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课本巧作文:我和课本的故事作文

  【摘要】新制定并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重心落在回归课本上,注重学生平时对课文的掌握和理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本文就探索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同步之路,创造一条将语文教材内容运用于写作的便捷之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做了些粗浅的探讨。全文的主要内容分为五部分:活用课文语句亮丽作文语言,活用课文素材充实作文论据,活用课文思路培养创新思维,活用课文表现手法深化作文主题,活用课文结构完善作文构思。
  【关键词】课本 活用 作文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049-01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但写了多年作文的高中生,仍有不少谈“文”色变,视作文为畏途。他们作文时,常常搜肠刮肚,胡编乱造,敷衍完篇,不得要领。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不知道写什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二是不知道怎样写,尽管有了“米”,却煮得不得法,味同嚼蜡。那么,怎样将“米”煮得甜美可口呢?我的看法是:从学生的写作实际和规律出发,立足于教材,在对教材的重组、仿用和活用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巧借课文搭建写作之梯。
  一、活用课文语句亮丽作文语言
  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朱自清先生也认为:“作文便是以文字作画。”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要求是:有文采,有创新。可见,文采是衡量作文的必要元素。
  有文采的语言,要么语句严谨,思辨性强;要么含蓄隽永,味笃情浓;要么娓娓而谈,朴实情真。这样的例句课文中很多。所以,选用课文中生动、灵活的句式,运用优美的修辞,化用诗中的词句,引导学生仿写,可在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荷塘月色》中有用词生动的句子——“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有运用通感的语句——“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我的空中楼阁》中有化用诗词的句子——“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痣一点”(化用了王观《卜算子》中的“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 (化用了李白《望天门山》中的“孤帆一片日边来”),有运用对偶修辞的句子——“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有运用对比衬托的句子“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等;《谏太宗十思疏》中有运用排比的句子——“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这些,对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活用课文素材充实作文论据
  议论文要有说服力,论据就必须充分。课本是学生最熟悉的论据库,若能熟练运用课文中的材料,可以以一当十,事半功倍。
  例如,烛之武(《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烛之武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他的说服技巧,可以作为“口才与成功”的论据,他的胆略可以作为“艺高人胆大、有志不在年高”的论据。《触龙说赵太后》一文中,触龙劝说赵太后的事例,可用做“说话是一门艺术”的论据;赵太后英明地采纳触龙进谏的事例,可用做“情感战胜理智”的论据。《阿房宫赋》一文中,“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可用做“呼唤伯乐、正确选才、善待人才的作用与埋没人才的恶果、改革用人机制”等的论据。学习了李煜的《虞美人》、柳永的《雨铃霖》等内容,可积累、提炼出复杂的离情:有人写出了“你看,李煜总在哭,哭声中是他故国朱颜改的悲哀;陆游总在哭,哭声中是他久失故土的无奈……你听,苏轼在泪中低吟‘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柳永在泪水里默念‘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些,都是运用教材的范例。
  三、活用课文思路培养创新思维
  材料作文的立意直接影响着作文的优劣。作文讲究创新,常常要求做到“言他人之未言,发他人之未发”。熟读课文,学习作者用新的眼光看待问题的思路,可开启学生的写作思维,启发他们的创新灵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
  例如,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一文,就为学生提供了观察和思考社会的“别一只眼”。“尼采自诩为太阳,光热无穷,结果发了疯”,可以给学生这样的启示:自夸者终究要灭亡。“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拿来”,可以启示学生:占有之后还要挑选,只有大胆吸收中外有用的文化科技遗产,大胆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阅读教学中,只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借课文思路培养创新思维,就能真正化课本为素材,写出新颖、有文采的文章。
  四、活用课文表现手法深化作文主题
  巴尔扎克曾说:“写作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最大的思想。”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课文中常巧妙地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加强对主题的表达。
  例如,《祝福》就通过描写祥林嫂在不同境况下来鲁镇做工时的肖像(尤其是刻画眼睛),反映了祥林嫂的悲惨遭遇,突显了作品的主题;《装在套子里的人》则用幽默、夸张、讽刺等手法,通过对别里科夫的刻画,深刻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林黛玉进贾府》中通过泼墨式群体描绘介绍三春,用工笔式精描细绘的方式介绍王熙凤和贾宝玉,用心理活动的方式来刻画黛玉,从而准确地绘出人物性格的内涵。这些手法,都是叙事文体的绝好范例。
  五、活用课文结构完善作文构思
  高考作文对结构的要求是:“结构完整”,“层次分明”,力求达到“进递有序、精致关联环环相扣”。这就要求学生挥毫之前必须有一个合理的总体构想,才能一挥而就。
  课本中有不少优秀的结构范例。例如,《荷塘月色》的“圆形结构”和《拿来主义》“先破后立,破中有立”的结构;孟子论辩中“请君入瓮”的论辩技巧;韩非子《非攻》中“层层推衍”的技巧等。这些,若能学练结合,对提高学生作文的质量将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只要做教学的有心人,注重学生对教材这个“例子”的灵活运用,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并非难事。

推荐访问:作文 课本 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