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更替——浅析法国卢浮宫金字塔的意义】卢浮宫金字塔

  摘 要:法国卢浮宫,一个跻身世界前列典藏丰富的美术馆,是一个历史性的建筑物,被法国人视为心目中的国宝。本文通过对卢浮宫金字塔进行导向性分析,表达设计者的设计思想以及作品本身和它给人们带来的意义。
  关键词:卢浮宫;金字塔;设计批评;意义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0-0046-01
  意大利建筑理论家曼夫雷多·塔夫里指出:“任何建筑都拥有自身的批判内核”。一件建筑作品表达了建筑师对文化内涵的深刻体会,对文化艺术的向往,其创作过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始终具有批判的一面性,从而揭示出作品及其作者的内在世界。批评可以起到丰富并延伸作品,作者及其价值的利用,赋予作品以开放性以及附加的价值。建筑批评所追求的是作品的内在生命,并且通过批评语言融入到建筑师的思想及其作品中去。
  以法国巴黎的卢浮宫金字塔为例。卢浮宫始建于1204年是一个宏伟堂皇的宫殿,是一个跻身世界前列典藏丰富的美术馆,是一个历史性的建筑物,被法国人视为心目中的国宝。这样一个对于法国人来说如此重要的美术馆在扩建时法国总统密特朗却顶着巨大的舆论压力交给了美籍华人贝聿铭,那么贝聿铭的设计到底有何特殊之处呢?在设计之初有着怎样的背景?这样的一个设计对于当时以及后来的法国巴黎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贝聿铭认为未来的建筑一定是源于过去的,在漫长的岁月中,卢浮宫对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意义,面对卢浮宫的历史,贝聿铭重新审视了今天的卢浮宫,他认为扩建工程不应是因循守旧的设计,而应是与现代相结合。他尝试利用不同的几何体作为地面的突出物,以彰显卢浮宫的新大门,最后选定了具有通透感的玻璃金字塔。他常常说:“建筑设计中有三点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首先是建筑与其环境的结合;其次是空间与形式的处理;第三是为使用者着想,解决好功能问题。”
  当然,无论任何建筑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但不可避免人们对建筑的评价,十全十美是任何人都无法做到。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所呈现的内涵就不同。任何人在接受一个新生事物的时候总是会感觉它是不大舒服的,大部分人都喜欢老的办法,所以新生事物就难免会遭受到各种非议。卢浮宫金字塔这样一个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建筑也未能幸免。贝聿铭承受着建筑生涯中最严峻的考验,他利用冷静,平和来抵抗外界强大压力的影响。他曾说卢浮宫需要生存下去,如果你砍掉她一只手臂,她无法生存。金字塔是最简明的设计。其实,对于法国人来说,卢浮宫虽然历尽人间沧桑,但是最终它还是不仅成为了法国人精神上的一个骄傲,而且与他们从宫廷到平民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最终挑剔的法国人从反对到慢慢接受这一创举再到称赞它是卢浮宫里飞来的一块巨大的宝石。这一过程,体现出人们的一种心里状况,那就是人们总是被一些新的事物所震撼。说到这里,脑海中突然出现了一个问题,怎样处理新旧的更替,怎样处理文化遗产与创新的关系看来是一个值得长期思考的问题。就贝聿铭的卢浮宫金字塔来说,他在设计的时候,既考虑了背景的古建筑,又考虑了玻璃金字塔结构与材料的现代化造型,同时还考虑具有使用价值的采光功能。特别是拿破仑厅至停车场的通道上倒置的玻璃金字塔,起到了引进阳光、沟通户外的作用,其设计灵巧独特。这种与周围建筑及空间环境和谐统一的设计,将人们对空间的感受引进至高的层次,打破了旧有的平衡、为人们创造了新的视点。可见创新并非是全盘否定了旧有的完美。
  当然,世间万物都有其优缺点,正如人无完人。巴黎卢浮宫金字塔的设计也不例外。英国建筑史学家坚克斯曾在肯定了贝聿铭设计的地下空间之外,还以“温室”来形容玻璃金字塔,事实上,玻璃金字塔是有温室效应,会储存太阳能,造成地下大厅温度升高,大大增加了空调的负荷。尤其在夏天周末的午后,参观者众多之际,就格外能感受到温室效应,冷气明显不足,这是馆方营运依赖发现的缺点之一。玻璃金字塔的另一缺点是清洗困难,巴黎的落尘量,如果不勤加清洗,玻璃就难以保持清洁透明,但是玻璃金字塔的内部结构系统很不容易从室内清洗,而斜陡的外观,更是无法按一般方式从室外清洗,因此维护保养成为另一件难事。但是今天我们在分析一件作品时,更多的应该是看到它存在的价值,他给后人留下了什么。
  历史上,卢浮宫曾多次邀请有才华的建筑师对其做出改建方案,但是全部都被否决了。这足以证明卢浮宫不是轻易可以变动的,然后贝聿铭却成功地改变了卢浮宫的命运,使之成为一个真正现代化的美术馆,当今的卢浮宫已不是法兰西国王的宫殿,按法语来说,他是属于“大众”的公共博物馆。作为大门意向的玻璃金字塔,正如埃菲尔铁塔的际遇,从当初大家反对到如今备受爱戴,贝聿铭为巴黎创造了新的文化标志,为世界级的美术馆写下了新页。
  参考文献:
  [1]曼弗雷多·塔里夫.建筑学的理论和历史[M].郑时龄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86.
  [2]乔治·布莱.批评意识.郭宏安译[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280.
  [3]王天锡.贝聿铭[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推荐访问:卢浮宫 法国 更替 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