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框架结构转换梁高大模板施工技术] 混凝土框架结构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结构形式日趋复杂化和大型化,而高大模板工程的数量也在逐渐地增加。文章结合具体的工程案例,对混凝土框架结构转换梁高大模板的设计计算及构造特点进行分析,并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转换梁;高大模板;混凝土浇筑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high building structure form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complicated and large-scale, and tall template engineering in the number of gradually increasing. Based on the specific engineering case, the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transfer beam design calculation and template of the tall tectonic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similar project and using for reference.
  Keywords: transfer beam; Tall template; Concrete casting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高层建筑向体型复杂、功能多样的综合性方向发展,而高大模板施工技术更多地被应用于高层建筑施工当中,对高大模板的施工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因为设计计算错误和施工不当的原因导致工程的质量等不到保障。因此,分析高大模板的施工技术,对工程总体质量和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1概况
  某建筑为15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为43000m2,地下2层,地上15层,负2层层高3.45m,负1层层高为4.6m,1至4层层高为4.8m,上部层高为3.6m-4.0m。该工程B~F轴和10~13轴线间为2层中空门厅,3层楼面标高为+9.60m,该区域3层有4道大梁,截面尺寸分别为L1(1000mm×3100mm,板面下1300mm,板面上1800mm),L2(700mm×2200mm),L3(1000mm×1200mm)2道;楼板厚度为180mm,+9.60m。
  2转换梁模板支撑架设计计算
  2.1施工难点
  L1、L2、L3梁的自重荷载分别为77.5kN·m、38.5kN·m、30kN·m,跨度分别为26.2m、26.2m和25.4m,楼板支模高度为9.42m,从荷载重量与支模高度上均属高支模施工,如何在确保施工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完成该区域转换大梁与楼板施工,是施工中的一个难点。L1梁是门厅主梁也是荷重最大的一根梁,该梁板面以下1300mm,板面以上1800mm,对该大梁的施工有1次浇筑和分2次浇筑两种方案可以选择,两种方案对施工都存在不同方面的难度。一次性浇筑荷载大,对模板支撑架体系要求较高,且板面以上1800mm部分需采用吊模施工较为复杂;2次浇筑方案对施工缝质量控制要求较高,而该大梁钢筋甚密,2次浇筑新老混凝土的接缝质量控制有一定的难度,经对以上两方案分析比较认为2次浇筑方案比较合理,L1梁采用分两次浇筑混凝土施工方案。
  2.2模板及支撑架设计
  模板支撑架体系设计必须从强度、刚度与稳定性上满足结构及施工过程中的荷载要求。根据工程特点及现场实际情况,决定+9.60mB~F轴和10~13轴线转换大梁及楼面模板支撑采用钢管扣件体系。支模系统材料选用:梁模板面板采用厚度不小于16mm普通胶合板,内龙骨采用40mm×90mm木方,外龙骨采用双钢管Φ48mm×3.5mm。侧向模板采用M14对拉螺栓拉结。支撑架采用Φ48mm×3.5mm钢管扣件搭设,+9.60mB~F轴和10~13轴线钢管支撑架平面布置(局部)。
  按初步估算及经验确定各梁立杆、纵横杆、梁底、梁侧模板、加强楞、水平杆布置如下:L1(1000mm×3100mm):梁底部设5根立杆,中间3根间距250mm,两侧各450mm,每排立杆沿梁跨度方向间距小于400mm,梁底11道40mm×90mm支撑木方立放,间距100mm。对拉螺栓布置5道,其水平间距300mm+300mm+300mm+300mm+300mm,沿跨度方向间距300mm。
  L2(700mm×2200mm):梁底部设4根立杆,均匀布置,每排立杆沿梁跨度方向间距小于400mm。梁底6道40mm×90mm支撑木方立放,间距138mm。对拉螺栓布置5道,在断面内水平间距300mm+400mm+400mm+400mm+400mm,沿跨度方向间距300mm。
  L3(1000mm×1200mm):梁底部设4根立杆,中间两跟间距333mm,两侧各533mm,每排立杆沿梁跨度方向间距小于800mm。梁底11道40mm×90mm支撑木方立放,间距100mm。对拉螺栓布置3道,在断面内水平间距300mm,沿跨度方向间距400mm。
  楼板模板:模板面板采用16mm厚普通胶合板。板底40mm×90mm支撑木方立放,间距250mm。支撑立杆纵横间距800mm,步距1.5m。
  2.3 L2梁模板及支撑架计算
  模板支撑材料计算参数:
  面板厚度δ=16mm,抗剪强度[T]=1.4N/mm2,抗弯强度[f]=15N/mm2
  弹性模量E=6000N/mm4
  木方b×h=400mm×900mm,抗剪强度[T]=1.3N/mm2,抗弯强度[f]=13N/mm2
  弹性模量E=9500N/mm4
  Φ48×3.5钢管(以壁厚3.0mm计)W=4490.69mm3I=1.08×105mm4
   (1)L2梁底模板面板验算
  荷载计算:
  ①钢筋混凝土梁自重(kN·m):
  q1=25×2.2×0.4=22kN·m
  ②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
  q2=0.35×0.4×(2×2.2+0.7)/0.7=1.02kN·m
  ③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
  p1=(2+2)×0.7×0.4=1.12kN
  均布荷载q=1.2×22+1.2×1.02=27.62kN·m
  集中荷载p=1.4×1.12=1.57kN
  梁两侧的楼板厚度0.18m,梁两侧的楼板计算长度0.4m,计算中考虑梁两侧部分楼板混凝土荷载以集中力方式向下传递。
   (2)梁底木方验算
  梁底木方按三跨连续梁计算。
  荷载:q=4.70/0.4=11.76kN
  最大弯矩:Mmax=0.1qL2=0.1×11.76×0.4×0.4=0.188kN·m
  最大剪力:Qmax=0.6×11.76×0.4=2.82kN
  最大支座力:Nmax=1.1×11.76×0.4=5.18kN

推荐访问:混凝土 施工技术 高大 框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