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收你的冲锋枪,捡起我的擀面杖]擀面杖

  要说一本正经地开始照相,我是从数码开始的。胶片对于80后来说太麻烦了,如果一开始就知道这么麻烦,拍了还不能马上看,我是不会喜欢拍照的,谁忽悠我也白搭。  刚开始玩儿摄影的时候充满了激情,单反在手里好像是一把冲锋枪,自己变得特别爱旅行,走南闯北的,开工作室、拍写真,从奥运会到拍剧照甚至到打鸟,什么题材都想尝试,只为多拍几张照片。可是渐渐有了一种失落感,手太快了,比心还快,还没想好就已经拍完了。该回想的时候又得马上准备下一张,就这样看着自己的心一点点被掏空。
  我们跑太快了,灵魂要跟不上了,不得不停下来等候。可它刚赶上,一张照片的功夫,咔嚓,它又沉默了。和所有当代生活方式一样,粗暴的数码相机把一个个普通青年弄成了2B青年。
  古时候打虎就能当英雄,尽管可能并不是手无寸铁,但千钧一发之际能抄起来的最多是条擀面杖。那时的人们敬畏生灵,崇拜英雄,与世界平等共生。到后来妇女儿童都能手持冲锋枪扫射老虎洞了,以为征服能解放灵魂。可是灵魂沉默了:征服了千万条荆棘,却不知哪条是通往天堂的路。
  想要慢下来,让灵魂跟上,那么请扔掉你的冲锋枪,捡起你的擀面杖。
  一个偶然的机会,朋友借给我一台HOLGA相机。我没用它拍出过一张看得过去的照片,却对它可以看清快门帘的简单结构产生了兴趣。于是经过了数码相机加手动镜头的锻炼,又经过120自动机身的拍摄,克服了对胶片的恐惧感。2009年的生日,我给自己买了一大盒胶卷,正式开始了胶片之旅。
  很多摄影人心中都有个愿望:轻轻地来,悄悄地走,只带走一张照片。这才是我们温柔对待这个世界应有的态度。而数码单反却显得简单粗暴:连拍很痛快、体型巨大、声音洪亮。最常见的场面是看到想拍的人,不管认识不认识,举起相机就是一顿扫射,战斗完毕,面无表情扬长而去。留下惊恐的路人,路边若是有个盲人可能还以为刚才黑社会火拼了。所以数码单反的“扫街”就真的是上街扫射,满街追打妇女儿童。
  胶片相机拿的就不是这个劲儿了,师傅经常会教:要3秒钟内,从测光到对焦准备好拍摄。那要是没准备好呢?5秒,6秒,多站几秒钟也不会死人的。就那么咔的一声,一张几块钱呢,怎么也掂量掂量。多拍几张?自己都出汗,至于连拍这种高碳的念头估计只有富二代才会有。如果没有拍到,和美好擦肩而过了呢?那就这么过去吧,反正人这一生大多数时候都在和风景擦肩而过。胶片给了人思考的时间,让我们更关注自己和身边最贴近的人和事物。
  适合这样闲情逸致的,我觉得应该是手动过片、手动对焦、有测光的机身,能带A挡就更完美了。把快乐留给自己,并不要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21世纪,就算有厂商再牛说研发了什么颗粒更细的胶片,我们真的指望让135胶片相机重新投入工作吗?讨论这个已经没什么太大意义了。不如踏踏实实让135胶片成为我们的伴侣,更能带来纯粹的快乐。照相也不再是个负担了。可以根据每天的天气、心情,选择相机和胶卷。从相机的材料、颜色、重量、或者快门的声音,到胶片的色彩、颗粒、锐度等等——就像选衣服,挎在肩上,或者攥在手里。
  回头再看如今的数码相机厂商,也是常常为速度所累,每天绞尽脑汁思考给未来的人类制造相机,无暇诠释个性。微单相机正在担负起这个伟大的历史责任,用小巧安静的摄影方式温柔地对待这个世界,但只要真正用放大机放过一张黑白照片的人,估计就再也不愿放手,不愿回到那条让灵魂掉队的路上去。
  
  我们热爱摄影,可不一定要拍那么多照片。我们可以喜欢照片,可以喜欢拍摄的过程,喜欢冲印,看着美好在我们手中诞生,喜欢没有打扰到别人,喜欢被注意到的时候给人一个微笑,喜欢拍到的,也回味错过的。摄影的过程带给我们的幸福已经够多了,结果还有那么重要么?摄影呐喊的是大美世界,娓娓道来的却是我们自己心中的小幸福。在这一刻,我们热爱的不是摄影,是这条与灵魂同行的路。
  至于我们为什么还要拍胶片?这个问题够写几本书了。简单地说,胶片目前有很多种画幅,数码还不具备;同等画幅上,胶片和数码的价位差还很大;很多德国老镜头,数码相机转接起来还显得不地道;正片的某些色彩效果,数码相机实现起来有困难;胶片是一种很个性化的东西——色彩、颗粒、锐度……换一种胶片,就像换一种心情,这种使用体验方面的东西,不是谁好谁坏,只是一种不同——数码时代长大的孩子可能不懂。
  有的人说最温柔的相机是禄来双反——低头采撷一个瞬间,拍完了抬起头给人一个微笑。有的人喜欢以徕卡为代表的旁轴相机,安静、小巧。也有个别胶片单反能做到,比如禄来QBM系列的VSL3-E之类,快门很轻柔,当徕卡用。诸子百家,究竟谁是你的雕花镶钻擀面杖,只有用过了才知道。

推荐访问:擀面杖 冲锋枪 没收 捡起