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 软件技术专业前景

  [摘要]文章通过深入市场调研,研究软件行业新动向,挖掘新领域中适合高职学生的新岗位,提取岗位技能,由此构建适合学生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并提出一系列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行业升级岗位群课程体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作者简介]俞淑燕(1980-),女,浙江诸暨人,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浙江绍兴312016)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0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高职教育与地方产业互惠模式研究——从高职人才培养的视角”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SCG268)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7-0112-02
  一、软件技术专业就业状况及原因分析
  目前国内软件行业平稳增长,软件人才需求继续增大,但是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不容乐观,相关就业率不高。就江浙沪地区来看,毕业生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比例不到30%。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培养目标定位不清,高职软件技术“通才”缺乏竞争力。国内大专院校培养的大多是软件技术“通才”,学生往往具备较全面的软件开发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实践应用能力,但缺乏针对性很强的基于行业特定业务的软件开发能力。
  2.教学手段和内容相对传统,与行业脱节。软件行业不同于传统行业,它的更新速度非常快,而教学内容和培养模式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行业更新的速度。以开发平台为例,每年都有版本和技术上的更新,但是教学却没有同步更新。
  3.教学内容精与泛的问题没有解决好。不少高职院校总是惧怕学生毕业后这个没学、那个没上,因此基本沿用本科教学体系,而学生本身基础不好,都听不太懂,也不愿意听;或者因为软件领域的开发工具比较多,很多工具都学习了,但是却都不精,一样上不了手。
  4.实践环节与实际工作岗位脱节。虽然各地各校的实践基地、校企合作单位很多,但是真正合作好,让学生能够参与项目过程的还是很少。一方面是由目前软件行业的特殊性造成的,另一方面也与学校、老师和公司企业的融合度有关,要真正达到校企双方的共赢有一定难度。
  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
  1.找准人才特定服务域,深入行业调研获悉行业信息,结合学院自身,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国内软件市场的发展有很大的空间,政策支持也将保持较大力度,软件技术人才需求量也较大。社会目前急需的是具备行业应用开发能力的软件技术人才。根据学院的专业实际,我们把软件技术着眼于通信行业中的增值业务。
  针对本专业学生可能的就业区域,我们走访了江、浙、沪从事增值业务领域的多家企业,并对目前增值业务领域的软件产品进行了分析,认为手机软件开发具有极好的市场前景,人才需求量极大;对目前主流的几个手机操作系统进行了比较和分析,认为Android操作系统市场潜力巨大,开源,易上手。另外,考虑到网站开发对于高职层次的学生来说还是有相当的需求量,并且其就业灵活,因此仍保留这个方向。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将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基于Android的手机软件开发和Web开发。由此设定三个岗位群:初始就业岗位群为软件开发人员(包括基于Android的手机软件开发人员和Web开发人员);衍生就业岗位群为软件测试员、技术支持员、软件销售员;发展就业岗位群为项目经理、产品经理。
  2.依据目标岗位群,提取职业能力,根据学生技能培养的规律,构建“基于软件产品开发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1)由岗位群分析得出各个行动领域的职业能力,再依据职业能力进行学习领域分析,构建专业核心、专业支撑、岗位适应和纵向延伸课程这一系列课程体系,并由此编制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进度表。在构建课程体系过程中,考虑学生技能培养规律,设置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有选择地对相应课程进行反复强化。(2)课程设置系统化、层次化。对于专业课程形成明确的理论系统和实践系统。对于理论教学体系,以专业支撑课程为基础,专业核心课程作为提高。在实践教学体系中,第一阶段是在学与做结合的学习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二阶段开设综合实训课程,使学生应用方法和工具进行项目训练,第三阶段是能够让学生走出学校,在校企合作基地参与真实的项目开发。(3)课程设置分方向,分模块。网页开发课程为一体系,手机软件开发为另一体系,在这两条主线贯穿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再辅以一些辅助工具和知识的学习。在前期基础课程的前提下,到了第三、四学期的时候进行分方向培养,让学生有侧重地进行选择。(4)整合课程内容,突破单一的“一课程一学期传授”的模式。对于课程内容进行大胆的取舍,对于单门课程如果经过取舍不足一学期的,可以将部分课程合并,或者不开满一学期;对于部分课程采用集中强化巩固的方式,如在多媒体制作课程中整合Pho? toshop或Firework、Flash制作课程等。
  3.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人才培养保驾护航。(1)从分析岗位职业能力入手,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来开发课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适合本专业的教材体系。在教材的建设上,以“理论必要,突出实践”为基调,与社会行业单位合作开发一些能体现高职特色的教材。(2)实现学校与企业、校内与校外一体化,学院与企业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争取与更多的中小软件企业合作,争取有企业把实际开发项目放到学院的校内实训基地,让师生参与企业的实际工作;争取企业选派技术人员参与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和教学,学生在完成基础课程的学习后,即刻转入生产性实训室,由企业的项目经理带领完成真实的企业项目。(3)加强教师培训,要求教师深入企业参与合作开发,积极跟进行业升级,并迅速反映到学生培养当中。吸纳企业工程师,成立一支兼职教师队伍,担任核心课程、实训项目的教学工作和校外顶岗实习的指导工作,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项目开发、教材讲义编写等。(4)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考核体系,树立新的高职教学过程质量观。在监控评价上,要注重对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监控评价,提高实践教学地位,以保证高职教育特色的形成。对于理论课教学要把握“必需、够用”的原则,强化实践教学,加大实训时间的比例。强调学生的“学”在实践过程中完成,侧重职业技术能力的掌握与提高。教师要着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包括自学方法、实践方法、调查方法等。(5)推进校企合作管理平台建设。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实施,监测教学方案的落实;积极推进与校外企业的合作,以期共管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
  4.专业建设团队要对行业市场有预见性,同时要给学生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保持与行业的紧密度,将行业更新反馈到人才培养中,主动适应行业升级。高职学生的培养如果在时机上占有先机,那么竞争优势就会明显。因此,我们需要关注行业信息与动向,保持与行业企业的联系,要有对行业发展的灵敏嗅觉。
  在高职学生中,学习氛围营造和兴趣引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行业背景,与运营商协商,让学生享受优惠地拥有一台Android手机,一方面解决后期的实训设备;另一方面,学生随时可以操作Android平台,在日常生活中或许就能迸出一些软件的点子,容易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也可开展各种形式的讨论或者宣传,如讲座、沙龙等,让学生了解移动开发的各种应用和前景,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
  [参考文献]
  [1]洪晓红,孙文荆.中国IT产业呈现“井喷”将增万余软件企业[DB/OL]. http://www.省略/n9010c22.aspx,2009-12-08.
  [2]刁爱军.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5).
  [3]许敏.高职“岗位主导、任务驱动”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软件专业为例[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2(6).
  [4]袁贵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努力开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DB/OL]. http://news.省略/20100210/n270172813.shtml,2010-02-10.

推荐访问:人才培养 高职 软件技术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