:高等院校 修养 试论 试论高等院校艺术修养教育的模式构建 试论高校艺术教育教学模式 艺术教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