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谚语,增添活力] 增添活力

  谚语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和情感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是经过千百年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积累起来的经验,其中大部分有一定的实用性和科学道理,同时又通俗易懂,富有趣味性、启迪性和精炼性,便于理解和记忆。在科学课中巧妙地运用谚语进行教学,能增添课堂活力激发学习兴趣,化抽象为形象、开创直观教学,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体性,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开展课堂探究活动具有促进作用。
  一、导入借用谚语,揭示新课目标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一堂课的导语就像唱戏的开台锣鼓,未开场先叫座。谚语语言简练,生动形象,雅而不俗。巧用谚语导入新课的好处是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寥寥数语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确立明确的探索目标和正确的思维方向。
  我在上《声音》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中国有句谚语‘听话听音,锣鼓听声’。锣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呢?”我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的结论是要经过敲打才能发出声音。于是我引出一个实验:当老师敲锣打鼓时让学生摸一摸锣鼓,然后谈谈感觉。同学们说手感到振动,从而得知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然后让学生寻找能体现声音振动的物体,并用多种实验方法进行了验证。
  二、课中运用谚语,激趣兼顾小结
  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谚语诱导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联想、探索,有效地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为课堂教学增添活力铺下基石。通过研究我们知道土壤主要有沙土、黏土和壤土三种,可是为什么说“黄土压上沙,好似孩儿见了妈”、“黄泥配沙田,一年当两年”呢?在谚语的启发下,学生们兴高采烈地讨论起来,他们猜想不同的土各有特点。我顺势提问:这三种土究竟有什么不同,可用哪些方法研究?学生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提出可用看、闻、摸、涂等方法。在学生自主选择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让他们利用自带的不同的土、矿泉水瓶、自来水、纱布等实验用品,全员参与,分工合作,兴趣盎然地进行实验活动,最后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不同的土壤渗水能力不同。这类有趣味性的实验很多,通过实验,学生们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积极思索的状态下,有效地把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结合在一起,延长了他们的有意注意,并将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内容上。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被有效地调动起来,使他们从关心玩的过程发展到关注玩的结果,从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过渡,最终完成乐趣向智趣的转化。
  三、课后活用谚语,拓展深层探究
  通过研究,学生认识了三类常见的土壤,了解了土壤的不同特性,掌握了鉴定土壤特性的一般方法,但教学活动并没有结束,我继续引导学生研究自己家乡的土壤,用各种方法调查家乡的土地资源,了解家乡的环境资源以及植物的种类。同学们有的问家长,有的查资料,发现关于土壤的谚语还有不少。四川人说他们的土壤是“刮风满天飞,下雨起堆堆”,因为那里的土壤是松散的灰色土。江西人说他们的土壤是“天晴一把刀,落雨一团糟,日出赛火石,雨后像锅胶”。湖北人说:肥田种棉花,高田种芝麻,瘦田就把黄豆撒。这些谚语是当地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我们所在的广州,其土壤又有什么特点,适于种植哪些作物呢?请同学们好好学习研究。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通过学习,加深了学生对土壤的认识,了解了更多的关于植物、土壤的知识,这对于生长在城市的孩子们来说是一种难得的有益的经历。
  四、日常积累谚语,培养科学兴趣
  谚语学习,学生在课堂上不可能了解太多,这就需要我们突破课堂局限,引导、激励、帮助学生在课后对大自然中的事物和现象进行观察,力求把这种活动化为他们乐于从事的经常性活动。日常积累谚语,不仅可以使课堂上获取的知识深化延伸,还能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科学积累知识,丰富感性经验。变“小课堂”为“大舞台”,把学生自行探究落实到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为此,我积极组织兴趣小组,开展兴趣活动。①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科学课本的内容搜集谚语,每月的最后一节科学课进行交流,评选出最佳搜集小组,把搜集结果展示在科学专业课室的“我们爱科学”墙报上。②在教学《云和雨》一课后组建气象小组。组织学生在学校气象园里利用百页箱、量雨器、风向标等观察降雨量、风向、云量的多少。同学们收集的谚语是: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东北风,雨祖宗。西北风,天开锁。一日南风三日暖,三日南风天变脸。都是从云的形形色色的变化来预报天气的。③在教学《各种各样的动物》一课后组建饲养小组。结合教材利用学校资源,组织同学们开展饲养活动。同学们在小池塘里放养鱼苗,还买来可爱的小鸡、小蚕等小动物进行饲养。各小组分工协作,精心饲养,做好饲养记录。同学们收集的谚语是:云向西,鱼凄凄。蚂蚁上树,大雨铺路。蜘蛛挂网,久雨必晴。学生们对大自然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他们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或发现者,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去发现科学的真谛和大自然的奥秘。这是源于儿童内在的需要和兴趣,是一种持续时间长、强度大的内部动机。利用这个动机,将科学教学课外的学习活动设计成一种探索式、研究式或发现式的,学生们自觉而主动的学习将自然而然地产生。师法自然,回归自然。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在学习中,只有产生一种迫切探究新知的欲望,他们的创造能力才能得以发挥,他们才有一种不断向前推进的学习动力,我们的科学教学才能得以完美的提高。
   责任编辑 龙建刚

推荐访问:谚语 巧用 增添 巧用谚语 增添活力 增添活力 考核增添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