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总统 法国新总统奥朗德可能带来的变数

  5月6日,法国左翼社会党总统候选人奥朗德在第二轮大选中以微弱多数战胜右翼现任总统萨科奇,当选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第七位总统,这也是社会党自密特朗之后15年来首次赢得总统宝座。面对当前依然复杂的欧债形势,奥朗德提出了自己的改良主义政策思路,给法国乃至整个欧洲都带来一定的变数。
  萨科奇之所以败选源于多方面的因素,既是当前法国所处的内外环境所致,又有其自身的原因。首先,目前糟糕的经济状况让普通民众看不到希望。2012年法国的经济增长预期被进一步下调至0.3%,实际处于温和衰退的水平,失业率则飙升至10%的历史高位,财政赤字高达5.3%,公共债务占GDP的水平将近90%。其次,过高的社会福利负担严重制约了法国自身的竞争力,让整个国家不堪重负。法国的公共开支占GDP比重达到56%,高居欧元区第一位,甚至超过素以高福利著称的北欧瑞典,其单位劳动成本比德国高出近10%,企业的社保开支更是高出德国两倍。再次,萨科奇的执政政策迫于现实经常摇摆,被民众认为应对危机不力。萨科奇在2007年出任总统后,提出了“与过去割裂”的口号,试图推行希拉克时期未能推行的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可谓雄心勃勃、大刀阔斧,但时运不济的是赶上了金融危机,不得不将重点转向大举救助银行,并对经济实行刺激措施,使得短期内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水平大幅上扬,当金融危机在欧洲演化为债务危机时,又不得不强力紧缩财政。在位5年问,他一共颁布了数百项法令,朝令夕改并不奇怪。最后,还有萨科奇个人的一些原因。萨科奇行事高调,喜欢作秀,不按常理出牌,执政风格极为强硬,有些“独裁”,甚至被很多人认为变化无常。个人生活方面也多为人诟病,被指责“嫌贫爱富、生活奢侈”,任内离婚后又很快与意大利名模再婚,等等。虽然这些并不能成为衡量萨科奇执政能力的标准,但当大环境对其不利时,小问题也只会让其雪上加霜。
  奥朗德之所以能够胜出,很大程度上由于民众对萨科奇的普遍不满,特别是许多传统的右翼支持者对萨科奇的改革感到失望而转向极右,同时将受到改革冲击的中下层人民进一步推向左派甚至极左。仔细考察一下奥朗德其人,可以发现他与萨科奇在很多方面形成鲜明反差,行事十分低调内敛,为人具有亲和力,而且善于倾听和平衡各方力量。1954年,他出生于法国中部小城鲁昂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支持极右的父亲对其要求十分严格,而从事左翼社会工作的母亲却又带给了他乐观热情的性格。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奥朗德,从小就习惯倾听不同意见,甚至能够充当调停角色,平衡各方力量,在纷争中竭力避免冲突。从政治经验上看,他毕业于法国高等商学院、巴黎政治学院和国立行政学院三所精英学院,25岁起就担任了密特朗的经济顾问,27岁进入总统经济班子,34岁当选国民议会议员,1997年至2008年担任社会党第一书记。虽然从未进入过内阁,但他担任过政府发言人办公室主任,当过政治专栏撰稿人,在若斯潘政府充过当政府与社会党的联系人,对政府的运作可以说是了如指掌。最重要的还是他所提出的左派改良主义理念当前受到许多法国民众的欢迎。由于受到母亲的影响,他从小就对中下层民众抱有同情心,曾立志要帮助穷人,推动社会公平,同时主张这种改造社会的方式应该和平、渐进,反对暴力。在处理社会关系上,他主张强调集体和团结的重要性,认为个人在集体中才能发挥作用,但维护集体利益不能以牺牲个体利益为前提,集体要为个体创造空间,保障个体的权益。因此他在竞选中明确提出,法国应该给自己所有的国民提供保护,此举可谓深得民心。
  奥朗德上台后,面临的同样是沉重的福利负担与低迷的经济增长之间的尖锐矛盾,对此他提出了一系列带有浓厚“左派”色彩的政策举措。在经济政策上,主要包括:2013年底将公共赤字降到3%,到2017年实现收支平衡,通过增加税收等措施增加290亿欧元收入以弥补不足;投人财政扶持中小企业经营,保护国家占多数股份企业的公有性质,特别是电力、铁路、邮政等部门;限制向法国境外迁移工业,特别是汽车等战略性行业;禁止银行经营“有毒”资产,将银行投资与投机业务分开,对银行利润征收15%附加税等。在社会政策上,主要包括:通过税收平衡贫富差距,对年收入过百万欧元者征收的边际税率最高提至75%,个人免税金额上限定为1万欧元,对拥有巨额财产的人群征收“财富团结税”;延缓萨科奇推行的62岁强制退休制度;终止公务员“退二补一”的强制政策;5年内增加6万个教师职位,每年为警察、司法和宪兵部门增加1万个就业岗位;对教育、医疗、社区、青年就业等项目增加财政投入等。同时,奥朗德也十分清楚,只有欧洲当前整个紧缩的大环境发生一定变化,法国自身政策才有实施的可能,所以他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欧洲政策。主要包括:修正现行的财政契约,补充以一项新的《责任、治理与增长》公约,创立欧洲共同债券,征收全欧的金融交易税、气候能源税,将欧洲央行的作用由反通胀转向促增长,重新平衡法德关系等。
  今年年初以来,随着欧盟财政契约和欧洲央行放出了巨额流动性,欧债的形势曾一度有所缓解,但过于严格的紧缩对经济增长的制约效应日趋明显,特别是西班牙、希腊等国的紧缩未能达到预期,民众反对呼声渐高,债务危机也有再次抬头的迹象。此时,奥朗德所提出和代表的“缓改革”和“促增长”赢得了很多人的支持,虽有其合理之处,毕竟欧盟一刀切的做法是不可能适用于彼此存在很大差异的所有成员国,但这一声音毕竟与当前德国主导的、法德共同推行的紧缩政策有所背离,也使得法国乃至整个欧洲形势的变化变得不那么明朗起来。对法国来说,奥朗德推崇公平正义被认为有些过于理想,也缺乏现实有效的手段。放缓改革的做法虽然迎合了民意,但国家财政无力负担,短期增加公共开支更加不现实,如果公共债务水平进一步升高,法国有可能像萨科奇说的“将处于欧债危机的中心”。对于整个欧洲来说,奥朗德的主张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对德国的不满,而法德合作又正是欧盟当前应对债务危机的基础,如果法德之间出现裂痕可能会制约欧盟应对危机的努力。特别是奥朗德迎合选民的做法,给其他成员国也有一定的示范效应。今后政府必须考虑民众的因素,不改革终究要下台,但改革可能马上就下台,政府的政策空间越来越有限,很难实行强有力的政策。最近希腊的大选迟迟选不出一个新政府,各方就紧缩问题各持己见就是例子。
  但总的来看,奥朗德上台以后限于内外环境,其竞选中所提出的主张应该有所调整。从国内政策上看,奥朗德的一些做法将更多的是对萨科奇政策的一种纠偏,比如税收政策上只增加对富人的征收力度,而尽量保证中下层的福利。同时他更不可能不考虑经济现实,贸然地大幅增加公共开支使法国陷入危机。在欧洲政策上,奥朗德与萨科奇,或者说是法国和德国的分歧主要是方式而非目标之争,都还是要改革与自己经济水平不适应的福利制度,只是在具体的步骤和节奏上的不同。特别是法国虽然是欧盟的核心大国,但其政治旗手的地位因其实力下降也有所降低,而且金融危机后欧盟集体协商行动的趋势愈加明显,单独否定财政契约不太现实,更多的还是与德国协商妥协,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方案。所以,奥朗德上台后的左派政策虽然会给欧洲带来一定的不确定因素,但不会对法国和整个欧洲的形势带来逆转。
  从中法关系上看,虽然奥朗德属于左翼社会党,他本人从未来华访问过,但他十分重视中国,选举后首先召见了中国驻法大使,并公开表示最希望会见的是中国的国家主席。特别是,当前奥朗德解决国内的矛盾问题,最重要的还是要靠经济增长,更离不开中国这个新兴的大市场,中法经贸合作仍是双方关系的主要支撑,中法战略合作也仍有可为。
  (作者: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助理)
  (本文责任编辑 史小今)

推荐访问:法国 变数 总统 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