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阅读还给学生_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阅读教学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这种对话和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的关系,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在阅读教学中,应倡导“自主阅读——合作研讨——探究创新”式学习,突出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从而让学生在阅读中自行发现、思考、合作、解决。使教科书不再是教本,而是读本。教师不再是“教教科书”,而是“用教科书教”。
  一、切入导学——自主阅读。自主学习的本质是主动学习,可是要让学生达到这一层次,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教学策略。首先,教师要能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并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难以创设充满激情的课堂,难以引导学生充满激情地学习。只有巧于引导,善于激趣,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鲜活的生命个体。如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可紧扣“成长”一词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人说成长是快乐的,有人说成长是痛苦的。其实我们是痛并快乐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成长的文章,了解成长与生活。现在请大家读本篇文章,看哪一组最快品味出主要内容。
  其次,教师作为平等对话的一方,其重要的责任在于通过对话题的精心挑选,灵活适当的点拨,以及积极有效的评价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动力。如教学《图片二组》一课。教师可围绕战争带给人们的痛苦设置问题,让学生通过对几组图片的理解过程逐步强化这种观点:“所有的母亲都憎恨战争!”
  二、碰撞融合——合作研讨。阅读是需要交流的,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师生共同探究、学习和品味。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注重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切磋学问,以发挥集体的智慧。但这种碰撞融合必须有科学的组织作保证,才能收到实效。第一步,合理地分组:小组成员可以进行自由选择和老师合理搭配结合起来安排,尽量使小组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异质性。第二步,小组成员之间经过讨论进分工:在讨论中,谁负责记录?怎样记录?负责记录同学的轮换次序怎样安排?经过分工,小组成员的工作具有明确性。第三步,在具体的课堂上,小组互动之后,选出代表发言,阐述小组观点;当别的小组阐述后,若该小组仍有补充,则再次选出代表发言……第四步,小组记录成员记下班级探究结论,与本小组结论进行对比,组内再探究。在长期的教学中,这种稳固的小组合作更有实效。
  我在教学《曹刿论战》一文时碰到了这样的情况:各小组在讨论“鲁庄公是真的‘鄙’吗?”时,形成了不同的意见,有的同学说,鲁庄公把打胜仗的希望寄托在神灵的保佑上,在长勺之战,不察敌情,急功冒进,这说明鲁庄公真的“鄙”;有的同学说,鲁庄公作为国君,在国难当头的时候,不仅能够接受曹刿,而且还能够诚恳地与之探讨战前的政治准备,礼贤下士,任人唯贤,这说明鲁庄公是开明的,这在当时封建专制社会是难能可贵的;还有同学说,在长勺之战中,鲁庄公作为国君,虚心听从曹刿指挥,甘愿扮好配角,这说明鲁庄公有其明君的胸怀,——最后,同学们一致认为:鲁庄公并非传统上的昏君,而是一位平庸之君,虽政治上无能、军事上无知,但终有所悟作战中听从曹刿指挥。小说《社戏》篇幅较长,内容也较丰富,学习这类文章,也可放手让学生合作学习,在相互交流中领悟到文章所要表达的“三美”,即自然美、人性美和情感美。让学生充分交流、讨论,发表见解,既培养了学生提出自己见解、疑问的能力,也培养了通过合作方式共同探讨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三、选点深化——探究创新。在组织探究学习时,难点往往是不容易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每篇课文都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大到文章的主题立意、结构安排、语言特色,小至字词的读音与书写,不一而足。文章中还有若干个小知识点,尚等待我们慧眼识之,并努力挖掘出来。在有时间限定的课堂上,我们不可能对所有的知识点做到面面俱到,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把握教材的个性特色,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把经过梳理的能够体现教材重点、难点的问题摆到课堂上来,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主动地进入自学探究阶段,或由师生共同探究,或让学生自己探究。这样的问题不宜多,要有探究、讨论的价值。
  学习《在山的那边》一诗时,我们可以要求学生这样来探究:“请同学们通读课文,试探究诗中的‘海’与‘山’的含义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可能答不好,或者答不上来,这时教师可以点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一下作者在诗中是怎样说的?”学生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就很容易找出来“是用信念凝成的海”、“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教师可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什么是全新的世界呢?”学生稍经思考就可以说出“全新的世界就是美好的世界,就是理想的世界”。教师可以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请同学们进行拓展思考,以小组为单位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什么样的世界是全新的世界呢?”学生经过合作讨论探究,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
  把整个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努力去做一个领路人和欣赏者。才能突出学生在阅读文本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激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不同的学生都有可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责任编校:白水)

推荐访问:还给 学生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