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味充盈学生心田] 充盈心田

  低年级数学教材图片丰富,形象生动,十分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然而数学语言和思考过程在书上却不多见。教师如何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教材特点,抓住数学的本质,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引领孩子们用心去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品味数学的魅力,让低年级的数学课也充满浓浓的“数学味”,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通过实践与思考,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途径提升数学课堂的“数学味”。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数学思考
  低年级学生数学知识比较匮乏,他们所具有的就是直接的生活经验,所以虽然低年级的数学知识比较简单,还是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领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如小学数学第四册“方向与位置”这一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东” “南” “西” “北”这四个方向的基础上,继续介绍“东南” “东北” “西南” “西北”。课前我把全班学生分成九个小组(如下图),确立好一个中心组。上课时,先带领学生根据自己小组和中心组的位置关系给自己小组取名,中心组的东、南、西、北方向的四个小组分别取名为东组、南组、西组、北组。剩下的四个小组的学生着急起来:我们小组取什么名呢?由此引出新知识的教学可谓水到渠成了。
  在一般情况下,越是基础的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得越紧密。所以低年级的数学教学“生活味”相比较高年级的更浓一点。教师要科学地组织生活学习素材,以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
  二、设计数学活动,促进数学思考
  数学课堂的真正魅力在于“数学味”,而“数学味”往往产生于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教师如能找准知识间的冲突并巧妙激发出来,就能引起学生探究的愿望;教师如能沟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就能达到温故知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使得新旧知识互相交融,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
  比如低年级教材中安排了多次“认数”的教学,是为学习相应的计算服务的。低年级学生经常对于计数单位、数的组成有所混淆,往往犯“4个一和5个十组成的数是45”之类的错误。学习了百以内的加法后,教师可以根据题目意思,引导学生说出算式,即4+50=54,因此“4个一和5个十组成的数是54,而不是45”。又如,乘除法的意义、乘除法的计算也可以与认数的教学相结合。有的孩子对4个百是400理解得很好,但对于40个十是多少就是不理解。在学习了乘法计算后,引导学生根据题意写出乘法算式40×10=400,所以40个十就是400。这样的设计以后续知识促进前知难点的突破,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逻辑之美。学了除法意义以后,还可进一步启发孩子“因为400里有40个十,所以400÷10=40或是400÷40=10”,促进孩子计算能力的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再如,根据乘法意义,100×0表示100个0相加,所以100×0=0,教材虽然暂时还未涉及乘数是0的乘法,但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把这些知识加以整合,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独特魅力。这样设计教学活动,不仅帮助学生有效地将新知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深入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三、渗透思想方法,提升数学思考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储备的增加、思维能力的提高,应该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因此,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也需要教师在预设时,注重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第三册教材在表内乘法的教学之后安排了一节算“二十四点”的数学实践课。算二十四点是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对于游戏的法则,学生们已经有所了解,好多学生也偶尔能玩一玩,但这仅仅是学生的经验。如果教师仅就游戏中的数学现象展开教学,没有从学生的经验中抽象出数学知识,学生就没有思维水平的提升,那么这节课充其量只是一节热热闹闹的游戏课,这样的课当然缺乏数学味。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如果能从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出发,从看似凌乱的学生思维中抓住共性,提炼出一般的算二十四点的方法,再通过设置一些困难,让学生理解用同一种方法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具体问题应该具体对待。这样的课堂有发现、有归纳、有总结、有提升,学生也就有收获。可见,在数学课堂上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魅力要比一堂热热闹闹的数学生活化的课有意义得多。
  总之,数学课要把通过数学学习促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教师要更多地关注“数学”的特性,展示“数学”的魅力,引导学生从小感悟、品味数学文化的独特内涵。
  (责编 周侯辰)

推荐访问:充盈 心田 数学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