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丽悠扬,升平气象】 广西海洋气象信息网

  摘 要:唐朝诗人贾至、王维、岑参、杜甫围绕早朝大明宫这一题材写过一组唱和诗,各自抒发了当时的感受。这种唱和诗一般要求既有礼貌应酬的性质,也有颂圣扬威的排场,很难写出作者的个性。但这一组唱和诗既符合这一要求,给人悠扬华丽之感,显示出升平有为的皇家气象,又能表现出各自的风格和特色,尤其是在押韵字韵类的选择上。
  关键词:早朝 唱和诗 押韵
  758年(唐肃宗乾元元年)3月,中书舍人贾至退朝后写了一首诗,并把它送给中书、门下两省同僚,得到王维、岑参、杜甫等人的回应,于是有了如下一组唱和诗。
  贾至《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
  银烛熏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
  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共沐恩波凤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1}
  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绛帻鸡人送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向凤池头。{2}
  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独有凤皇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3}
  杜甫《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旌 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4}
  这四位都是同朝为官的著名诗人,四首诗又是同一题材内容的唱和,所以引起后人特别的关注和兴趣,总想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组诗加以比较评判。
  一、用词的角度
  明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岑作精工整密,字字天成。……(王作)服色太多,为病不小。而岑之重两‘春’字,及‘曙光’、‘晓钟’之再见,不无微 。”{5}
  把王维、岑参二诗作比较,认为王诗中“绎帻”、“尚衣”、“翠云裘”、“衣冠”、“冕旒”、“衮龙”等服饰方面的词语太多。岑诗则“曙光”和“晓钟”也嫌重复。
  清人施补华《岘 说诗》:“和贾至舍人早朝诗究以岑参为第一:‘花迎剑佩、柳拂旌旗’,何等华贵自然。摩诘‘九天阊阖’一联,失之廓落。少陵‘九重春色醉仙桃’更不妥矣。”{6}
  认为王、杜被人称颂的两联有用词不当的问题。
  二、气象的角度
  明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岑作)颈联绚烂鲜明,早朝意宛然在目。独颔联虽绝壮丽,而气势迫促,遂致全篇音节微乖。王起语意偏,不若岑之大体。结语思窘,不若岑之自然。颈联甚活,终未若岑之骈切。独颔联高华博大而冠冕和平,前后映带宽舒,遂令全首改色,称最当时。”“壮丽”、“气势”、“大体”、“高华博大”都是形容气象之词。胡氏认为王作首联、颈联、尾联均有微瑕,比岑作稍显逊色,但颔联则气象万千,使整首诗焕然生辉。
  明代胡震亨《唐音戊签》:“早朝四诗,名手汇此一题,觉右丞擅场,嘉州称亚,独老杜为滞钝无色。富贵题出语自关福相,于此可占诸人终身穷达,又不当以诗论者。”他从诗作 “气场”的通滞,预见了诗人终生的穷达。这实际上就是“诗如其人”——诗能表现诗人的性格,而在一定程度上性格能决定命运。
  三、格律章法的度
  清人方东树《昭昧詹言》:“岑参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起二句‘早’字,三、四句大明宫早朝,五、六正写朝时,收和诗匀称。原唱及摩诘、子美,无以过之。”说岑作把早、宫、朝都写到了,而且布局恰当。最后两句表达“和”意,结尾很得体。
  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集》:“杜作无朝之正位,不存可也。”认为杜诗只写“早”字,没有把“朝”字当做重点,所以不选它也无妨。
  毛奇龄曾引用别人的说法证明自己的观点说:“律法极细,吾第论其粗者。律,律也。既题早朝,则‘鸡鸣’、‘晓钟’、‘衣冠’、‘阊阖’,律法如是矣。王维歉于岑参者,岑能以‘花迎’、‘柳拂’、‘阳春一曲’,补舍人原唱‘春色’二字,则王稍减耳,其他则无不同者。何则?律故也。杜即不然,王母仙桃,非朝事也;堂成而燕雀贺,非朝时境也。五夜便日暖耶?舛也。且日暖非早时也。若夫旌旗之动,宫殿之高,未尝朝者也。曰朝罢,乱也。诗成与早朝半四句,乏主客也。如是非律矣。”{7}也从律法的角度排定三首和作的名次是岑、王、杜。
  四、总体考量
  明代唐汝询《唐诗解》:“岑王矫矫不相下,舍人则雁行,少陵当退舍。”他没说明具体理由,可能出于总体考量。
  赵殿成说:“早朝四作,气格雄深,句调工丽,皆律诗之佳者。结句俱用凤池事,惟老杜独别,此其妙处不容掩者也。若评较全篇,定其轩轾,则岑为上,王次之,杜贾为下。”也是从总体上考量,但他不同意毛奇龄对杜甫的批评:“读西河毛氏之说,其优劣固已判矣。但谓王母仙桃非朝时之事,燕雀相贺非朝时之境,二语犹有未当处。仙桃即殿廷所植之桃,以其托根禁地,故曰仙桃。迎晨而春色浓酣,天然如醉,与王母仙桃迥然无涉。燕雀每于天光焕发之后,高飞四散,此句咏‘早’字甚得,然写作宫殿间景致,未免荒凉耳。要之于堂成而燕雀贺之说,杳不相干也。以此见訾,未免过苦。”{8}
  仇兆鳌《杜诗详注》及李庆甲集评校点《 奎律髓汇评》二书也收录了很多有关这一组唱和诗的评论,可供参考。
  诗歌评论,尤其是就这一组唱和诗的评论,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评论者难免各有所好,因此也就很难有一个公认的结论,但也不必有一个公认的结论,正所谓“诗无达诂”,空间无限,可以不断探究。笔者在此想从用韵的角度谈谈这四首唱和诗。
  押韵是中国古典诗歌韵律的重要因素,能使诗歌产生跌宕回环的韵味,给朗读者一种记忆联想。印欧语诗歌的押韵似乎不像在汉语诗歌中那样重要,因为它的轻重长短律在起作用,而汉语诗歌则没有语音的轻重长短的明显作用,所以必须借助押韵调平仄等手段来加强诗歌的表现力。
  诗歌不仅要押韵,而且用什么样的韵,即韵类的选择还反映诗人的情绪,关系到诗意的联想,影响到诗歌的意境。   中国诗歌历来讲求声情并茂,声韵和谐优美,情感丰富动人,因此,不同的情感要选择不同的声音。我国最早的诗歌集《诗经》,开篇第一首《关雎》,写一位小伙子追求一位姑娘,随着希望的明朗或渺茫、情绪的激动或消沉、追求的执著或松懈,诗人选用了不同表现力的韵字。开始,小伙子满怀希望,所以诗歌用了比较深厚悠长的幽韵字;求之不得,小伙子内心很急躁压抑,所以用了韵母比较促迫的职韵字;初次失败,小伙子并不甘心,再次追求,所以用了相对舒缓的之韵字;但是他终于明白,这再度的追求也是徒劳,所以诗歌以韵母短促的药韵字结束。曹丕的《燕歌行》写一位妇女秋夜里思念客居异乡的丈夫:天是那么高远,只有大雁南飞,牛郎织女相望;路是那么遥远,在凄清的月光下,只有年轻的妻子独守空房,心思无比凄凉空旷而迷惘,所以作者选用了洪亮高亢的阳韵字。
  贾、王、岑、杜都是诗歌大家,他们写诗对用韵自然都是十分考究的。
  先看贾至的唱诗,他用了“长”、“苍”、“章”、“香”、“王”,都是“阳”韵字。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唐肃宗至德二载(757)九月,广平王李 统率二十万大军收复长安;十月,肃宗返回长安,进住大明宫。平息“安史之乱”后,李唐王朝得以转危为安,虽百废待兴,但君臣上下都充满了中兴的自信和期望。贾至当时是中书舍人,上朝之后写了这首诗,描写早朝的皇家气象,以此记录他当时的心情,并与他的两省同僚分享这种感受。
  作为正五品官位的中书舍人,贾至草拟诏令,参与机密,工作性质极为重要。上朝面君的机会多,对朝廷的威严肃穆富丽堂皇感受也比较深,他的使命感和自豪感必然要比王、岑、杜强烈。作为唱诗,他是主动的,当然也是发自内心的。所以他用了“阳”韵字作韵脚。
  一般来说,声母表现字音的软硬,声调表现字音的高低,韵母表现字音的厚薄,而韵母又是最能影响听觉效果的音素。“阳”韵字的声韵特点是元音开口度大,后鼻音韵尾,可以无限延长,给人浑厚昂扬之感,适合于表达皇家气象及诗人强烈的使命感和自豪感。
  王维的和诗用了“尤”韵的“筹”、“裘”、“旒”、“浮”、“头”等字,这个韵的特点是主要元音发音靠后,以合口姿态收音,有徐缓悠长的韵味。
  王维本来官给事中,正五品上,掌管拨正政令之得失,为门下省要职。“安史之乱”后以“陷贼罪”当斩,幸得其弟,时任刑部侍郎的王缙,愿削职赎兄罪,加上王维陷贼时写有怀念天子的诗,证明他虽被迫做伪官,但内心始终没忘记朝廷和皇上。肃宗皇帝特加宽宥,改授为太子中允。太子中允与中书舍人同属正五品,而且王维的资格比贾至老,所以他的诗只是礼貌地和,没有奉承,标题也不用“奉”字。但礼貌而不奉承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王维的个性。王维从小虔诚信佛,终身不渝。这自然要影响到他的人生态度——随缘,清静,平等,自在。反映在诗歌中,就是清幽空灵,故人称“诗佛”。作为戴罪之身的朝官,他对皇上心存感恩;对同僚,他既无恩可感,也无心去比高论低,完全是以平常心处之。
  韵母元音有开口度大小之分,其音响有洪细的不同,表达的情感效果也有别。开口度大的比较洪亮,给人高远豪放之感,如上述贾诗的用韵;开口度小的比较柔和,给人深远悠长之感,如王维的这首诗。清人周济对此也深有体会,他在《宋四家词选序论》中说:“东、真韵宽平,支、先韵细腻,鱼、歌韵缠绵,萧、尤韵感慨,各具声响,莫草草乱用。”{9}虽然没有论及所有的韵,所论也不一定都准确,但他的说法很有启发性和实际意义。
  岑参和作的“寒”、“阑”、“官”、“干”、“难”等韵字属“寒”韵。寒、先是邻韵,寒韵字少,先韵字多,但作者却选了字少的寒韵。除了字义的考虑,也有字音的斟酌:寒韵主要元音开口度较大而且发音部位靠后,比先韵显得庄重深厚,介于豪放柔婉之间。
  岑参当时是中书省的右补阙,从七品,属贾至部下。长官有雅兴唱,部下当然要用心地和,而且是“奉和”,既要表现出自己跟长官同样兴奋,还得对长官加以奉承。此诗确实费了一番心思,写得“冠冕庄丽”,不同于他写边塞诗的热情奔放。不仅用韵讲究,句中用词也很注重音乐效果。“鸡鸣”、“莺啭”自不必说,就是“金阙晓钟”、“花迎剑佩”,也给人优美的乐感。
  杜甫的和作又与贾、王、岑不同,用了“桃”、“高”、“毫”、“毛”等“豪”韵字。豪韵也是开口度较大,发音部位比较靠后,但它以元音收尾,给人高远豪放之感。
  杜甫是一位天真而又执著的诗人,他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虽然未能实现,但他的心始终是“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尽管只是一个从八品的左拾遗,但在这饱受战乱之苦,中兴有望之际,加之上司又主动邀请唱和,杜甫自然高兴激动,恨不能捧出心来,于是铆足了劲儿写出了这首诗。“仙桃”、“燕雀高”、“挥毫”、“凤毛”,不仅字义美妙,而且豪韵也给人振奋喜悦之感。杜诗用一半的篇幅恭维贾至,而且跟岑参一样,标题也用了“奉和”,也说明他是由衷的兴奋。{10}
  杜甫写诗一贯重视韵字的选择。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哀江头》等抒发的是忧伤压抑的心情,所以《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用“质”、“物”、“月”、“曷”、“黠”、“屑”等入声韵部的字押韵,《哀江头》用“屋”、“沃”、“职”等入声韵部的字押韵,因为入声韵有短促阻塞的特点;《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表现其欣喜若狂的兴奋,用“裳”、“狂”、“乡”、“阳”等阳韵字押韵,因为阳韵字有昂扬奔放的特点。
  总之,作为首唱者贾至,更多的是主动性和优越感,显得昂扬高亢,所以用阳韵;王维、岑参和杜甫是应和,带有礼貌被动的色彩。王维资格老但又是戴罪之身,加之长年信佛,对人生社会的看法自然较一般人平和悠远,所以他用了尤韵;岑参则更多地表现出作为下级官员对上司的尊重与自身的沉稳,所以他用了寒韵;杜甫是由衷的兴奋,无论是对国家中兴的歌颂,还是对首唱者贾至的赞扬,他都是真诚地倾其所有,所以他要用豪韵。虽然用韵各不相同,但都很贴切,都能显示出华丽悠扬、升平气象这一主题。
  朱光潜认为,字音有暗示意义的作用,韵母的洪细长短各有特殊的象征性,“音律的技巧就在于选择富于暗示性或象征性的调质。比如形容马跑时宜多用铿锵急促的字音,形容水流,宜多用圆滑轻快的字音。表示哀感时宜多用阴暗低沉的字音,表示乐感时宜用响亮清脆的字音。”{11}唱和诗,尤其是朝省颂圣类的唱和诗,虽无多大社会意义,也不一定有感人的意境,但在写作上仍然很讲究艺术技巧,要写得富丽堂皇,带不得山林气,更不能有寒酸气;不单内容要充满感情,还要声韵铿锵悠扬,做到声情并茂,才能显示出太平庄严的皇家气象。
  {1}{2}{3}{4} 《全唐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585页,第297页,第475页,第547页。
  {5} 本文所引胡应麟、胡震亨、方东树、沈德潜、唐汝询诸说,均转引自施蛰存《唐诗百话》,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86—88页。
  {6} 丁福保辑:《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991页。
  {7}{8} 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130页,第130—131页。
  {9} 施蛰存:《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804—805页。
  {10} 与岑参、杜甫不同,王维只在和皇上诗作时用“奉和”,如《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11} 朱光潜:《诗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191页。
  作  者:舒志武,文学硕士,华南农业大学中文系教授,研究方向:古代汉语。
  编  辑:赵红玉 E-mail:zhaohongyu69@126.com

推荐访问:升平 悠扬 气象 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