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领导干部要苦练五项“气功”] 气功

  党政领导干部作为政治精英,执掌着公共权力,其言行往往与“公共利益”相涉。得体适中、合法合理的言行,往往能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失体欠妥、非法无理的言行通常会招致对公共利益的损害。在公共事务领域,领导干部如何才能游刃有余地做到言行得体适中、合法合理呢?可以说,这是个难题,但并非没有破解之道。除了国家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各种监督机制的有效运作外,最为重要的还是需要领导干部自身加强修养,苦练五项“气功”,实现日常言行得体化、公务言行合法化,以真正践行“公仆意识”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宗旨。
  一、苦练“正气”功
  子曰:“政者,正也。”在古老的政治思想里,为官者的首要伦理原则就是秉持正义、公正做人、胸怀正气,做到己正而正人,成为引领社会风气的楷模。1995年11月8日,江泽民同志在北京视察工作时曾指出:“根据当前干部队伍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在对干部进行教育当中,要强调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讲正气,就要继承和发扬我党的一切优良传统和作风,并与各种歪风邪气及腐败行为作斗争。领导干部作为党的宗旨的忠实实践者,社会公众和职业逻辑都对其提出了超越普通公众的更高的要求: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应当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坚定的党性修养。面对各种诱惑能够横眉冷对,洁身自好;面对各样邪恶能够挺身而出,主持正义。做到思想信念不动摇,党的宗旨要记牢,始终保持凛然正气的做人处事风格。具体到领导干部日常工作当中,就是要做到“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始终保持“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者和实现者的良好形象。领导干部要修炼“正气”,就必须始终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升党性修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以民为本的思想;始终做到时时警醒、事事自诫,坚定与歪风邪气势不两立的正义观。
  二、苦练“硬气”功
  在工作中,每位领导干部都应当坚守“客观真理”和“公共利益”的尺度,敢于与意见相左的上级领导据理力争,而不是唯唯诺诺,一味的附和领导,屈从领导,这就是所谓的“硬气”。在现实中,有硬气、敢于与上级领导“就事论事”、“据理力争”的领导干部不少,但在上级领导面前毫无原则,不分对错,一味服软的领导干部也大有人在。这类人常常自我开脱的一句话是“官大一级压死人”。说到底,他们是自私的表现:怕责备、怕丢官、怕影响提拔等。当前一些领导干部,对上级一脸奴气,对同级一脸和气,对下级一脸霸气,这样的领导干部始终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又何来硬气?如何修炼“硬气”功?首先,要明确自己权力的来源和责任对象:人民是公权力的来源,也是公权力应当服务和负责的对象。因此,要养成对人民负责,而不是对领导负责的思维习惯。其次,针对公共问题要善于收集和提炼客观真实材料。这是“理”,是正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有了这些,才能有与领导干部“据理力争”的资本。最后,必须注意,“硬气”应当讲究策略,而不能一味蛮干,尊重是人类较高层次的需要,对于握有公权力的领导干部更是如此,下属应当尊重上级,而不应以“工作需要”、“事实如此”等理由,毫无原则地让领导下不了台。
  三、苦练“地气”功
  当前,我党在群众工作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还需要进一步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这一大政治优势。针对如何密切联系群众的问题,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对于这句话最通俗、最形象的表述是领导干部要常接“地气”。这就要求领导干部从办公室走出来,甩脱身上养尊处优的“贵气”,深入一线,融入群众,了解民情、民意,倾听民声、民怨,做到为民请愿,为民帮办。这既是我党一直倡导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良工作作风,也是党员干部获得第一手决策资料的最佳途径。现实中,我们许多领导干部“天线”架得很高,热衷于与上级搞关系,接地气严重不足,难免头重脚轻。他们对基层的信息主要来源于下级的汇报,对于汇报的真实性,自然也无从查证,因此,出现众多的决策失误、数据错误、胡乱指挥现象。习近平同志指出,“经常走出领导机关,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各种形式和类型的调查研究,非常有益于促进领导干部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转变工作作风、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有益于深切了解群众的需求、愿望和创造精神、实践经验。”多接“地气”,既应成为领导干部长期坚持的工作习惯,也应成为领导干部获取决策信息的重要来源。
  四、苦练“廉气”功
  领导干部占据重要岗位,掌握关键权力,因此,面对诱惑是否能把持自己,不仅攸关其自身的仕途官运,更会影响到党政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201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强调:“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定不移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领导干部要当好决策者、服务者,首要的就是能“廉洁自律”,做到“两袖清风”,唯有如此,才能够在日益多元的利益格局中,抵制住各类利益的诱惑,完成我们党的服务宗旨。腐败问题,是公权力领域中的痼疾,古今中外,无论发达抑或落后,无论资本主义抑或社会主义,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公权力腐败的考验。据中纪委统计,2011年,因腐败问题被处分的县处级以上干部有4843人,被移送司法机关的县处级以上干部777人。数字说明,当前我国反腐形势依然严峻。2012年1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指出,“我国反腐倡廉要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坚持严肃查办案件和注重预防腐败相结合。”法制建设、司法追查、群众监督等,都是外在的反腐手段,而只有领导干部自己真正意识到“公权”的内涵,“公权”的限度,以及“公共利益”的神圣,才能注重自身“廉气”功的修炼,减少、杜绝“腐气”。
  五、苦练“客气”功
  “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是对官僚主义弊病的形象描述。公共管理机关及领导干部是人民的服务者,因此,应以最大限度地服务人民方便为工作基准。这就要求,领导干部不能“畏民如洪水猛兽”,“拒民于千里之外”,近年来,类似于“我是纪委书记,我怕谁”,“我当书记的,就是希望你们喝西北风”之类的雷人官腔,无不折射出当前普遍存在的干群关系紧张、对百姓缺乏尊重,为官倨傲的现象。领导干部正确处理群众问题的思路是:对群众的需要,要尽快给予答复解决,而不是无故拖延;对群众的不满、抱怨要洗耳恭听,而不是大耍官威;对群众的不解,要耐心解释,而不是以“政策规定”给予搪塞。总之,要求对群众“多些客气,少些傲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而不是一味地将群众作为管理对象。2008年9月5日,在三大干部学院秋季开学典礼上,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同志在讲话中说,“当干部要有敬畏之心,一要敬畏历史,使自己的工作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二要敬畏百姓,让自己做的事情对得起养育我们的人民;三要敬畏人生,将来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感到后悔。”其中敬畏百姓,就是要求领导干部要摆正自己与群众的相对位置:群众是领导干部的衣食父母,群众是领导干部的工作服务对象,群众是领导干部存在的理由。因此,领导干部自身要明确“公权岗位”的来源,勤修“畏民”之心,真正发自内心地去尊重群众。只有这样,领导干部才可能做到对百姓真“客气”。
  责任编辑:徐建秋

推荐访问:气功 苦练 五项 党政领导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