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艺术,为爱情》与《宫殿里传出》两首咏叹调的比较分析]写爱情的唯美散文随笔

  摘 要:普契尼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最杰出、最受推崇的现实主义歌剧艺术的代表作曲家,他一生执着于歌剧的创作,成为威尔第之后意大利最有影响力的歌剧作曲家之一。普契尼的歌剧作品旋律优美流畅,具有典型的意大利风格,他把咏叹调和宣叙调完美的结合,戏剧性的声音是普契尼歌剧作品演唱的又一重要特点。
  关键词:普契尼;咏叹调
  中图分类号:J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8-0065-02
  贾科莫·普契尼(Puccini Giacomo) 1858年12月22日普契尼出生于意大利的卢卡。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最杰出、最受推崇的现实主义歌剧艺术的代表作曲家。普契尼一生执着于歌剧的创作,共创作了十二部歌剧,他的创作有感人肺腑的的戏剧情节和优美清晰、结构缜密的音乐,作为威尔弟的继承者,普契尼当之无愧地代表了威尔弟之后意大利歌剧的最高水平,成为威尔第之后意大利最有影响力的歌剧作曲家之一。
  一、咏叹调《为艺术,为爱情》
  《为艺术,为爱情》是歌剧《托斯卡》中的精华之作,多少年以来广泛流传于全世界。三幕歌剧《托斯卡》(TOSCA 1900年)是普契尼根据法国剧作家萨尔杜的同名话剧改编创作的第五部歌剧,由伊利卡和贾斯科作词,被誉为近代十大经典歌剧之一,歌剧讲述了发生在罗马的一个动人的爱情悲剧故事。1800年在意大利,罗马画家马里奥·卡瓦拉多西因掩护一名越狱的革命党人而被警署逮捕监押,他的恋人歌剧演员托斯卡为了救自己的恋人,只身来到警署向警察总监斯卡尔皮亚求情,那位警察总监早就垂涎托斯卡的美貌,便以处死马里奥·卡瓦拉多西来威胁托斯卡委身于他,以此换取卡瓦拉多西的生命与自由,托斯卡为了让心爱的人获得自由,便假意答应了警察总监的要求,但是,黎明时分,马里奥·卡瓦拉多西真的被枪决,当行刑的枪声过后,托斯卡发现自己受骗了,痛不欲生,便从城堡的墙上跳了下去,追随心爱的人而去。
  《为艺术,为爱情》是剧中的女主角托斯卡在第三幕中的重要唱段。托斯卡的情人卡瓦拉多西为了正义被捕受刑,不时传来他痛苦的惨叫声,邪恶的斯卡尔皮亚试图利用托斯卡的软弱来实现自己肮脏的阴谋,在他告诉托斯卡“为救卡瓦拉多西,应付的代价就是你”的情况下,托斯卡茫然不知所措,万般的无奈和绝望,在这种痛苦心情下,她演唱出这首咏叹调。这首咏叹调是托斯卡对艺术对爱情的一种宣誓,抒发了托斯卡对艺术、爱情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无耻歹徒威逼利诱的愤怒心情。
  作品全曲由两部分组成。乐曲一开始是平静的,采用降G大调,没有大段的前奏,两个低沉的完全相同的长音一开始就令人压抑、恐怖,犹如两声长长的哀叹,或者是死亡的敲钟声,极其柔和的旋律动机是不断向下的四个音,没有任何的节奏变化,像是死亡来临之前的极其压抑的平静。a乐句与a′乐句大致相同,旋律较平稳,只是节奏上面略有区别,演唱者的声音一出来就要受到严格的控制,让声音在气息的支托下不急不慢的送出来,力度是弱的,速度很慢,好像是无耻的警察总监就站在托斯卡的面前,等着她的答复,在无奈之中夹杂着愤慨。
  b乐句连续运用了三个三连音,意图是一字一顿的三连音的感觉,加上伴奏织体是一个个单独的柱式和弦,使得演唱带有一定的诉说感觉在里面,像是在向上帝诉苦一般;第四个乐句是a乐句的重复,旋律仍是平稳的级进下行,与c乐句的八度大跳形成的从高音区急转而下的一次大的起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力度也强了,这一段音乐里蕴含了巨大的悲痛,可以说是托斯卡第一次情绪的蓄积,因为自己的爱人在警察总监手里,却不得不控制住自己的极度悲愤。
  乐曲的第二部分转到了降E大调,乐队先奏出柔和的音乐主题,运用三连音分解和弦,使旋律打破了第一部分诉说的情绪,变为流动起伏的感觉,比第一部分又增添了几分真实性和亲切感。
  乐曲的前七小结是A段,曲调温柔,像是表现对上帝的祈祷;这一段后面的乐句节奏简单而有变化,曲调的起伏不大,却十分流畅,力度仍然比较轻柔,慢慢的旋律打破了前面的平稳,为后面的发展做铺垫。当第二次唱到“永远是虔诚的信徒”时,歌词虽然和前面的一样,但曲调不同,力度也不一样,前一句是轻柔的,第二句则在前一句的基础上面略有些加强,气息也增加了,为后面的乐句做好充分的准备;本段的最后一句力度变化比较大,是一个由前面的次强到强又收回到弱的过程,A段是托斯卡第二次压抑自己的情绪,也可以说是第二次的感情积累。
  B段的音乐是从一个弱起小节开始的,整段的节奏由一种变形了的三连音组成,这种节奏的连续使用,带给听众一紧一松的感觉,更能突出托斯卡痛苦不堪的内心情绪。四小节的变形三连音之后又出现了A段的曲调,但是乐句已经不再是A段的完全再现,在旋律和曲调上都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变得比较柔美,力度也还是弱,为推出全曲的高潮做准备。这一段在整个音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善良的托斯卡感情爆发前的最后妥协。这两句音乐虽然比较柔美,节奏也比较平稳,但托斯卡内心已经是痛苦绝望到了极点,像是再也无法忍受一般。
  音乐的高潮部分,乐曲的力度有很大的加强,在这里托斯卡把心里面压抑的情绪全部都爆发出来,当唱到最高音降B时,更加饱满而有力,接着跟随音级的下降而慢慢减弱,直至无声;最后一句“为何对我这样残酷无情”前半句的六个音是一个渐慢的过程,表现托斯卡无助无力的样子,乐曲最后以渐弱的方式结束在降E大调的主音上。
  咏叹调第二部分歌词亲切而流畅,普契尼让音乐随着人物的心理状态的变化发展,运用的节奏非常具有伸缩性,并且在声音的力度和音乐的强弱变化上处理的相当好,能够充分表现主人公悲痛无比的心理。这一咏叹调,将主人公的的感情及心灵的碰撞深刻的展示了出来,尽情的表达了主人公托斯卡对真善美的渴求。
  二、咏叹调《宫殿里传出》
  《宫殿里传出》是歌剧《图兰朵》的女主人公图兰朵在歌剧的第二幕第二场正式上场时演唱的大咏叹调。
  《图兰朵》这部歌剧采用了发生在中国的虚构的故事为素材,故事发生在古老东方国家——中国,描述的是一个表面弱小而实际强大的征服者与表面强大而实际弱小的被征服者之间的爱情故事;图兰朵是古代中国一位冷酷而美丽的公主,她的祖先娄玲公主曾在鞑靼军队入侵时被抓走,并在民族侵略者的凌辱之下悲惨的死去,图兰朵因此决意惩罚所有向自己求爱的男人,其一生都只为仇恨而存在,永远不让任何男人占有。落难的外族王子卡拉夫被图兰朵的美貌打动,他不顾年迈的父亲的劝说,冒着生命危险,毅然敲响曾将若干王孙贵族送上断头台的大锣。经过较量,最终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并以侍女柳儿的牺牲为代价取得了胜利,征服了这个美丽、冷酷、不近人情的公主。这部歌剧普契尼没有最后完成便于1924年11月29日与世长辞了,普契尼在去世之前只写到柳儿自杀的段落,最后美满的结局是他的学生代为整理的。   图兰朵的《宫殿里传出》这段咏叹调充满了东方情调,因为故事描述的是发生在古老的中国的故事,所以歌剧中的音乐融入了东方的民族调式与大小调体系,这样的混合运用,使音乐的和声功能不十分的明确,但是整体却十分形象地塑造了冷酷而美丽的东方公主的形象。这段咏叹调自始至终都保持在严肃、紧张、威严和仇恨之中,共分为三个大段落,转调特别频繁,正表现了图兰朵阴晴不定、复杂多变、令人难以琢磨的性格特征。
  音乐第一段从C调开始,乐曲以极慢的速度回忆一个古老的传说,那个故事深深的震撼着图兰朵的心灵,半音进行的频繁出现,附点节奏以及四度的跳进,正是表现了她对男性的憎恨以及她复仇的决心。第二段,前半部分音乐转到了A大调上,图兰朵用充满敬慕的心情描述着祖先娄玲公主是怎样的美丽、善良与贤德,这一段在中声区的音乐旋律十分的平和连贯,节奏变化不是很大,伴奏为简单的柱式和弦,速度为慢板,有比较自由的伸缩变化,这段音乐表现出了图兰朵作为女性感性的一面。
  后半部分接着又回到第一段的调性C大调上,音乐渐渐紧张起来,节奏上没有太多的变化,但后面两句的伴奏织体在原有柱式和弦的基础上加密,营造紧张的气氛,似乎往事又重现在图兰朵的眼前,祖先所经历过的苦难、被蹂躏的国民及国土被夺都深深地刺激着图兰朵,图兰朵憎恨的形象再次出现;旋律以小字二组的d和e音为核心环绕重复,最后落在低声区,显得沉重而又悲痛。
  咏叹调的第三段又转到了A大调,旋律在开始时是同音进行,在这种织体下隐藏着复仇的动机,图兰朵嘲笑那些来向她求爱却一个个倒在她的刀下的各国王子们,音域逐渐向高音区推进,当唱到“为她的牺牲雪恨”时,高音达到小字二组的b,声音也非常饱满,接着又是调性的频繁转换,在乐曲将要结束时,图兰朵重复的唱着相同的句词“谜语猜不中,性命难保全”,在这里唱出了全咏叹调的最高音小字三组的c,最后并以斩钉截铁般的两个有力的小字二组的降a结束了全曲,表示图兰朵坚定自己的信念,绝不动摇。
  三、两部歌剧的音乐特点
  普契尼曾说过“没有新颖和刺激感情的旋律,就不可能有音乐。”他的歌剧作品极具戏剧性,细腻的描写备受人们的欣赏与推崇,通过对两部歌剧作品中两首咏叹调的分析与研究,我们对他歌剧作品的音乐特点有了更进一步地了解。
  1、通过对这两首咏叹调的分析中不难看出,普契尼的音乐作品旋律优美流畅,具有典型的意大利风格。他的作品伸缩性很大,所以时常运用随意板来演唱,节拍和节奏没有很强的固定性,且节拍的进行也不是持续均衡的,这种随意一点的节拍的运用更增添了他的歌剧中人物的魅力,适度的随意成为普契尼歌剧的一个标志,也是其歌剧演唱中的一大特点。
  2、两首咏叹调的音乐中间穿插了一些宣叙调的因素,普契尼歌剧中很多的作品都是说中带唱、唱中带说,在很多的唱段中都运用朗诵式、说话式的音乐来描绘主人公的音乐形象以及歌剧中的场景和情境,这种结合让观众很容易就进入歌剧的情景,对表达有很大的帮助,观众也比较容易接受。这种合二为一的表达方式也是普契尼歌剧中一大重要特点。
  3、普契尼是真实主义歌剧的代表作曲家,他的作品要求音色较为深沉、浓郁,这也是真实主义歌剧的特点。在演唱的过程中,声音的戏剧性威力、力度和声音的对比、饱满的气息支持以及旋律的伸展成为最主要的,而声音的明亮性等则不被重视。由此可见,戏剧性的声音是普契尼歌剧作品演唱的又一重要特点。
  任何一部声乐作品都有着一定的历史背景和一定的风格特征,在体裁形式和表现内涵等诸多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它既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也是一个作曲家精神及内心世界的独白。每一个表演者也都有自己不同的演唱及表演风格,借助对普契尼这两首咏叹调的分析与研究,能够让我们更多地了解普契尼这个作曲家的创作风格,对普契尼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也能有更深入的认识。只有建立在这种正确的知识基础上,我们今后在演唱作品时才能够更好的领悟和表达,用已有的知识更准确的诠释音乐作品。
  参考文献:
  [1]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M].华东出版社,2003.

推荐访问:咏叹调 两首 传出 为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