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杂贴中的“是”字句_王羲之杂贴

  摘 要:魏晋时期是中国汉语史上极其重要的过渡时期,判断句的发展也逐渐成熟。王羲之杂帖中浓厚的口语化色彩反映了魏晋时期的语言面貌,深入研究王羲之杂贴中判断句的使用情况,有助于进一步观察判断句在魏晋时期口语方面的特点。本文以王羲之杂贴作为基本语料,对其中的“是”字句进行穷尽式的研究,揭示它们在魏晋时期的发展面貌,望能为汉语语法史的材料补充及证据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
  关键词:王羲之杂帖 “是”字判断句 结构形式 构成成分
  王羲之杂贴属于魏晋时期文献,此时期的系词“是”的用法已趋于成熟,并广泛用于口语中,因此判断句中使用系词“是”的情况明显增多。笔者对杂贴中的“是”字句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穷尽式的统计与分析,力求探索出王羲之杂贴中判断句句式的特点及其在汉语史发展中的作用。
  “是”字作为系词时,它的句法结构通常是由主语+系词“是”+谓语构成,[1]以下笔者将对王羲之杂贴中的系词“是”字判断句的结构形式、构成成分等方面进行详尽的分析。
  一、系词“是”字判断句的结构形式
  现代汉语中系词“是”的典型形式为“A是B”,即“是”字居于主语和谓语中间,而中古时期的系词“是”字判断句中的“是”字有时位于判断语的前面,有时位于判断语的后面,构成“AB是”式,有的学者将其称之为“是”字后置式判断句,相反的我们将“A是B”式判断句称为“是”字前置式判断句。又因为有时“是”字判断句中的主语和谓语可以被省略或隐藏,有时句末可以出现语气词,使得“是”字判断句的句式十分复杂。
  根据主语、谓语及语气词等情况,“是”字判断句的形式可分为以下情况。
  (1)A是B也。
  此种句式是在句中使用系词“是”,并在句末使用表示判断的语气词“也”字,如:
  ①信去,舍子别送,乃是北方物也。
  ②适都十五日问,请和,传赋问定寂寂,当是虚也。
  ③而云见今笙者皆不以为佳,恐是不能好也。
  “是”在成为系词“是”字之前,无系判断句句末经常使用“也”字来帮助判断,可以说“是”字判断句的句末留有“也”字,是判断句由传统的表达方式向成熟的系词“是”字式过渡的标志,在“是”字判断句发展初期,这是一种常见句式现象。因此,当“是”逐渐演变成系词的过程中,判断句的句末依然会拖着“也”字的尾巴,“是”字句发展成熟的同时,句末的“也”字也在逐渐地脱落,最后摆脱了也字的束缚。在王羲之杂帖中此种句式相对于其他的句式已非常少见。可见,在魏晋时期,系词“是”已经开始走向成熟。此外,在杂帖中有时为了表达语气及类推等作用的需要,句末的“也”字有时会用“耶”、“矣”等语气词代替,如:
  ①荷华想已残,处此过四夏,到彼亦屡,而独不见其盛时,是亦可讶,岂亦有缘耶?
  ②君县乃是今胜县,而复以为难耶?
  ③若之,不复更克近道,惟命是往矣。
  ④谓君前书是戏言耳,亦或谓君当是举不失亲,在安石耳。
  (2)“A是B”
  此种类型的“是”字句,在句末已经没有了语气词的辅助,与现代汉语中的“是”字判断句已无太大区别,可以称之为成熟判断句的典型句式。如:
  ①笙是名器,往闻者若今诸君闻之,乃当可不信。
  ②冀是钟繇之弟子,繇乃咄之,冀三年不敢见繇
  ③吴义兴吴是荡然可叹。
  ④卿所云皆是情言。
  (3)……者……是
  ①有验者乃是要药。
  ②去年憱之者,似是俞进,可问之,卿不出停此。
  例句中,同时用了“者”与“是”的句式,无系词判断句主语后经常使用语气词“者”字,起提顿语气、分割主语和谓语的作用,有系词判断句系词的使用一方面可以分割主语、谓语,另一方面有消弥主谓之间停顿的作用。[2]因此“者”字在有系词句中一般是没必要出现的,“是”字判断句中使用“者”字也起到了强调突出主语的作用。
  (4)是B也
  此句式是省略了主语,而在谓语后附加语气词来构成判断句。杂帖中的例句如:
  ①知君患隐,何以及尔?是为疲之极也。
  ②此既僻,又节气佳,是以欣卿来也。
  ③昨得都十七日书,贼径还蠡台,不攻谯,是其反善之城也。
  ④此心,贪冒苟进,是有无尊之心而不子也。
  (5)是B
  此句式是“是B也”句式基础上又省略了谓语后的附加语气词。如:
  ①是服食所须。
  ②念君劳心,贤妹大都转差,然以故有时呕食不已,是老年衰疾。
  ③使自表求解职,时以许乃当,是公私大计。
  ④都邑既实,是政之本。
  (6)A是也
  例如:
  ①今事之大者未布,漕运是也。
  ②若不由上命而断中求绝者,此为以利,卿绝之是也。
  “A是也”句式中将“是”与“也”连用置于句末,省略了谓语部分,用“也”字结尾协调了句子平衡。此句式在实际用例较少,在王羲之杂帖中,笔者通过穷尽式调查仅发现以上两例。
  二、系词“是”字句的结构成分
  (1)主语的构成成分
  “是”字判断句中的主语可以由体词性成分中的最常见的名词及名词短语充当,也可由谓词性成分充当。根据主语的体词性成分和谓词性成分的不同又可将“是”字判断句的句法结构格式分为如下几类:
  A.名词+是+名词。如:
  ①笙是名器,往闻者若今诸君闻之,乃当可不信。
  ②冀是钟繇之弟子,繇乃咄之,冀三年不敢见繇。
  例①、②中的主语部分,均是由名词来充当了“是”字判断句的主语。
  B.名词+副词+是+名词。如:
  ①君县乃是今胜县,而复以为难耶?
  C.名词+副词+是+动词。
  ①得都近问,请和为慰,云刘生近欲举君为山阴,以中当为最君期于未获供养处,相为慨然,仕宦殆是想也。
  D.名词性短语/小句+是+名词短语
  ①遂当发诏催吾,帝王之命,是何等事,而辱在草泽,忧叹之怀,当复何言?   ②念君劳心,贤妹大都转差,然以故有时呕食不已,是老年衰疾。
  F.名词性短语/小句+副词+是+判断词
  ①卿所云皆是情言。
  ②往往都见诸葛顒,曾具句蜀中事,云成都城池门屋楼观,皆是秦时司马错所修,令人远想慨然。
  ③仆衰老,殆是日不如日。
  G.动词+副词+是+谓语
  ①行当是防民流逸。
  H.谓词性成分/小句+是+判断谓语
  ①吴义兴吴是荡然可叹。
  ②都邑既实,是政之本。
  ③上方宽博多通,资生有十倍之觉,是所委息,乃有南眷。
  ④必欲肃之,是以间意。
  ⑤使自表求解职,时以许乃当,是公私大计。
  J.谓词性成分/小句+副词+是+判断谓语
  ①谢万才流经通,使之处庙堂,参讽议,故是后来之秀。
  ②而云见今笙者皆不以为佳,恐是不能好也。
  K.形容词+是+判断谓语
  ①近是违才易务矣。
  ②十四日,诸问如昨,云西有伐蜀意,复是大事。
  L.小句+副词+是+形容词
  ①适都十五日问,请和,传赋问定寂寂,当是虚也。
  ②吾尽心精作亦久,寻诸旧书,惟钟,张故为绝伦,其余为是小佳,不足在意。
  (2)谓语的构成成分
  在王羲之杂贴中“是”字的谓语部分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是”字判断句中的谓语成分既可以由体词性成分构成,也可以由谓词性成分构成。
  A.体词性成分。系词“是”后的宾语主要是由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充当。例如:
  ①笙是名器,往闻者若今诸君闻之,乃当可不信。
  ②冀是钟繇之弟子,繇乃咄之,冀三年不敢见繇。
  ③卿所云皆是情言。
  ④知彼清晏岁丰,又所使有无一乡,故是名处。
  ⑤君县乃是今胜县,而复以为难耶?
  ⑥谢万才流经通,使之处庙堂,参讽议,故是后来之秀。
  ⑦都邑既实,是政之本。
  B.谓词性成分。动词或动词性词组充当“是”字判断句的宾语。例如:
  ①得都近问,请和为慰,云刘生近欲举君为山阴,以中当为最君期于未获供养处,相为慨然,仕宦殆是想也。
  ②行当是防民流逸。
  ③吴义兴吴是荡然可叹。
  ④仆衰老,殆是日不如日。
  ⑤往往都见诸葛顒,曾具句蜀中事,云成都城池门屋楼观,皆是秦时司马错所修,令人远想慨然。
  ⑥适都十五日问,请和,传赋问定寂寂,当是虚也。
  ⑦吾尽心精作亦久,寻诸旧书,惟钟,张故为绝伦,其余为是小佳,不足在意。
  例①、②、③等句是动词及动词性词组充当“是”字的宾语,例④、⑤等句中则是由主谓短语充当“是”字的宾语。例⑥、⑦等句子是有形容词及形容词短语来充当宾语的。
  三、王羲之杂贴中作为形容词的“是”及指示代词的使用情况
  上文我们已经探讨过,学术界中对系词“是”来源的几种说法,以王力先生为代表的“指示代词说”和以洪成先生为代表的“形容词演变说”。因此,我们又必要对“是”的原初意义做进一步的探讨。“是”字词义问题极为复杂,《汉语大字典》列出了“是”字的20个义项,其中上古的主要用法有:①作形容词,正、直等意义②名词,法则;③动词,匡正、订正;④形容词,对、正确;⑤动词,肯定;⑥副词,真实、实在⑦指代词,表示近指,确指等[3]。在这几个义项中,学者洪成玉先生认为系词“是”源于形容词意义的“是”,意义为“正确”、“对的”之义。王羲之杂贴中的也出现了作为形容词意义的“是”字句,如:
  ①尚未见傅女,足下言极是。
  此例句中的“是”作形容词,并且用副词“极”来修饰形容词“是”,意义为“正确、对的”。
  对于“是”字句的指代意义来说,很多学者认为系词“是”是来源于指示代词的“是”,学者们也提出了“兼性说”,即“是”既有指代意义,也兼有判断意义。杂贴中的具有指代意义的例句如下:
  ①先是之欢,于今皆为哀苦。
  ②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③交衰朽赢劣,所忧营如此,君视是颐养之功,当有何理?
  以上例句中的“是”字句中的“是”,均作代词,复指前面的代词,具有指代意义,近似“这、这些、那些、就是这样之意”。
  王羲之在杂贴中运用了各种判断句表达方式,系词“是”字句开始大量使用,出现了“不是”、“非是”等否定副词及助动词修饰“是”字判断句的情况,这些情况都被认为“是”作为系词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王羲之杂贴中“为”字判断句及无系词判断句的使用情况的下降也表明了“是”字判断句在接近口语的作品中逐渐取代了其他的形式,而成为判断句主要表达方式。
  注释:
  [1]杜萍:《贤愚经判断句研究》,浙江大学人文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2]解植永:《中古汉语判断句研究》,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3]刘文霞:《世说新语中的判断句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党松杰 大连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116600)

推荐访问:王羲之 字句 杂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