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语文教师如何做到“四心”相通|语文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标

  摘要:语文教师在实施新课改过程中,要把教材编者的心、文本作者的心和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心沟通起来,把教师真正落实新课标的心体现出来,做到“四心”相通,使语文教学达到“双赢”。
  关键词:初中语文 四心相通 教者 编者 作者 学生
  为适应新世纪教育教学发展,真正落实新课标,切实搞好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语文教育必须对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所以,语文教师在实施新课改过程中,要把教材编者的心、文本作者的心和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心沟通起来,把教师真正落实新课标的心体现出来,做到“四心”相通,使语文教学达到“双赢”。如何落实好语文新课程标准,是语文教学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
  一、要领会教材编者的心,把好语文教学的前进方向
  语文教材编者都是语文教育方面的理论专家、教育家,大多都当过语文教学一线教师。语文教师首先要领会编者在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教材编写中,是如何落实和体现“三个代表”中的“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时代精神的。如新版语文教材是如何体现语文教学改革开发的时代精神的;是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为什么选编古今中外各个时期的优秀作品到教材中;为什么坚持学生本位理论;如何体现平民意识和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如何反映时代进步、体现现代教育的性别平等理念等等都需要教师领会。其次,要领会教科书编者设计、编写教科书的结构和编排过程。即要领会为什么全套语文教材采用“文体组元”的编排方式;读写听说为什么有机编排;为什么单元教学内容设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写字、综合性训练五个模块;在单元内部,为什么听说读写各个模块围绕阅读有机结合;增设跨学科领域的综合性训练模块的意图是什么等等。再次,要从教材的纵横对比中领会编者的意图。如旧版语文教材与新版语文教材在内容和文体的增加取舍上、编排结构上有何不同;新版语文教材为何只设简单的“单元说明”,不设“预习提示”“自读提示”了呢;为什么“思考与练习”删繁就简,每课多则四五题,少则二三题,且有较多开放性题目;为什么“口语交际”只提“内容”一二项,“要求”二三条;为什么“写作”不过多讲解写作知识,只有明确的训练“目的”和具体可行的“要求”等等。最后,语文教师目光不要只停留在本年级教材上,而要联系整套语文教材去领会编者的意图。只有领会编者的心,参透编者的意图,才能把握语文教学的前进方向,才能引领学生积极、能动、创造性地用好语文教材,取得语文教学的最佳效果。
  二、要了解作者的心,披文入情,知人阅世
  新版语文教材所选课文涵盖古今中外各个时期,且多为名家名篇。因此,在学习时要读懂课文,读出个性,就要了解作者的心,理解文本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目的。语文教师在钻研教材、阅读文本的过程当中,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和国别;要了解作者写作此文的时代背景、写作目的;要了解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学习作者对社会、自然、人生深刻的观察、独到的见解和理性的认知能力;要了解作者通过何种风格的语言,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进行表达和谋篇布局;要了解文章的内容和形式各是什么,二者有何关系,并善于发现作者的观察角度;要联系作者其他的作品进行理解等等。总之,语文教师要披文入情,知人阅世,要与作者的心相通,把握好文章的“血脉”,这样在讲课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动真心,讲真情,引导学生跟着作者的思路、感情去读懂课文,读出意蕴,读出个性,读出感情,从而让学生的心也和作者的心相通相融,进而读懂课文,达到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
  三、要体现教者的心,当好研究者、促进者、建设者、开发者角色
  新的教学理念不仅要求教师转变和更新教育观念,而且要求教师转换角色,把落实新课标和实施新课程的真心、热心、恒心和耐心体现出来。首先,语文教师应把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心体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激发者、引导者、教育者、辅导者、各种语文能力的培养者。其次,语文教师要成为语文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做“学者型”“研究型”教师,去研究语文知识,研读文本,研究语文教学规律、方法,研究学生的心理、学习需求等,努力做语文“教育家”。再次,语文教师还要把参与语文课程建设和语文课程开发的意识体现出来,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了解并掌握各个层次的课程知识,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能力,培养课程评价能力等。此外,语文教师要把“开放”的心体现出来,做“社区型”教师,进行开放性语文教学。总之,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综合素养,创造性地理解、使用好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四、要尊重学生的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育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语文教师要把学生当作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教师要让学生去活动、操作、实践、调查、考察、经历;让学生用自己的心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说,还给学生话语权和阅读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标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语文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独特感受,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而不自作主张地为学生达成答案。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应在领会教材编者的心、了解文本作者的心、尊重学生学习的心的基础上,再把自己的心体现出来,去落实新课标,实施新课程。当然,教师的心最为重要,在沟通编者、作者、学生这三颗心之中,应起到桥梁作用。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与文本作者、教科书编者的对话是隐性的,可以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而师生、生生在课堂上的对话是显性的,只有课堂宝贵的四十几分钟。前者是基础,因为教师与编者、作者的思想碰撞不充分的话,师生间的交流就难以深入;后者是重点和关键,因为在平等对话中,能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与教师能否尊重学生、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密切相关。总之,语文教师做到“四心”相通,才能搞好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工作,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厉以贤.现代教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2] 李秉德.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 王策三.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4] 叶瑞祥,沈晓良.中学教育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5] 语文培训手册.语文出版社.
  [6] 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责编 张翼翔)

推荐访问:相通 新课标 语文教师 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